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 顯示,該村常住人口370戶共1125人,外來人口4000左右,有耕地120畝,山林420畝,其中種植楊梅、枇杷、毛竹的40畝。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下,在村二委會統籌規劃、村民代表通力合作下,不僅築起了條條通往各自然點 的水泥大道,裝上了路燈,蓋起了幢幢廠房大樓,而且建造了一幢耗資80萬元,占地面積為1030平方的村文體活動中心,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該村村位於新碶西南4公里,大碶東南1.7公里。明弘治年間(1488—1505)村內小山頂上(海拔21米)建有防倭烽火台,後稱此山為煙墩山,並得村名。
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 顯示,該村常住人口370戶共1125人,外來人口4000左右,有耕地120畝,山林420畝,其中種植楊梅、枇杷、毛竹的40畝。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下,在村二委會統籌規劃、村民代表通力合作下,不僅築起了條條通往各自然點 的水泥大道,裝上了路燈,蓋起了幢幢廠房大樓,而且建造了一幢耗資80萬元,占地面積為1030平方的村文體活動中心,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