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餓鬼,六道輪迴中的一道
,屬於三惡道之一,也稱為餓鬼道。
六道輪迴:天;阿修羅;人;畜生;鬼;地獄。前三個為三善道,後為三惡道。早期佛教經典常譯作餓鬼,是因為鬼道眾生確以餓鬼為多,但因鬼道亦有夜叉鬼、羅剎鬼、福德鬼等大能力者,後譯及近現代佛教常以鬼道統稱,而不加“餓”字。但要注意的是,人死之後的亡靈,嚴格意義上並非就是鬼或者餓鬼,本文向你介紹的主要就是因不善業死後墮入六道輪迴中的(餓)鬼道中的眾生狀態。
鬼道之所以也稱為餓鬼,是因為鬼道眾生由於不善業的感召,大多都是肚大如盆,咽喉細如針孔,經年累月吃不到食物,見到實物撲上去吃,或因口中燥熱噴火咽喉太細咽不下去,或者食物瞬間化為火炭燒穿肚腸,如此痛苦萬狀,稱為餓鬼,是比較形象的。
據大乘義章卷八末載,所謂餓鬼者,常飢虛,故謂之餓;恐怯多畏,故謂之鬼。此鬼類羸弱醜惡,見者皆生畏懼,窮年卒歲不遇飲食,或居海底,或近山林,樂少苦多而壽長劫遠。以昔時貪嫉,欺誑於人,由此因緣,故墮餓鬼道。
鬼道眾生的痛苦比地獄道略少,但比畜牲道大。如果以智力來比較,鬼的智力比畜牲為高。所以會有鬼話不可信一說,試想,動物如狐狸等都機敏非常,常能擺脫人類,智力高於動物的鬼說幾句鬼話,其可信度可想而知了,當然,也並非但凡鬼話皆不可信,只是世俗一個比喻而已。
放焰口
放焰口者,佛、道兩教均有之儀式。即賑濟鬼魂,給予法食令其飽滿。多數富有超度
環節。道教的焰口法事與佛教不同的是,佛教只有度,而道教有一個對亡魂“煉”的過程。即法師以自己內煉所得的能量(陽)去煉化鬼魂身上的陰,從而成為全陽。 焰口,系根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一種佛事儀式。經中說:佛在迦毗羅城尼具律那僧伽藍,為諸比丘並諸菩薩說法。爾時阿難獨居閒靜處習定。至夜三更,有一餓鬼,名曰焰口。於阿難前說:“卻後三日汝命將盡,生餓鬼中。”阿難心大惶怖,疾至佛所,陳說此事,並乞示教。時佛為說無量威德自在光明殊勝妙力陀羅尼,謂誦之即能免餓鬼苦,福壽增長。修此法時,於一切時,取一淨瓶,盛以淨水,置少飯及諸餅食等,右手按瓶,誦陀羅尼七遍,然後稱多寶、妙色身、廣博身、離怖畏四如來名號,取於食器,瀉淨地上,以作布施。若施婆羅門仙,即誦此陀羅尼二七遍,投於淨流水中。若誦三七遍,奉獻三寶,則成上味奉獻供養。
此法的傳來,最初是唐武后時實叉難陀譯《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一卷和《甘露陀羅尼咒》一卷。面然就是焰口的異譯。其《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中所說真言名變食真言。《甘露陀羅尼咒》所說真言名甘露真言。謂取一掬水,咒之十遍,散於空中,即成甘露。其後不空三藏譯出《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與實叉難陀所譯同本。不空又譯出《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儀軌經》、《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難陀緣由》(即前《儀軌經》前半起源分別行)、《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日本所傳尚有唐跋馱木阿譯《施餓鬼甘露味大陀羅尼經》。不空譯《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儀軌經》中的行法次第是:一、破地獄真言,二、召餓鬼真言,三、召罪真言,四、摧罪真言,五、定業真言,六、懺悔真言,七、施甘露真言,八、開咽喉真言,九、七如來名,十、發菩提心真言,十一、三昧耶戒真言,十二、施食真言,十三、乳海真言,十四、普供養真言,十五、奉送真言。自此以後施餓鬼食便成為修密法者每日必行的儀式。日本入唐求法諸家曾攜回有關施食餓鬼的儀軌。空海著《秘藏記》中曾解釋施餓鬼法中五如來義。安然《八家秘錄》有《施餓鬼法》,列諸家將來經軌八部。但是在中國卻由於藺E末五代之亂,隨著密教失傳而施食一法也失傳了。
歷史發展
宋代諸師對於施食一法是不夠
了解的。在遵式《金園集》中有施食正名、施食法、施食文、施食觀想諸篇。其法並非密教儀軌,只是取經中真言,附以台宗觀想而已。其施食正名中說:“今吳越諸寺多置別院,有題斛水陸者(中略),有題斛食者(中略),有題冥道者。”斛食是指焰口施食。冥道是唐代的冥道無遮大齋,也是密教行法的一種。水陸是宋代興起的儀式。此三者在當時是混同著而無所區分的。宗曉有《施食通覽》一卷,首載《救面然餓鬼經》二譯,次錄《涅槃經》佛化曠野鬼神緣,《鼻奈耶雜事律》佛化魔子母緣及《寶雲經》中比丘乞食分施鬼畜文,次集諸家關於施食及水陸齋會之文。其中有仁岳《施食須知》一篇,也以為施曠野鬼神,施鬼子母救拔焰口餓鬼同是施食。《釋門正統》卷四《利生篇》也同此說。可見宋代諸家對於焰口施食曾企圖恢復而未得其道。
元代由於藏族喇嘛進入漢地,密教也隨之復興。藏經中有《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一卷,未註譯人。就其中真言譯音所用字考之,應是元人所譯。其次第與不空譯《救阿難陀羅尼焰口儀軌經》相同,其前增有三歸、大輪明王咒、轉法輪菩薩咒、三十五佛、普賢行願偈、運心供養、三寶施食、入觀音定,然後方破地獄。而後增尊勝真言、六趣偈、發願回向偈、吉祥偈、金剛薩(埵)百字明、十類孤魂文、三歸依贊。從此瑜伽施食之法得以復興。
明代,由於諸家傳承不一,各自以意增益,遂又形成雜亂。今所知者明代行法有《瑜伽焰口施食科儀》。其後天機禪師刪其繁蕪,成為《修習瑜伽集要施食壇儀》。世簡稱為《天機焰口》。天台靈操為之注,名曰《修習瑜伽集要施食壇儀應門》二卷。其中唯召請孤魂文不同。蓮池袾宏又因《天機壇儀》略加參訂,名曰《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略名《瑜伽集要施食儀軌》,並為之注,名《施食補註》。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寶華山釋德基又因袾宏本略加刪輯,名為《瑜伽焰口施食集要》,世稱《華山焰口》。乾隆六年(1741)寶華山釋福聚又因之作《瑜伽施食儀觀》。此外又有康熙十四年(1675)釋寂暹著《瑜伽焰口注集纂要儀軌》。康熙二十二年刊《修習瑜伽集要施食儀軌》的跋文中說:“稟受師承不出一家,遂使流通經本大相逕庭。紛紜彼此,莫知適從。”清代佛寺流行的《焰口》,多為《天機》和《華山》兩種。
意義
焰口,是根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
經》而舉行的一種佛事儀軌。施放焰口,能令餓鬼得度,也是對亡者追薦的重要佛事。除了施捨食物,以解除餓鬼的飢虛之外,最重要的是為他們說法、皈依、授戒,令其具足正見,不再造罪受苦,以祈早日脫離苦趣,成就菩提。因此,佛事的重點是在其普利有情的實質,而非形式化,更不主張鋪張浪費;一場如法相應的法會,可使參與者的身心清淨,如入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