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學術簡歷]
1978年-1983年 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系獲醫學學士學位
2000年-2002年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班
1990年—2008年 任職於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實驗室處長/研究員
[研究方向]
1. 食品化妝品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
2. 食品化妝品安全危險性評估技術
相關
主要承擔與參加的課題
1、2006年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支撐項目2006BAK02A23《廣東出口蔬菜質量安全技術體系的構建和套用示範》獲科技基金資助120萬元。第2主持人;
2、2006年廣州市科技工程重大項目2006Z1-E0121《應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關鍵技術研究和套用》獲科技基金資助100萬。第2主持人;
3、2007年主持在研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2007B020708011《出口魚塘安全生態養殖連作障礙消除與相關檢測技術研究》獲科技基金資助5萬。第1主持人;
4、2007年主持國家質檢總局十一五科技重大支撐課題《化妝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評價》獲科技基金資助45萬。第1主持人
主持行標:
2. 2006B454《化妝品體外替代實驗室操作規範》
3.2006B363X《進出口食品中海洋生物岩沙海葵毒素的檢測方法-酶聯免疫吸附法》
主持國標:
1.20071501-T-467《CF 水、廢水和淤泥的統一檢驗法 用水生物試驗法(L組)水中所含物質對蝦蟹影響的測定(魚蟲的短時測定)(L11)》、
2.20071500-T-467《測量土壤和沉積物中有機化學物質吸收常數(Koc)的標準試驗方法》,
發表的論文
1.食品中副溶血弧菌FQ-PCR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J]. 衛生研究,2005,(4).(第1作者)
2.進口馬來西亞食用棕櫚油衛生把關的意義[J]. 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5,(3).(第1作者)
3.皮膚毒性檢驗中替代模型的研究進展和套用評價[J]. 毒理學雜誌,2006,(4).(第2作者)
4.食品中副溶血弧菌螢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檢測[J]. 中國公共衛生,2005,(11).(第2作者)
5.岩沙海葵毒素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鑑定[J]. 中國生化藥物雜誌,2005,(4).(第2作者)
6.免疫磁分離-螢光PCR套用在肉類單增李斯特氏菌的檢測[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6,(6).(第3作者)
7.中國化妝品標籤法規同國際一體化的差距及建議[J]. 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4,(4).(第2作者)
8.Monica質控圖在獸藥殘留ELISA檢測中的套用[J]. 廣東畜牧獸醫科技,2006,(5).(第2作者)
9.建立食品安全評估和預警體系之我見[J]. 檢驗檢疫科學,2005,(S1). (第1作者)
10.針對hly基因快速篩檢食品中霍亂弧菌實時螢光PCR方法的研究[J]. 檢驗檢疫科學,2005,(S1).(第1作者)
11.岩沙海葵毒素直接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方法的研究[J]. 檢驗檢疫科學,2005,(S1).(第1作者)
12.加拿大的化妝品管理[J]. 檢驗檢疫科學,2005,(5).(第3作者)
13.螢光定量PCR法檢測中國籍海員血清HBV DNA[J]. 檢驗檢疫科學,2005,(1).(第1作者)
14.用FQ-PCR方法快速檢測水產品中副溶血弧菌[J]. 檢驗檢疫科學,2004,(6).(第1作者)
15.中國化妝品標籤法規與國際一體化[J]. 檢驗檢疫科學,2004,(5).(第2作者)
參編教材與論著
1.歐盟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法規實用指南.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編委)
2.進出口食品中農獸殘留實用檢測方法.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編委)
3.歐盟化妝品管理法規及檢測方法與指南.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編委)
獲獎情況
科技成果:
1、 2002-2005年主持國家科技部“十五”計畫重大攻關課題2001BA804A20-2-4《貝類毒素檢測新技術體系及地理分布和季節變化的研究》第3主持人。獲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興檢一等獎1項。
2、2002-2005年主持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2002C1041002《螢光定量PCR技術在食品微生物及其它領域中的套用》第1主持人,2006年獲廣東局科技興檢一等獎1項、2007年獲廣東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廣東省地方標準2項、進出口檢驗檢疫行業標準2項。
榮譽獎勵:2008年獲改革開放三十年廣東省食品(醫藥)行業突出貢獻專家。
社會兼職
國家認監委標準化委員會化妝品工作組組長;
CNAS食品專業技術委員會委員;
廣東檢驗檢疫局科技委員會委員兼食品專業組組長;
廣東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標準委員會副秘書長;
廣東省食品工業公共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廣州市WTO/TBT/SPS諮詢點專家委員會委員食品專業組副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