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爾金游地府

焦爾金游地府

《焦爾金游地府》是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特瓦爾朵夫斯基。

作者介紹

亞歷山大·特里豐諾維奇·特瓦爾多夫斯基(1910—1971),蘇聯俄羅斯詩人。出生於斯摩棱斯克州一個偏僻鄉村——扎果利耶夫的貧窮鐵匠家庭。自幼起熟悉大自然風光和農村生活,並在父母的影響下,對文學寫作發生了濃厚興趣。畢業於莫斯科文史哲學院。1925年,特瓦爾多夫斯基發表了最初的詩作。1928年,開始擔任地方報紙的新聞記者,有機會接觸更多的社會實際生活。1931年,第一部長詩《社會主義之路》出版,但影響不大。1936年,描寫農村集體化道路的長詩《春草國》的發表,使他一舉成名。衛國戰爭時期,特瓦爾多夫斯基作為隨軍記者走上戰場,創作了長詩《瓦西里·焦爾金》,塑造了一個品德高尚、勇敢機智、謙虛質樸、幽默風趣的蘇軍戰士形象,給他帶來了巨大聲譽。戰後,特瓦爾多夫斯基發表了回憶性長詩《路旁人家》,通過戰士安德烈·席符佐夫及其妻子安娜四年中的經歷,反映了千千萬萬蘇聯普通家庭在衛國戰爭中的悲慘命運。1950年,特瓦爾多夫斯基著手創作長詩《山外青山天外天》,以旅途日記的形式,寫出了詩人自莫斯科到遠東旅行的見聞及感想。1963年,特瓦爾多夫斯基發表了《瓦西里·焦爾金》的續篇《焦爾金游地府》,描寫焦爾金負傷後無意中來到陰曹地府。遇到種種奇怪的可怕現象,不堪忍受,終於想方設法返回到了人間。詩人借用諷刺揶揄、詼諧戲謔的手法抨擊了史達林時代蘇聯社會中的各種惡習。特瓦爾多夫斯基一貫密切注意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長期敏銳地感受著社會政治的真實變化,這在他的文藝思想及創作實踐中得到了反映。作為50—60年代蘇聯文壇上力主改革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兩度擔任大型文學雜誌《新世界》主編的期間,特瓦爾多夫斯基曾對蘇聯文學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