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雨之都

無雨之都

秘魯共和國首都,利馬省首府利馬跨里馬克河南北岸,有無雨之都之稱。利馬的名字即來源於里馬克河,意為“會講話的神”。

無雨之都:利馬

無雨之都 無雨之都

利馬是世界各國各都中降雨量最少的一個每年降雨量僅10到1 5毫米,故有“無雨之都”的稱號。在這座“無雨之都”里,你會發現許多“奇怪”的現象。比如,街道上居然沒有一處下水道,城裡的大量居民住宅都是土坯房,有的住房乾脆就是用紙板拼成的,更有甚者,有的住房居然沒有蓋房頂。再有,利馬市民從來不購置雨傘、雨衣等雨具。這些“奇怪”的現象其實對利馬人來說一點也不奇怪。相反,如果突然有一場大雨傾盆而至,那對利馬人來說才是最大的怪事呢。

利馬坐落在浩瀚的大洋之濱,地處南緯12°的熱帶地區,但它的氣候條件與世界同緯度的其它地方相比別具一格,表現出強烈的少雨、溫低、多霧的特點。
說到少雨,利馬是有名的,人稱“無雨之都”。它與居非洲撒哈拉沙漠邊緣的開羅一起成為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兩個首都。利馬的年平均降水量僅21毫米,屬於典型的沙漠氣候類型。冬天不寒冷,夏天不炎熱,據記載,最熱的2月份,月均溫為22℃,最冷的8月份,月均溫15℃,這樣的氣溫條件在海拔高度不大,而且又比較靠近赤道的地區是不多見的,利馬雖然降水少,但在冬季卻多濃重濕霧,空氣濕度往往高達90%。由於霧氣濕重,空氣中瀰漫著懸浮的小水滴,人們在露天逗留的時間久了,衣服也會感到潮濕,故而秘魯人將它叫作“加魯亞”,意為“毛毛雨”。
“毛毛雨”雖有一個“雨”但其實質還是不降落到地面上的霧。利馬許多房屋都沒有房檐,屋頂大都建成平的,有的還在屋頂上砌一圈矮牆,人們在上面堆放一些家庭不用的什物;城裡街道上很少有排水道;商店裡不賣雨傘、雨衣等商品。由於缺乏防雨設施,碰上一次雨水,那怕很小,也會在城裡引起一陣不安的騷動。1970年一天日降水17.4毫米,競成為43年裡的最大雨量,而使經濟和財產遭受到很大損失。

成因

利馬這種獨特的氣候不是孤立的現象,而是南美太平洋中部沿岸熱帶沙漠氣候的一個組成部分。此間大部分地段處於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東緣,氣流下沉作用顯著,秉性乾燥,另外,這裡盛行風向基本與海岸平行,不易使水汽產生抬升。

並且利馬屬於熱帶沙漠型氣候,大部分地段處於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東緣,氣流下沉作用顯著,秉性乾燥,另外這裡盛行風向(東南信風)基本與海平面平行,不易使水汽抬升;大陸岸外有強大的秘魯寒流流過,沿海空氣與寒流水面接觸,下層冷卻,形成了穩定的逆溫層,水汽只能形成霧,難以向上輸送成雲致雨!

利馬是世界上聞名的無雨城市之一,一年四季,沒有雷鳴電閃,沒有疾風暴雨,至於結冰、下雪更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利馬無雨,並非終年滴雨不落,只是年降雨量僅約15毫米左右。降雨特點,是由濃濕霧形成的露珠以霏霏的粉狀飄落下來。降雨期,天空灰茫茫一片,陰霾多日不散,迷霧蒙蒙,時間一長,路面濕潤,草木滴水,土地滲透。 利馬雖然降雨較少,但氣溫並非酷熱可怕,年平均氣溫在19℃左右,最冷時月平均氣溫為16℃,最熱時月平均氣溫不超過24℃,是名符其實的四季如春。利馬市不僅氣候溫和,而且植物茂盛。條條街道綠樹成蔭,街心公園遍布全市,在那些空隙土地上,不是種花,就是植草;每個居民住宅區都是寧靜幽雅的綠化區,棟棟樓前樹木蔥鬱,家家牆頭都露出片片綠葉、串串紅花。正是由於綠化工作搞得好、儘管利馬市區與西部沿海茫茫的沙漠地帶近在咫尺,卻見不到黃沙瀰漫或飛沙走石的景象。城市空氣十分清新,室內家具多日不擦依舊一塵不染,遊客外出遊玩返回旅館,腳上的皮鞋照樣油光閃亮。 秘魯西部沿海地帶,因常年乾燥無雨,天長日久,便形成一片茫茫沙漠地區。利馬市處在沙漠包圍之中,驅車出城,只見公路兩旁,近處沙丘重疊,遠方層層沙浪,無垠的沙漠與浩瀚的太平洋海面交相映照,別是一番情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