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4年10月,在原無錫縣張涇夾山(農中校址),創建了無錫縣聾啞學校。
1986年9月,現(東亭柏莊)校區1400平米的教學樓落成,學校遷入新址。1989年10月,1220平米的宿舍樓竣工;1994年10月,1328平米的職教樓建成。
1994年,無錫縣撤縣建市,學校更名為錫山市聾啞學校。
1997年7月,經錫山市教育局批准,學校更名為錫山市特殊教育學校,並於9月招收了第一批智障學生。
2001年8月,錫山市撤市建區,學校更名為無錫市錫山特殊教育學校。
教學條件
學校已發展成一所有9個班、98名學生,為智障兒童提供學前、九年義務教育的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學校為江蘇省特殊教育現代化示範學校,無錫市文明單位,無錫市殘疾人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十佳助殘扶殘先進集體,無錫市安全文明校園,2012年通過了無錫市平安校園、無錫市敬老先進學校的驗收。
學校積極實施旨在促使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素質教育,針對殘障學生差異大的特點,實施個別化教育和分層次教育,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各類殘障學生都能學得好、讀得完、升得上,得到生動、活潑、全面的發展。建校以來,該校畢業生以及在校生始終保持了犯罪率零的記錄。更可喜的是,該校還湧現了一批全面發展、學有專長、社會影響好的優秀學生,如兩屆世界聾奧會冠軍費勇,享有六十多項設計專利的工藝美術設計師顧宏傑,宋慶齡獎學金獲得者、無錫市首屆十佳青少年道德建設標兵王靜嫻,全國瑞航杯繪畫比賽獲獎併入選中國殘疾人小畫家代表團赴瑞士訪問的葛蓉蓉等。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學校的藝術教育成績顯著,逐步形成學校的特色。學校文藝隊排練的七個節目,先後在全國、省市獲獎,2009年學校十多名師生參與排練的《在茉莉花盛開的地方》獲省殘疾人匯演一等獎、全國一等獎,赴京參加中央電視台的節目錄播,並向中央領導進行了匯報演出。2012年學校文藝隊參與表演的舞蹈《梅花吟》獲江蘇省殘疾人文藝匯演特等獎,歌曲《天路》獲第六屆全國特教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三等獎,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在《新錫山》第1005期刊載。學校的工藝美術作品先後有幾百幅在全國、省、市獲獎或入選參展。一批藝術特長生先後被市聾校、長春大學、中州大學、上海套用技術學院工藝美術專業錄取。
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成績顯著,先後有5名教師在省基本功大賽中獲獎,十多名教師在省市會課中獲獎,11名教師被授予市、區骨幹教師稱號。學校承擔的省、市課題研究成效顯著,被評為省級優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