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兩條線段的公度
取一個定長線段a,分別去量兩線段b、c,如果線段b、c都含有定長線段a的正整倍數而沒有剩餘,則線段a稱為線段b、c的公度。如圖1,,則線段a就是和的公度。
有公度的線段稱為可公度線段。
不可公度線段
無公度線段亦稱“ 不可公度線段”,也說兩條輾轉相截永遠有剩餘的線段就是無公度線段。如,(1)正方形的一邊和對角線是無公度線段; (2)在一條直角邊是另一條直角邊二倍的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和直角邊是無公度線段;(3)底角為36°的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是無公度線段;(4)正三角形的邊和高是無公度線段 。
舉例說明
定理 正方形的對角線和它的邊長是不可公度的,即是說的對角線不是一邊的有理數倍(圖2)。
我們用反證法證明,假設定理的反面成立,即假設
其中代表整數,我們自然可以假設p和q是互素的,即沒有公因數,如果有,約去後就沒有公因數了。
式(1)可寫作
式(2)平方得
由勾股定理,,代人式(3)並約去得
式(4)左端能被2除盡,於是p只能是偶數,命
其中表示整數,則
即
仿上面得出q也必然是偶數:。
照此說來,若定理反面成立,p和q並非互素而有公因數2了,這矛盾反證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事實:客觀空間中存在不可公度的量,正方形的對角線和邊就是不可公度的。
這一事實是被古希臘的哲學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的,並且給這個學派的哲學理論基礎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這個學派很重視數學,把數學概念作為他們哲學理論的基礎,他們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度量,都受數的支配,一切事物的本質是數,……,在人的一切工作中,一切藝術、手藝和音樂中都可以看到數的本質和威力,數就是一切,事物的本質和基礎不是物質,而是數。”
這個觀點是唯心的。
正是把數(看作量與量之間的關係和度量的結果)作為自己哲學基礎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了不可公度的線段存在,他們宣布“一切都可以度量”,自然意味著度量數是當時所理解的分數,而一邊等於單位的正方形的對角線卻沒有數的形式,這恰好與他們的哲學基礎“迎頭相撞”,於是他們感到驚訝,驚慌失措,禁止把無公度線段存在的發現泄露出去,但學派中一個成員泄露了秘密,被逐出學派。
真理是禁止不了的,無公度的線段存在這個事實傳開了,數學前進了一大步。線段總有個長度,即有個量數,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量數,既不是整數,又不是分數,就超出當時所知道的數的範圍了。這種新認識的數被稱為無理數。相對而言,把原來認為僅有的數稱為 有理數。“無理”的並不是“無理數”,而是這個命名。無理數既不是整數和有限小數,也不是無限的循環小數,就必然是無限的不循環小數。這就是線段度量的第四種情況。
不要以為度量線段才會出現無理數。例如說,鐵的比重是7.8 g/cm ,有一塊底面是每邊1cm的正方形,而高等於這個正方形的對角線d,重量就是;由於是無理數,這塊鐵的重量就是無理數。
這樣,人類在實踐中不斷發現,有所發明、創造和前進,把數的概念一步步擴大,由整數到分數,由正數到負數,由有理數到無理數,由實數到虛數,都是為實踐服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