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是2015年8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維·珀金斯。

內容簡介

傳統教育體系中,有很多知識在學習者日後的生活中並沒有什麼用,即無法發揮生活價值。例如,二次方程式這類數學知識在未來生活中幾乎沒有用到的機會,那么,這樣的知識有沒有學習的必要呢?如何辨別具有生活價值的學習和知識?傳統教育如何才能突破種種障礙,不斷創新教育方法,為學習者提供更實用、更有生活價值的學習?

也許,我們需要以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關注已知,也關注未知。也許,我們需要一種更具有未來智慧的教育視角,在複雜而多變的世界努力培養人的好奇心、啟發人的智慧、增進人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引導學生積極地、廣泛地、有遠見地追尋有意義的學習。

想像一種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課程都能帶來全局性理解;想像一種學習,它能夠給這樣的理解帶來生命力,使其長存,並且支持終生學習;想像一個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礎教育之後,對基本的政治活動、個人健康護理、經濟行為、生態責任、人際社會交往,以及其他許多概念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並以此為發展方向。如果走在大街上的芸芸眾生都能夠靈活而敏捷地處理問題,那么,我們的社會該多么不一樣!

本書作者戴維·珀金斯將告訴學習者,如何辨別傳統知識體系的實用性,如何學會通過提出開放性問題形成全局性理解,真正做到通過辨證地學習培養學習者的綜合素質。

作者簡介

戴維·珀金斯(David Perkins)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資深教授,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國際思維協會組織委員會常委,全球教育界知名演講家和顧問。

哈佛大學“零點項目”創始人之一,與霍華德·加德納一起,作為“零點項目”的負責人共同工作超過25年。從最初成立至今,50年來,零點項目致力於研究智力、理解、思考、創意與人類的學習等相關議題,吸引了來自全球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者、老師,尤其是美國諸多專業人士、國際學校的教師等參與其中,並定期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推廣研究成果。

曾在美國、澳大利亞、荷蘭、瑞典、南非、以色列、中國等國家研發和講授關於思維的教育計畫和方法。

目錄

前言 什麼才是真正值得學習的知識
引言 為未知而教
你的學習“投資”產生“回報”了嗎?
也許,我們需要以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關注已知,也關注未知。也許,我們需要一種更具有“未來智慧”的教育視角,在複雜而多變的世界努力培養人的好奇心、啟發人的智慧、增進人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引導學生積極地、廣泛地、有遠見地追尋有意義的學習。
◇普及性教育讓“具有生活價值的學習”代代相傳
◇尷尬的“應當知道的好知識”
◇你學過的哪些知識,今天的生活還用得上?
◇第三類接觸,讓更多知識在生活中有價值
◇為未知而教,以“未來智慧”的視角看待教育
01 做業餘的專家而不是嚴謹的學院派
為何傳統教育中的學習總是陷於被動
我認為,在教育中始終應該保留足夠的空間,讓渴望學習的學習者能夠追尋自己內心的繆斯女神,並且鼓勵迫切的學習者去發現自己的繆斯女神。通過廣泛的安排課程內容來培養業餘的專家,不要只盯著學術知識的奧秘,而要把眼光放遠,這一切都可以實現。
◇過於關注學業成就,忽略相關性差距
◇過於關注了解性知識,忽略知識內涵的掌握
◇過於強求專業知識,忽略與生活相關的“軟知識”
◇從遲鈍的層級結構到靈活的網狀結構
◇有絲分裂之舞與設計一條魚
02 學習即理解
你真正理解透徹的知識有哪些?
想像一種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課程都能帶來全局性理解。想像一種學習,能夠給這樣的理解帶來生命力,使其長存,並且支持終生學習。想像一個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礎教育之後,對基本的政治活動、個人健康護理、經濟行為、生態責任、人際社會交往、以及其他許多概念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並以此為發展方向。讓走在大街上的芸芸眾生都能夠靈活而敏捷地處理問題,那么,我們的社會該
多么不一樣。
◇全局性理解,理想生活必知的“業餘的專業知識”
◇全局性理解在維度上有何差異
◇巨觀選擇,繁雜的教學內容中究竟應該“教什麼”
◇巨觀保留,拯救經典的了解性知識
◇內容超載?向語文老師學習巧妙地抽樣教學
03 點燃創造力的開放性問題
如何超越即定的知識和已知的學習
傳統教育中,問題常被歸結為方法,而答案被歸結為內容。而開放性問題改變了這個局面。問題也可以是內容,並且具有獨特的生活價值。普利茲獎得主、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伊西多? 拉比(Isidor Rabi)說,大部分母親在孩子放學回家後都會問一句:“你今天學到什麼了嗎?”但他的媽媽當年問的卻是:“拉比,你今天有沒有提出一個好問題?”
◇開放性問題,獲得闖蕩世界的激情與力量
◇帶著好奇心去發現,學習更要知其所以然
◇“有生命力的問題”由誰來提
◇“假如不是呢?”設計問題包擴展理解的界限
◇“那么,答案呢?”提問和尋找答案的技巧

04 真正的學習
如何讓值得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融會貫通
只是學習了民主的知識,並不意味著你的理解就足以支持你讀懂一篇有關“新的民主形式似乎倒退回獨裁體制”的報紙文章;只是學習了機率論的知識,也不意味著你的理解足以幫助你在需要選擇醫療方案時了解手術風險的不確定因素。只有將不同知識聯繫在一起,並用於指導實踐,這樣的學習才是有價值的。
◇學習即理解,理解即思考
◇學習即運用,把你的理解和思考用起來
◇學習即注意,不是“過度聯想”而是“未曾聯想”
◇學習即感興趣,全局性理解源於發自內心的渴求
◇學習即融會貫通,你能用歐姆定律解決供暖管道問題嗎
05 把千斤頂放進工具箱時,請把《尤利西斯》也放進去
傳統教育的分科還有用嗎?
也許,有必要將現實的實用性與超越現實的實用性區分開來。現實的實用包括修理輪胎、準備面試、檢查你打算購入的房屋有沒有鬧白蟻等等。而超越現實的實用則涉及我們如何投身於世界之中,包括接觸這個世界上的藝術、人、歷史、未來、最大的不幸與希望。超越現實的實用影響了我們大半的人生,並且關乎生活的質量,所以,它似乎也不那么“超脫”。今天,有學習價值的知識往往都超越了傳統的分科,那么傳統的學科劃分能不能帶來令人終生受益的學習呢?
◇學習詩歌有什麼好處?
◇學習代數有什麼好處?
◇學科A to Z,最有生活價值的學習主題有哪些?
◇讓小孩子學習“悲劇”主題?有何不可呢
06 像X 一樣思考
如何認識各學科背後的認知方式?
理解一門學科的真正意義,絕不僅僅是積累信息或解決代表性的問題而已。在如今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我們已經無法在單獨的某個學科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了,相反,只有靠跨學科的對話,才能獲得解答。
◇不同學科代表著不同的認知方式
◇讓隱性知識浮出水面:促進學習的基本認知方式
◇牛頓式認知
◇修昔底德式認知
◇認知方式的“兔子洞”與“全局式思考”
07 繞開教育中的“兔子洞”
新的單元體系將為我們提供什麼?
如果教育中全是大大小小的“兔子洞”,必須深刻鑽研具體細節,那么,學生就再沒有機會從整體上熟悉一個學科中最好的那片廣袤天地。為此,有必要建立一種新的單元體系,這種單元體系或者有助於在廣泛的分類中鑑別值得學習的知識,或者能夠指明學習者即將接觸的內容;或者可以突破學年的界限,跨學年地組織教育活動,或者實現不同學校之間的教育聯盟。
◇什麼是新的單元體系
◇更新傳統學科的知識內容,建構新交叉學科
◇將各學科融入到廣泛的主題中
◇跨學科單元體系為教育注入活力
◇建立更好的單元體系
08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哪些能力是闖蕩未來世界所必需的?
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具有普遍重要性的個人和人際技能我們稱它為綜合能力。它更關注人們如何更好地應對自己的個人生活和人際關係,還包括家庭、公民角色、工作等。如今的工作越來越需要綜合能力。只是循規蹈矩已經不足以支持人們保住飯碗。那么,學校教育是否足以幫助學生髮展這些能力呢?
◇融合了綜合能力的知識內容學習什麼樣?
◇你認為,什麼樣的綜合能力有助於闖蕩未來?
◇什麼原因使綜合能力成為“狹小房間裡的一頭大象”
◇巧妙的抽樣教學使綜合能力的學習更有意義
◇顛覆還是逆轉?綜合能力喚起傳統課程的動搖與甦醒
◇教育的初衷,源於有生活價值的學習
◇教授知識,通達智慧
◇在“為未知而教”的“獨木橋”上巧妙地探索前行
結 語 從知識到智慧,選擇有生活價值的學習
致 謝
譯者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