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炎帝、黃帝、蚩尤都渴望統一天下。炎帝因為過於軟弱,維持表面上的和氣,最終以失敗告終;蚩尤則篤信武力,他相信,只有先通過武力統一天下,才能最終實現和平,“以殺止殺”;而黃帝認為,如果手段和過程過於暴戾,則和諧的結果終不可達成,他通過文明的發展,以先進的文明來感化其他部族,終於四海歸心,百族統一。最終黃帝“合符釜山”:各個部族放下紛爭,成為一個大融合的華夏民族。
幕後花絮
四十集電視連續劇 《炎黃大帝》劇本創作簽約儀式6月29日在北京張紀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舉行。寶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鄭麗榮,我國著名製片人張紀中,《炎黃大帝》小說作者莽原及寶雞市等有關領導出席了簽約儀式。
鄭麗榮在簽約儀式上感謝張紀中對寶雞市文化事業的支持。她希望在四十集電視連續劇 《炎黃大帝》中展示寶雞地區的悠久文化和著名歷史事件,使之成為一部弘揚三祖文化的力作。張紀中表示:拍攝四十集電視連續劇 《炎黃大帝》意義重大,在雙方的努力下,一定能將此劇拍成讓海內外炎黃子孫自豪的作品。
近日,隨著《炎黃大帝》外景拍攝基地建設項目在寶雞茵香河畔正式開工建設,茵香河流域作為由著名導演張紀中執導的史詩性電視劇《炎黃大帝》唯一外景拍攝基地,將在《炎黃大帝》拍攝完成後改造為陳列館,使之成為弘揚5000年華夏文明、展示和宣傳寶雞文化旅遊新名片。
據悉,《炎黃大帝》外景拍攝基地占地約60畝,總投資6000萬元,建設周期為9個月。建成後,以炎黃文化和自然生態保護為內涵,茵香河流域將局部平坦區域攔蓄水面,形成串聯式湖面和小型瀑布景觀。按安全行洪和景觀營造的雙重要求,建設親水觀光駁岸、台階式花池、花世界、廊橋等景觀,使遊人能近距離接觸水體,形成近水、濱水效果。
圖書《炎黃大帝》
全文70萬字共2冊
中華文明史詩級巨作
二月河序
預計上市時間:2012年5月底
莽原,1964年生於河南滑縣,本名王建港,曾用名王建鋼,本科學歷,先後在安陽、新鄉、鄭州、上海、北京、廈門等地讀書工作。1996年起多年擔任上市公司廈門機場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職
務,1997年被推選為中國民航青年聯合會首屆委員會委員,1999年考取高級職稱,2000年加入廈門市書法家協會。莽原幼受中原文化薰陶,書法繪畫篆刻無一不愛,文學戲曲藝術嗜已成癖,博覽眾家史書,喜歡標新立異,多次發表中短篇小說和書畫作,並著有多篇管理論文專業著作。
為創作《炎黃大帝》,莽原行程數萬公里,拜訪專家名士,進行實地考察,歷時三載,六易其稿。一千個日夜的苦煎苦熬,四十個春秋的所感所悟,終於催生了這部長篇巨著。內容簡介
70萬字巨作 為好戰的蚩尤平反
長篇章回歷史小說 文明起源的歷史與傳說
本書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再現了中華文明起源時期的歷史與傳說。
故事以伏羲後代惜水的成長過程為線索,以炎帝、黃帝、蚩尤諸族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為中心而展開。江南的炎帝宅心仁厚,重視生產,反對開啟戰事;黃土高原的蚩尤篤信武力,相信只有先通過武力統一天下,才能最終實現和平;中原的黃帝則通過文明的發展和德行的推廣來感化其他部族,並與炎帝聯手擊敗蚩尤,最終“合符釜山”,百族統一,開創了中華文明。
本書情節跌宕,前後呼應,有黃山煉丹、阪泉之戰、涿鹿之戰、泰山祭天幾個高潮,既尊重歷史,又不能完全局限於歷史,穿插了一些典故、傳說和神話,如神農嘗百草,黃帝創內經、倉頡造字、后羿射日等,旨在攜讀者同游上古荒原,再現炎黃二帝一統華夏之亘古偉業。
全文70萬字,歷數炎、黃、蚩尤中華三祖,講述炎黃時代有太多的未曾破解之謎,此前大凡描寫炎黃時代的文學作品,要么寫成神話故事,各路神仙騰雲駕霧,無所不能;要么寫成原始荒漠,茹毛飲血,刀耕火種,不識日月星辰子醜寅卯。
莽原卻認為這兩種寫法都不能正確反映炎黃時代遠古聖賢開拓進取的真正風貌,“炎黃時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自由奔放、充滿活力的第一次黃金時期”,他決定嘗試一種全新的手法——武俠,將炎黃創業歷史,“立體”地展現出來。
更大膽的是,莽原在小說中首次為蚩尤“平反”——被稱為“戰神”的蚩尤並非單純的好戰,他素懷一統天下之心,信奉武力至上,他的“戰”也是為民族大義,只是謀略和手段上的差異,最終失敗。
莽原突出故事情節和人物命運的描寫,小說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一百多個,神醫姜水勻、文字發明家倉頡、八卦術師大撓、氣象觀測家容成子等,都是他筆下的風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