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廟[北京市西城區寺廟]

火神廟[北京市西城區寺廟]

火神廟,全稱敕建火德真君廟,又俗稱什剎海火神廟,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外大街萬寧橋西北側,什剎海東岸,是一座道教正一派宮觀。火神廟主要供奉南方火德真君(火神)。在北京眾多火神廟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火神廟原是道教全真派祖庭白雲觀的下院,21世紀初修復重開後直屬中國道教協會管轄。

基本介紹

火神廟,即“敕建火德真君廟”,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什剎海旁。該廟始建於唐朝貞觀六年(公元 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元順帝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重修。明代萬曆年間,因宮廷連年發生火災,於是下令擴建火神廟,並賜琉璃碧瓦以壓火。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又重修,“門及後閣俱加黃瓦”。

主要建築

北京火神廟一覽 北京火神廟一覽

火神廟的主體建築現基本保存完整。最南端為隆恩殿,供奉隆恩 真君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

往北便是主殿火祖殿,供奉南方火德熒惑星君,即通常所謂的火祖、火神。火祖殿內原懸有乾隆皇帝御筆之匾及對聯,匾曰“司南利用”,聯曰“菽粟並資仁,功成既濟;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

另外,此殿頂還有一漆金八角蟠龍藻井,精巧無比,在京內並不多見。火祖殿之北為“萬歲景命閣”,俗稱玉皇閣。

閣內原懸有乾隆御匾“紫霄香案”。最北面為斗姥閣,閣內原懸有乾隆御匾「妙統辰樞」。

在“斗姥閣”兩側的連廊下,各有一掖門,直通廟後一水亭,可觀什剎海煙波,可惜早已不存。

風俗活動

長期以來,火神廟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民間風俗,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六月二十二日火祖聖誕之盛況。過去皇帝每年都要遣太常寺官員前往致祭。 (據《明熹宗實錄》:“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命太常寺官以六月二十二日祀火德真君,著為令。”)清末及民國年間,火神廟則又連年舉行中元法會,由大戶人家出資建造巨大的“普渡船”,在廟外甬道上焚化。

前來觀禮的人們將甬道擠得水泄不通,為京城一勝景。

火神廟雖為皇家道觀,但歷來由正一派道士住持。

據傳張天師入京覲見,多駐蹕於火神廟。

20世紀30━40年代,火神廟的住持道士田子久,十分善於交際,社會知名度頗高,號稱當時京城四公子之一,又被稱為北平第一美老道。

重修過程

歷經千餘年間的風風雨雨,昔日殿堂莊嚴、流光溢彩的火神廟已經變得滿目瘡痍、梁朽椽爛了,又加上諸多百姓居住其中,更顯岌岌可危。

北京火神廟 北京火神廟

有監於此,1981年,北京市政府將其定為文物保護單位,後又決定將廟內所有居民遷走,由中國道教協會籌資修復廟宇,作為道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

為了讓這處什剎海畔的“明珠”重現光彩,2002年6月,火神廟騰退修繕工程啟動。

該項目二期工程納入了人文奧運工程,自2002年至來,文物部門總計撥款1000萬元專門用修繕經費,中國道教協會和西城區政府各出資2000萬元和400餘萬元,專門用於部隊招待所和近50戶居民的騰退和改善火神廟周邊環境。

地平面降低1米多、拆除非文物800多平方米,中路各殿、東西配殿等進行修繕,電線全部入地,消除安全隱患,儘量保持原真性,其中60%的彩繪保留原貌,只是做了除塵處理。此項工程至2008年3月6日竣工,重新開放迎客。

歷史文獻

火神廟北城日中坊火德真君廟,唐貞觀中址,元至正六年修也。萬曆三十三年,改增碧瓦重閣焉。前殿曰隆恩,後閣曰萬歲景靈閣,左右輔聖、弼靈等六殿。

殿後水亭,望北湖。建廟北而濱湖焉,以水濟而勝厭也。先是,皇極殿災,乾清宮又災,噦鸞殿又災,上命道錄司左玄義呂元節主祝事,月給帑五十清醮也。

殿墀二碑:一右春坊朱之蕃撰,一禮部侍郎翁正春撰。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巳刻,北安門內侍忽聞粗細樂,先後過者三,眾驚而跡其聲,自廟出。

開殿審視,忽火如球,滾而上於空。眾方仰矚,西南震聲發矣。望其光氣,亂絲者,海潮頭者,五色者,黑靈芝者,起沖天,王恭廠災也。

東自阜成門,北至刑部街,亘四里,闊十三里,宇坍地塌,木石人禽,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數,人以百數,燔臭灰眯,號聲彌滿。

死者皆裸,有失手足頭目,於里外得之者,物或移故處而他置之。時崇文門火神廟,神亦焰焰欲起,勢若下殿出。祝跪而抱曰:外邊天旱,不可走動。神舉足還住而震發。

公安袁宗道贈火神廟道士事火道人事,翻來水上居。鶴窺烹石處,魚呷洗丹余。世業五禽戲,家藏八疊書。南陵雖有命,噀酒自能除。

邢台黃元功集李鍊師水竹軒○地靜煙雲滿,開軒水上棲。泥封丹灶濕,竹護藥苗齊。火德時為帝,冰心日有躋。馮虛千古夢,能為指階梯。

公安袁中道火神廟小飲看水○作客尋春易,游燕遇水難。柳花濃沒地,鷗貌靜隨湍。歌舞幾成醉,塵沙不入瀾。石橋明樹里,誰信在長安○不敢望浮舟,聊欣漱靜流。

噞魚搖碧瓦,浴鷺盪朱樓。即以觀瀾至,當為待月留。明朝塵照影,數息且悠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