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花[爵床科植物]

火焰花[爵床科植物]
火焰花[爵床科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火焰花(學名: (Wall.) Nees)是爵床科,火焰花屬灌木,高可達3米。葉橢圓形至矩圓形,頂端尖至漸尖,基部寬楔形,葉片上面密生小點狀鍾乳體,光滑無毛,背面被微毛,聚傘圓錐花序穗狀,頂生,花梗密被短絨毛;苞片和小苞片微小;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密生微毛;花冠紫紅色,花葯背著生,蒴果長,圓柱形,有種子。花期4-5月。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越南至印度東北也有分布。生於海拔400-1600米的林下。 喜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氣候,不耐寒。要求排水良好、濕潤肥沃、陽性、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熱帶地區可露地栽植;廣州以北露地不能越冬;北方多於溫室內盆栽。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形態特徵

火焰花 火焰花

灌木,高達3米。

葉橢圓形至矩圓形,長12-30厘米,寬9-15厘米,頂端尖至漸尖,基部寬楔形,下延,具柄,柄長1.5-5厘米,葉片上面密生小點狀鍾乳體,光滑無毛,背面被微毛,脈上毛較密而明顯,側脈12-17對。

聚傘圓錐花序穗狀,頂生,長14-18厘米,寬6-8厘米;花具梗,梗長5-8米米,密被短絨毛;苞片和小苞片微小;花萼5裂至下部,基部聯合,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約5-7米米,密生微毛;花冠紫紅色,長約5厘米,外密被倒生黃褐微毛和腺毛,花冠管長約4.2厘米,略向下彎,冠檐2唇形,上唇2裂,下唇3深裂;雄蕊2,著生近花冠管基部,稍外露,花葯2室,背著生,橢圓形,花絲基部附近有2退化雄蕊的殘跡。

蒴果長,圓柱形,約3.5厘米,具10粒種子。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瑞麗、潞西、鎮康、耿馬、西雙版納、普文、金平)。越南至印度東北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卡西山區。生於海拔400-1600米的林下。

繁殖方法

火焰花 火焰花

莢果8月份成熟,採下置通風陰涼處陰乾,脫出種子。

種子忌乾燥,亦忌堆漚,宜即采即播。因種子易受蟲蛀,播種前用3‰左右的敵敵畏藥液浸種2小時,撈出後稍涼乾即可播種。

種子顆粒較大,千粒重在7500-9600克之間,可直接將種子點播於16厘米×18厘米的營養袋,營養土的配比採用30%的草皮泥、70%的表土混合均勻,再按1%的比例拌勻磷肥。也可將種子密播於沙床,待發芽後次年3月份春暖後再移植到營養袋培育。

在南寧,8月上旬點播的種子,1個月後開始發芽,至10月底發芽率可達80%以上。此時播種正值夏秋乾旱季節,必須每天淋水1-2次,保持苗床濕潤,以提高種子發芽率。因苗期稍耐蔭,幼苗出土後可對苗木進行適當遮蔭,以加速苗木生長。

栽培技術

當袋苗培育1年半後,苗木長至60-80厘米高時,春季可擇陰雨天氣將袋苗移植至苗圃地進行大苗栽培,栽植地應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

因苗木前期耐蔭,也可間作栽培。植前實行全面整地,全墾翻地後開穴,株行距為60厘米×60厘米,挖穴規格以40厘米×30厘米為宜,每穴放1-2千克草皮泥並加適量磷肥與穴內泥土拌勻後植入苗。

為提高成活率,適當剪去部分葉片,以減少植株水分蒸發。起苗時注意帶好泥團,不要使其變成裸根苗,定植時,根舒展,深淺適度(一般埋過杯土為宜),適當踩緊根部周圍的土,定植後淋足定根水,成活率可達95%以上。火焰花適應性較強,容易管理,每年於生長季節(4-10月)各中耕除草一次,在中耕的同時結合施肥一次,並注意適當修枝,以利主幹形成,培育良好的樹冠。

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有蚜蟲、尺蛾、黃夜蛾、盜盼夜蛾、大小地老虎及金龜子等。蚜蟲會影響植物生長,誘發煤污病;尺蛾、夜蛾以幼蟲食葉危害,嚴重時2至3天可吃光全部嫩梢;地老虎和金龜子以幼蟲蛀食根系,地老虎主要危害扦插苗和幼苗,金龜子大、中、小苗均危害。

防治方法:蚜蟲可於萌芽前噴5%柴油乳劑或波美3至5度石硫合劑,殺死越冬成蟲和蟲卵。落花後噴第二次藥,秋季10月間噴第三次藥。防治尺蛾、夜蛾幼蟲可用50%甲胺磷1500倍液噴施,要治早、治小。地老虎和金龜子的幼蟲為地下害蟲,防治方法是加強苗圃管理,不施未腐熟的有機肥。冬季翻耕,將越冬幼蟲翻到地表凍死。用3%呋喃丹顆粒劑,按每畝2公斤用量,開溝施入10至20厘米深的土中。

主要價值

火焰花枝葉濃密,花大而色紅,盛開時遠望如團團火焰,故而得名。該樹種適應性較強,病蟲害少,容易管理,集綠化、美化、彩化於一身,是園林綠化樹種,適用於園林主景、林蔭道及市區行道樹,花、葉觀賞價值高。 該種可放養紫膠蟲,且是一優良的紫膠蟲寄主;樹皮入藥,可治風濕和月經過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