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十八怪

濰坊十八怪

《濰坊十八怪》是2004年4月方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君清。本書介紹了濰坊的獨特風俗,並配以生動的漫畫。

內容簡介

本書從濰坊實際出發,抓住了濰坊最大氣、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物,儘量用大眾化、形象化的語言介紹濰坊的獨特風俗,並配以生動的漫畫,讓你在輕鬆幽默的氛圍中走進濰坊、了解濰坊、愛上濰坊……

圖書目錄

濰坊市概況
1風箏牽線引老外
2有位縣令號稱怪
3農家年畫賣得快
4花園雖小很可愛
5蘿蔔當成水果賣
6和樂麵條像竹筷
7大鍋朝天沒有蓋
8蠍子王八上桌來
9寶貝當成石頭賣
10一年四季產瓜菜
11菜農也把烏紗戴
12人無寸高名在外
13黃樓鮮花開不敗
14石頭蛋兒發大財
15化石書中藏起來
16泥巴捏出玩具來
17鴨吃絲綢漂海外
18地里跑出巨龍來

正文目錄

第一怪:風箏牽線引老外---風箏

濰坊又稱濰都,鳶都,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經過歷史演變和橫向傳播,逐漸形成了選材講究、造型優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動、繪畫艷麗、起飛靈活的傳統風格與藝術特色,和京式風箏、津式風箏等交相輝映,鼎足而立;濰坊風箏的藝術造型特點和風格:選材講究、造型優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動、繪畫艷麗、品種繁多、起飛靈活。在中國的風箏家族中,濰坊風箏歷史悠久,題材豐富、廣博。以其材料的奇特選用,設計的誇張變形,畫工的年畫技法,以及放飛的巧用力學原理,構成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神韻,蜚聲古今中外。

第二怪:有位縣令號稱怪---鄭燮

鄭板橋(1693—1765)姓鄭,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揚州興化縣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49歲至61歲出任山東范縣(今河南)、濰縣知縣12年。為官期間嫉惡如仇,痛恨奸吏,對百姓關懷備至,與山東人民結下了不解之緣,被百姓稱為愛民如子的父母官。

出身貧苦的鄭板橋,作為地方父母官,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驅使他必須解民於倒懸。即任之初,他所做出的兩項舉動,使濰縣人民永遠懷念:一件是冒著丟官的危險,私自開倉賑濟災民。二是動員濰縣城內的豪紳捐資重修縣城,讓災民以工代賑,幫助饑民度過災荒。

為了帶動濰縣城內的富商豪紳回響出資修城的號召,鄭板橋先親自出資三百六十兩,修城60尺,作為榜樣。在他的縝密策劃和親自帶動下,這次捐資修城活動成功了。修城工程從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月開工,士紳富豪們捐了8786兩銀子和糧食若干,修城1800餘尺,於次年三月完工。濰縣城內的豪紳們在為捐資修城完工慶賀自豪時,鄭板橋一定為通過修城救活了一大批災民而感到欣慰,而被救活的無數濰縣人民也永遠記住了這位愛民如子的父母官。

第三怪:農家年畫賣得快--楊家埠木版年畫

濰縣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於山東省濰坊市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楊家埠村在濰坊市東北15公里處,由於盛產木版年畫而遠近聞名。楊家埠木版年畫始於明朝末年,繁榮於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我國著名的三大民間年畫之一。清代乾隆年間,是楊家埠年畫發展的鼎盛時期。

楊家埠木版年畫製作方法簡便,工藝精湛,色彩鮮艷,內容豐富。每年春節年畫題材都會更換一次,許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現之後,馬上就能夠在年畫中反映出來,對社會的進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楊家埠木版年畫還間接地記錄下了中國民居和民間社會生活的情況,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山東省濰坊市的楊洛書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第四怪:花園雖小很可愛---十笏園

十笏園是中國北方園林袖珍式建築。始建於明代,原是明朝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後於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濰縣首富丁善寶以重金購得,被稱作“丁家花園”。十笏園位於山東濰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磚灰瓦,主體是磚木結構,總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因占地較小,喻若十個板笏之大而得其名。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魯東明珠”之稱。

第五怪:蘿蔔當成水果賣---濰縣蘿蔔

濰縣蘿蔔又稱“青蘿蔔”,或“高腳青”,既是濰縣著名土特產,也是山東省著名蘿蔔優良品種。它既可做蔬菜,也可生食。做菜凡炒、拌、燉、醃均可,為當地秋、冬、春三季主要蔬菜之一。

“濰縣牌”濰縣蘿蔔的原產地,具有幾百年蘿蔔種植歷史,於99年11月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註冊了“濰縣牌”濰縣蘿蔔商標,2004年10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益民精品濰縣蘿蔔”是濰坊名優特產之一,是合作社河元生產基地生產的綠色優質產品。

蘿蔔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據《醫療本草》記載:濰縣蘿蔔有利五臟、消痰止咳、治肺吐血、溫中順氣等功效民間對其也有許多美譽:“十月蘿蔔賽人參”、“凍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等。清代縣令鄭板橋曾讚譽濰縣蘿蔔“東北人參萊陽梨,不及濰縣蘿蔔皮。今日厚禮奉欽差,能去魔道兼順氣”。醫學研究認為,蘿蔔有一定防癌、抗癌功效。蘿蔔含有一種能將亞硝酸鹽分解的酶,可以分解致癌物質亞硝酸鹽,使其失去致癌作用;蘿蔔中含有的吲哚是治療腸癌的物質;含有一種干擾素誘發劑有抑制腫瘤發展的作用,能降低腸癌的發病率。

第六怪:石頭當成寶貝賣---藍寶石

藍寶石的學名叫鋼玉,硬度是摩氏9級,它與鑽石、紅寶石、祖母綠並列為世界四大名貴寶石。按照礦物學的分類,除紅寶石之外,其它顏色、硬度為摩氏9級的寶石均稱為藍寶石。在世界寶石文化中,藍寶石以它充滿神秘、夢幻般的顏色,被賦予了智慧與吉祥的含義,同時它也象徵著浪漫的愛情。

昌樂的藍寶石礦可分為原生礦和次生礦,所謂原生礦就是含有藍寶石礦體的石頭,經過千百萬年的地殼運動,裸露在曠野中的原生礦逐漸被風化,礦石中的藍寶石晶體被剝離出來,隨著洪水的沖刷與搬運,在火山附近的山溝河床、農田村莊裡形成了藍寶石的次生礦,當地人也叫沙礦。

據國家地質資料顯示,在昌樂45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蘊藏著上億克拉的藍寶石。近年來,隨著寶石加工技術的不斷提高,昌樂當地的人們也開始雕刻藍寶石工藝品。破土而出的中國藍寶石如初升的旭日正在被世界所認知。

第七怪:大鍋朝天沒有蓋---朝天鍋

濰坊朝天鍋是生活中一種美食,主要食材是豬頭、肝、肺、心、肚、腸,是一款健康食譜,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

濰坊朝天鍋經不斷改進於199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隨著商業的發展,朝天鍋已遍及全市,如今已發展成為“朝天宴”。此宴用雞肉、驢肉煨湯、以煮全豬為主,有豬頭、肝、肺、心、肚、腸,再配以甜麵醬、醋、醬油、疙瘩鹹菜條、胡椒粉、蔥、姜、八角、桂皮、鹽、香菜、香油、青蘿蔔條等十幾種調料和冷菜,肥而不膩,營養豐富,味美可口,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配用,其味無窮!!!

第八怪:蠍子王八上桌來

濰坊是個非常講究吃的地方。名吃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可謂食文化的天堂。名吃,除了朝天鍋外,還有像酥皮肉、如意腸、扒海蜇、啞巴辣椒、雪花燕菜、大蝦魚腐,如此等等。

現在,雞鴨魚肉已經不能滿足民眾的需要,現在蠍子、土鱉(王八)都上了餐桌,並且成了名吃。什麼“蠍子上樹”等等。正所謂:雞鴨魚肉趕下台,蠍子王八上桌來。

第九怪:和樂麵條像竹筷---雞鴨和樂

濰縣雞鴨和樂,山東省濰坊傳統名吃,久負盛名,膾炙人口。

濰坊雞鴨和樂是一種滷麵條,料高工精。它的製作方法是:把麵粉和澱粉和成的面用和樂床子壓入老田雞、鴨共煮的湯內,熟後撈出,再配入原湯、雞鴨肉、旱肉、甜蒜、鹹香椿、鹹韭菜、辣椒油等即可。它的特點是和樂條柔韌有勁,肉香、湯醇,別有風味。

第十怪:一年四季產瓜菜---壽光三元朱村

三元朱村隸屬於山東省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位於壽光最南端,是全國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祥地。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同志發起了中國北方蔬菜種植的“綠色革命”。三元朱村緊靠濟青高速公路。全村有215戶,800口人,耕地面積1290畝,其中,蔬菜種植面積600畝,果園300畝。2006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3560萬元,人均純收入10300元,銀行儲蓄餘額1800萬元,集體固定資產2600萬元,先後被評為“中國特色經濟村”、“全國科普先進村”和“省級文明村”。

壽光國際農業科技培訓中心位於山東省濰坊壽光市的三元朱村高科技示範園內,全部採用多媒體教學。在多功能展廳進行新品種展示、有機蔬菜檢測及蔬菜新品種的研發,並濃縮三元朱村蔬菜大棚的發展史。本培訓中心總投資5000萬元,一期投資1500萬元,一期建設完成校園核心區面積100畝,分為3個區;校園核心區、商業示範區、專業實用技術培訓區,每年培訓約5000人次。

第十一怪:石頭蛋兒發大財---臨朐奇石

臨朐縣奇石資源豐富,迄今已發現十多個系列、八十多個品種石,形態、色澤、質地、紋理獨特,具有觀賞、實用及科研價值。其中紅絲石屬鈣質細砂岩,顆粒均勻,質堅而潤,色彩各異,紋理天成;彩石屬沉積岩,堅硬細膩、石玉混合自然;太湖石多分布在境內西南部山區,色以青、紅、黃為多,型以瘦、漏、皺、透、秀居首,自然、古樸、典雅;紫金石呈紫色,間青綠花紋。

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千百年來,國人的愛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風源遠流長,形成了一種傳統的賞石文化。並進而影響到海外諸國家和地區,時至今日,賞石漸成國際潮流。

奇石,又稱觀賞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稱之為水石,韓國稱之為壽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包括奇特的化石,礦物晶體和岩石等。奇石具有獨特的形態、色澤、質地、紋理。奇石具有觀賞、收藏及科研價值。觀賞奇石,要講究瘦、漏、透、皺、清、醜、頑、拙、奇、秀、險、幽等十二個方面,更主要是要從質、形、色、紋、勢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

第十二怪:黃樓鮮花開不敗---青州花卉

青州市城東的黃樓鎮,是聞名全國的“仙客來”之鄉。仙客來是廣大人民民眾喜愛的花卉品種。因此,黃樓鎮被譽為“江北花卉第一鎮”。

上世紀80年代末期,這裡的農民開始自己的責任田裡種植花卉。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了農民生活,當地政府本著“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指導思想,因勢利導,按優惠政策,扶植花卉大戶,搞好示範服務,使當地的花卉產業,迅速發展。當地的花卉種植面積達到1萬5千多畝。形成了“十里花街,百畝市場,千戶經營,萬畝基地”規模。山東省花卉博覽會多次在黃樓舉辦。“黃樓鮮花開不敗”即指此而言。

第十三怪:人無寸高名在外---雲門山

雲門山,是1985年山東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青州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蔭蓋足,山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主峰大雲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雲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於其上,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雲門”,或稱“雲門仙境”。古“青州八景”稱之為“雲門拱壁”。登臨山巔,便可飽覽“駝嶺千尋”、“劈峰夕照”和“三山聯翠,障城如畫”的壯麗景觀。在主峰雲門洞南西側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測,當氣壓低時,常有蒸氣泛出,名曰“雲窟”。

第十四怪:菜農也把烏紗戴---王樂義

這裡主要說的是壽光的菜農。壽光帶動了整個濰坊市。菜農以王樂義為代表,在蔬菜大棚、科學種菜、肥料科研,等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現在僅壽光就有七千名蔬菜技術員,到省內外去傳經送寶。有3名菜農當上了科技副縣長,170多名菜農當上了科技副鄉長。

第十五怪:化石書中藏起來---山旺化石

山旺化石產地,位於臨朐縣城東北22公里處的山旺村東,是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化石分類至今山旺已發現硅藻、孢粉、裸子植物、昆蟲、魚、兩棲、爬行類、鳥、哺乳動物等10個門類,400餘種屬,1萬餘件,其門類之多,品種之全及體態之完美,屬舉世罕見,蘊藏著大量形成於1800萬年以前的稀世珍寶古生物化石而馳名中外,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的寶庫”。

1980年1月17日,國務院以(80)國辦函字2號檔案確定化石產地山旺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1981年設定了山東省山旺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所。1985年4月在縣城建立了山旺古生物化石陳列館。館主體建築採用樓閣式古建築形式,富麗堂皇,古樸大方,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展出面積700平方米,陳列各類山旺動植物化石標本萬餘件。

第十六怪:鴨吃絲綢漂海外---昌邑絲綢

昌邑絲綢,又稱柳綢,產于山東省昌邑市。昌邑是著名的絲綢古鎮,1915年版《辭海》中稱“繭綢……山東織成的最出名,上品出自昌邑”。昌邑絲綢花色品種繁多,品質優良,有良好的懸垂性、瀟瀟灑灑的飄逸性、高雅華貴的觀感等特點。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昌邑絲綢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昌邑全市種植優質桑園2667公頃、年產優質蠶繭250萬公斤,年產優質白廠絲400噸,絲綢織造企業配有國際一流的繅絲機、絲綢主機及配套附機1000餘台,年產絲綢達1200萬米。不僅產品花樣齊全、品種多樣,質量更是高出四川、雲南、甚至蘇杭的產品,傳統真絲綢產品曾多次被國家領導人作為禮品饋贈國外貴賓。

第十七怪:泥巴捏出玩具來---高密泥塑

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明朝隆慶,萬曆年間,這裡的農民就自己設計用泥做成一種叫“鍋子花”(也稱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後來又把裝火藥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過以後,再當玩具或裝飾品擺設.最後這各泥塑的品種逐漸增多,有“老虎”“獅子”“猴子”“小狗”“小貓”“雞”“鴨”等動物,也有“白蛇傳”“孫悟空”“牛郎織女”等傳奇故事,並且塗以各種顏色,使其生動活潑.從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屬品,而民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手工藝術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間,聶家莊泥塑又借鑑了楊家埠年畫的藝術特點,在表現手法上和著色上有所創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動作,使聲音,色澤.動作等融為一體.每逢山集,廟會都有賣泥玩具的.民間則流傳著“孩子哭.找他媽,他媽買個泥娃娃,逗得孩子樂哈哈”的民謠.可見當時泥玩具深受孩子們的歡迎,現在它已經作為一種民間藝術保留下來,並多次在國內外展出。

第十八怪:地里跑出巨龍來--諸城恐龍化石

山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又稱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公園項目位於“中國龍城”----山東諸城龍都街道,項目總規劃面積6000畝,其中核心區1500畝,主要建設“一園兩城三大基地”。

“一園”,即:白堊紀公園;“兩城”,即:恐龍科學城、恐龍文化城;“三大基地”,即:恐龍和地質科研科普基地、恐龍動漫影視基地、恐龍娛樂休閒基地。採用恐龍形狀建設主場館,主要展示世界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長廊、世界品種最多的恐龍化石集群、世界個體最高的鴨嘴龍化石骨架等多個世界之最,其中恐龍化石骨架展示將達100多具。

2001年5月9日,我國第一個縣(市)級恐龍博物館在山東省諸城市建成,並展出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巨型鴨嘴龍化石骨架和100多件恐龍化石。位於山東省中南部的諸城市,以出土巨型鴨嘴龍化石而聞名,被稱為“鴨嘴龍的故鄉”。據新華社報導,自60年代以來,這裡先後發現、發掘出土鴨嘴龍、霸王龍、鸚鵡嘴龍和原角龍等多種恐龍化石,出土地點多達20餘處。館內設序幕廳、標本廳、模擬廳、裝架廳、報告廳和環幕電影廳。現在序幕廳、標本廳和環幕電影廳已開放。標本廳陳列著一具世界上最高的鴨嘴恐龍——巨大諸城龍(高9.1米,長16.6米)和其它的一些恐龍化石標本以及恐龍蛋;環幕電影廳放映著諸城市政府投資拍攝的反映諸城市貌的影片《龍城風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