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勝前會魁第

如果許倫“會試第三名”,那么,“會魁第”的金字招牌就得砸了。 會魁,即是會試第一名,也稱會元。 筆者在“會魁第”里的一些碑文讀到,許倫當年會試得第一,殿試得了二甲第三名。

在潮陽區銅盂鎮勝前居委會,有一個潮汕地區罕見的明代古建築群——會魁第。該建築群平面為前後二合院布局,總計109間房舍(前院76間,後院33間),建築面積2332平方米,為抬梁、穿門式梁架結構。建築風格獨特,它區別於四合院格局,採用以立體建築為中心,周圍以庭院環繞構成方形外廊,主體建築門前是小廣場,廣場外側築院牆,院牆次第開了幾個門,其中一個叫“進賢門”,整個建築群充滿了滄桑感和濃厚的歷史韻味,是潮陽一道寶貴的文化風景。
這個建築群始建於何時?據《潮汕民俗風光(潮陽卷)》記載:“會魁第始建於明景泰二年(1451),為明景泰二年中式第三名進士會魁官戶部觀政清軍御史許倫受皇封賜建。”這段記載文字值得商榷:許倫於明景泰二年中進士,尚未建功立業,當年就得到皇封賜建府第?於常識的層面來論,是說不過去的。此外,當地村民口口相傳:第內的私祠“綏成堂”原是許倫“十年寒窗苦讀”之處。如果此傳說採信的話,那么,這府第應是許倫先人所建,許倫發達之後,再冠上“會魁第”的光圈。
會魁第之所以至今受人矚目,除了其獨具一格的建築特色,還有令人仰慕的人文。據鄉人所說,勝前村許氏家族,自宋至清出了9位進士。這9位進士,7位還有待考,2位是史上有載的:第一位是許申,潮汕前八賢之一,生卒年不詳,字維之,出生於潮陽縣。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舉賢良方正,時逢宋真宗東嶽封禪,許申應召獻賦,名列榜首,授秘書省校書。歷任鄞縣(今浙江省鄞縣)縣令,後升任韶州、吉州、柳州、建州知州,廣西提點刑獄。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出任廣南東路轉運使兼管江西、湖南諸路,政績顯著。在任三司時,推行以藥化銅雜,用三成銅六成鐵的方法鑄錢,博得朝庭褒揚,擢升刑部郎中。宋神宗熙寧(1068)後王安石變法,許申反對,上書指摘新法弊端,違背皇帝旨意,被撤去刑部郎中之職,後復任廣東轉運使。著有《高陽集》(以上材料見《汕頭市志》第四卷P748)。第二位是許倫。《汕頭市志》第四冊卷七十四《汕頭市所屬各縣市歷代進士名錄》載:許倫,潮陽人,(柯潛榜),景泰三年(辛未)(會試第三名)。這簡短的記載文字中,“會試第三名”之說值得探討。如果許倫“會試第三名”,那么,“會魁第”的金字招牌就得砸了。封建社會很講究正名,怎么能讓其從明至清把“會魁第”的牌子高高掛著呢?
會魁,即是會試第一名,也稱會元。科舉制度中會試是聚集各省舉人到京會考之名,故通稱會試第一名為會元。會試以後,還有一場殿試,殿試第一名則稱狀元。
筆者在“會魁第”里的一些碑文讀到,許倫當年會試得第一,殿試得了二甲第三名。換現在的話說,許倫上京赴試,在初試牛刀的“會試”階段,脫穎而出,得了第一,而在關鍵性的殿試中,發揮不理想,只得了第二甲第三名(中上水平)。筆者認為這碑文的記載是對的,而《汕頭市志》記載有誤,至於《潮汕民俗風光(潮陽卷)》所說的“中式第三名進士會魁”也是不準確的。
會魁第是一處寶貴的文化標誌,可惜長期失管。希望當地居委能夠給予重視,進行維修利用,保護歷史建築,留住優秀文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