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轄東關村、新生村、新建村、後庵村、考院村、南關村、北閣村、北關村、解家瑩村、石河頭村、關東村、西障村、中障村、車家溝村、賈家莊村、江家西流村、黃家西流村、劉家西流村、前鋪村、後鋪村、辛戈莊村、十畝地村、宅子頭村、南楊頭村、蘭家溝村、泉頭村、東障村、張家煙霞村、舞旗埠村、南莊村等30個行政村,總人口56266人,其中男30156人、女29304人。總面積27.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3公頃。總面積2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1公頃。區域平展,腹地開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平均氣溫12℃。這裡扼青島連結膠東半島各地之樞紐,區位優勢明顯,南到青島海港碼頭40公里,青島國際機場15公里,西去膠濟鐵路即墨火車站14公里,濟青、青銀高速公里均為12公里,東至萬噸級鰲山碼頭15公里,青煙一級公路縱貫南北,青威一級公路、蘭岙公路橫穿東西,北抵煙臺、威海車行均為2小時,西達膠濟、蘭煙鐵路蘭村編組站車行半小時。
地理環境
此地秦漢時屬不其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在這裡重建即墨縣,為縣署所在地。兼有原壯武、不其、皋虞三縣故地,此後歷唐、宋、金各代。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即墨縣再次被廢,析地入掖縣、膠水(今平度市),約在元至正九年(1349年)恢復建制,此後至今一直為即墨縣(市)治所。街道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海岸線長達183公里,有大小島嶼24個,可供養殖灘涂海水面積達20餘萬畝。開發區近鄰全國北方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和遠近聞名的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雙星旅遊度假村、山東省最大的36洞國際水準高爾夫球場、療效獨特的溫泉療養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山石林,實乃觀光旅遊之勝地。即墨經濟開發區建有完備的管理機構和服務體系。開發區工委、管委履行市政府授予的規劃建設、土地管理、項目審批、工商稅收、財政管理、勞動人事、環境保護、社會各項事業等管理職能,對行政區域內的所有單位、經濟實體實行封閉式管理,各有關部門到開發區內企業收取各種稅費,進行各種檢查,要由開發區管委派人陪同,實行“一個視窗對外、一條龍服務”。
名勝古蹟
古即墨故城位於今平度市古峴鎮大朱毛村一帶。今即墨縣城始建於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縣城初建時的規模和結構,已無跡可考。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進行了擴建,築土城牆高約9米,厚約3.7米,周長約2公里,城牆外側有深約2.1米,寬約6.2米的護城河。城有三門,門上均有題額,東為“望海”,南為“景岱”,西為“臨川”。此後,至清鹹豐九年(1859年)先後修整10次。明萬曆六年(1578年)磚砌三門。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城牆改用磚砌。三門題額改為東“潮海”,南“環秀”,西“通濟”。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三門皆增修城樓,城牆高約9米,厚6.6米。城內建築群有縣署、孔廟、考院、參將署、城隍廟等13處。主要街道上自明至清先後建石牌坊36座,這些牌坊多系明清兩代名宦周如砥、黃嘉善、藍田、郭等的功德坊,跨街聳立,甚為壯觀。解放戰爭時期,部分城牆毀於戰火。1949年後,城牆及其他建築陸續拆除或改建。明清即墨縣衙署為元末知縣董守中始建,位於原南門大街(今南關街)和城裡大街(今中山街)交叉的十字街北側。明清兩代先後10餘次修葺和擴建,逐步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建築群。原縣署南面有大門,上為譙樓,大門外左右有兩亭,左名“申明亭”,右為“旌善亭”,門前有照壁和石坊各一座。大門內東為土地祠,再東為寅賓館,西為糧房。大門正北為儀門,左右有角門。儀門內西為獄神廟和監獄,北為箴石亭,再北為大堂。大堂兩翼為幕廳和庫房。大堂後為印堂(俗稱二堂),再後為內宅、倉房、書房和客廳。衙署四周築有高大的磚砌圍牆。民國以來,縣署內建築被陸續拆除和改建,現存有大堂、二堂、三堂及大堂後面的古柏,大堂於1999年重修,二堂及兩廂於2003年翻建。明清即墨縣衙建築群為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