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養雞習俗

雞的身上有一種個體小得肉眼幾乎看不到的微小虱子,俗稱“雞怠”。 孵雞的人,在小雞出殼後,便用長鐵鉗,把雞窩的草鉗到外面燒掉,或丟入池塘、河流中,把“雞怠”殺死。 也有的寫一張“姜太公在此,此雞不賣”的字條貼於雞籠上。

舊時,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較差,農村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養雞,以求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在這一願望主導下產生了養雞的樸素習俗。
元宵夜裡,婦女們會到竹叢下面搖著竹叢,口念訣道“搖竹子”,又在地上抓一把沙石用衣服兜著,念訣道“抱大雞”,一邊走一邊發出喚雞的聲音,把衣服里的沙石一直帶到雞舍,放進雞籠裡面讓雞吃,俗認為這樣就能養出又大又多的雞。
雞的身上有一種個體小得肉眼幾乎看不到的微小虱子,俗稱“雞怠”。它會吸食雞的血液,影響雞的健康。特別是孵小雞時母雞的身上和雞窩的稻草中生長極多,其它的雞經常去曬太陽和在沙堆上“洗澡”,所以寄生較少。養雞者常讓雞臥在有沙的地上,張開翅膀,全身羽毛放蓬鬆,用雙翼不斷扑打著沙地,讓微小沙粒塗粉飛入毛里,然後再抖動身子,把沙土抖了出來,如此反覆多次,這現象叫“洗澡”,就是讓地上的微沙塵土,來沖刷身上的“雞怠”。有經驗的養雞者會在沙堆上加些硫黃粉,效果更好。孵小雞的母雞,長期伏在雞窩上,極少出來,所以身上和窩裡的“雞怠”特別多,因此小雞孵出來後,要趕緊采一枝仙草縛在雞籠上面,以保平安。孵雞的人,在小雞出殼後,便用長鐵鉗,把雞窩的草鉗到外面燒掉,或丟入池塘、河流中,把“雞怠”殺死。如果不慎,用手去抓雞窩裡的稻草,或是抱走孵蛋母雞,“雞怠”便會入侵人身,兩手癢得要命,非趕快用溫水洗刷不可。
民間普遍認為,報曉的是公雞,若是母雞叫是為怪異,極為不祥,或要死人,或稱是家中陰盛陽衰。民間俗以為“公雞不啼母雞啼,主人不死待何時”;忌公雞啼叫過早。夜間一更啼叫,必定會有火災,二更啼叫,必有盜賊;忌公雞西向啼叫。俗稱“公雞西鳴,家有不寧”,西方為人歸天的方向,兆示著死亡、火災等凶事。若出現以上情況的雞,養雞者要把該雞放在門檻上砍頭,並唱幾句吉利話禳解。雞舍一般設在院子裡,任其宅內戶外覓食。母雞生蛋時,人不可窺視,否則就會生不出蛋。母雞抱窩時,如果不想讓它孵蛋,就用雞毛穿其鼻孔,並令其站在水中,以期其“醒”來,不再抱窩。雞捨不得壘在正屋的屋檐下,以免“雙落淚”不吉利。山區的農家晚上忌談及山貓,因為山貓專門在夜裡偷襲雞。
每當村里游神時,養雞者就會趕緊收拾事前鋪於地上專供“老爺”(潮汕人對地方神的稱謂)隊伍踐踏的稻草、紙灰炮硝等,取回家中放於雞窩中,口中祝禱“老爺”保佑雞多下蛋,雞仔活得齊,雞不生病,長得肥大。家裡的雞若是得了瘟疫,忌說“著災”(染上瘟疫)二字。養雞者要拿一塊花旺(一種植物)、一隻舊草鞋、一張舊糧單,縛在一起放於雞籠上面。有的拿一塊花旺和一塊杉刺掛在雞籠上面,這樣可驅除鬼魅。也有的寫一張“姜太公在此,此雞不賣”的字條貼於雞籠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