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漿水歷史悠久,早在西周時期,有夷儀城,為邢國陪都,邢侯築有行台。
(戰 國時期,改信都為趙國陪都。趙成侯改建檀台《史記·趙世家》稱;“成侯二十年,魏獻榮椽,因以為檀台”,今檀台遺址位於邢台橋東區順德路附近),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即因為邢地且有檀台,遂將龍岡縣改置邢台,沿用至今。
抗日戰爭時期,“邢台抗日臨時政府”和邢台縣抗日政府先後在漿水成立。於1939年7月15日——17日在安莊村溫泉寺舉行了邢台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
1953年建漿水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改鎮。
行政區劃
漿水鎮鎮政府駐漿水村,轄漿水、營房台、栗樹坪、八里丈、坡子峪、水門、寨上、寨溝、河東、安莊、南口、大寨、前南峪、後南峪、下店、馮家溝、宋家峪、川林、呂家莊、馬蘭、安上、珍珠套、潮子、坪上、賈莊、清沙坪、滑子、翟溝、翟溝門、前棉花溝、前掌、後掌、石善、西棗元、關帝峪、前補透、後補透、前禪房、後禪房、上寺、夫子崗、峪口、大河、香爐寨、菜樹溝、南寺溝、下灣、白楊溝、下寺、李官莊、後棉花溝51個行政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 24668 |
男 | 12829 |
女 | 11839 |
家庭戶戶數 | 6245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2503 |
家庭戶男 | 11451 |
家庭戶女 | 11052 |
0-14歲(總) | 5905 |
0-14歲男 | 2993 |
0-14歲女 | 2912 |
15-64歲(總) | 17203 |
15-64歲男 | 9091 |
15-64歲女 | 8112 |
65歲及以上(總) | 1560 |
65歲及以上男 | 745 |
65歲及以上女 | 81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2797 |
旅遊資源
漿水鎮山川秀美、風景如畫,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周邊景點30餘處,前南峪生態觀光 區為國家AAAA風景區,九龍峽自然風景旅遊區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白雲山自然風光旅遊區是冀南的旅遊避暑勝地。尤其是建成綠色觀光通道後,將川林生態經濟園、川林蘋果採摘園、宋家峪生態經濟溝、一二四作戰指揮部、前南峪萬邦珍果園、前南峪旅遊景區、後南峪經濟溝、後南峪串枝紅杏採摘園、大寨流錢山、李官莊經濟溝、李官莊觀光平台、南口生態經濟園、南口鮮桃採摘園、坡子峪觀光平台、坡子峪生態經濟溝、坡子峪千米長廊、坡子峪蘋果採摘園、坡子峪老母台、八里丈生態觀光園區、八里丈轎頂山、西坪三支鍋、九龍峽自然風景區、水門農業生態觀光園區、雄鷹展翅、千年古槐、河東綠色長廊、河東生態經濟溝、溫泉寺等28個景點串聯起來,形成了“車在林中行,人在畫中游”的動人畫面,使漿水鎮的大旅遊格局初步形成。
著名人物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漿水湧現了眾多英雄模範人物和軍政高級幹部,其中省部 級以上16人,地師級以上26人。在建國後,在各條戰線上更是湧現了一大批精英人物,他們有全國勞模王俊生,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郭成志,全國金融系統先進工作者安永保,全國公安系統英模劉士學,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劉書君,他們的光輝事跡為漿水鎮的歷史增添了濃筆重彩。
特色農業
漿水鎮土質肥沃,雨量適中、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遠離污染,非常適合蘋果生長。該鎮不斷加大對發展果品種植生產的扶持和管理力度,發展蘋果種植15000餘畝,並推行全程無公害生產,使那裡的果品色澤、口感和內在質量均超過同行業的全國標準。已經註冊的“漿水”牌蘋果先後被選為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專供果品,2008年9月12日,該鎮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國優質蘋果基地百強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