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受降亭

漯河受降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漯河作為全國16個受降區之一接受日軍官兵的投降。當年漯河民眾為了銘記這一重大事件,教育子孫後代勿忘國恥發憤圖強,要求修建碑亭。最終在漯河商會的主持下,數萬民漯河民眾自發捐建受降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漯河作為全國16個受降區之一,同年9月20日,當時的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劉峙代表中國政府在山陝會館(現漯河二中院內),接受了侵華日軍2971部隊司令官鷹森孝中將帶領的31560名日軍官兵的投降。參加受降儀式的還有七八個美國軍事顧問。簽字後,鷹孝森脫下軍帽,連鞠9躬,並把佩掛的指揮刀雙手舉過頭頂交給了劉峙。

漯河受降亭 漯河受降亭

作為當年全國16個受降區中唯一一個小城鎮,見證了日軍受降歷史時刻。

漯河受降亭 漯河受降亭

當年漯河民眾為了銘記這一重大事件,教育子孫後代勿忘國恥發憤圖強,要求修建碑亭。最終在漯河商會的主持下,數萬民漯河民眾自發捐建受降亭。

受降亭採用 “1亭4碑”模式,仿郾城八景之一龍塔古篆為造型,亭內立4塊碑,主碑上刻3個大字“受降亭”,其餘3塊碑文分別為受降亭記、“抗戰祝勝詞”、“建亭記”等。第五戰區司令部指派秘書長負責籌辦,郾城知名人士郭尚武、李幼敬設計,又從洛陽請來著名石工和漯河潤芳齋的田金富、侯忠祥合作施工,當時,刻石場每天的刻鑿聲大都在14個小時以上。

漯河受降亭 漯河受降亭

1945年12月上旬,在漯河火車站南端花園內,受降亭建成。亭為四方形主體,高6米,底座面積8平方米,四周有8尊石獅護衛;4塊碑大小、質地相同,背面相對,均高2.4米,寬0.75米。由於漯河是全國16個受降區唯一建亭立碑的地方,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十分重視,中華民國政府委員、考試院院長戴季陶、中央監察院院長於右任、司法院院長居正3位國民黨元老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分別為4塊石碑題寫碑名。

1947年,受降亭毀於內戰的戰火。受降亭毀後,亭內4塊石碑流落民間。現在四塊受降碑僅存一塊主碑和大半塊殘碑。

2012年9月19日,為了銘記歷史,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緬懷革命先烈,開源集團重建受降亭。2014年5月1日,重建受降亭落成。重建後的受降亭根據原樣復建,從地平線到亭頂19.45米,寓意紀念1945年抗戰勝利;從地平面到亭子有八大台階,每一大台階有4個小台階,象徵全國工人、農民、共產黨和國民黨四股力量8年抗戰;亭內4塊復原石碑採用原碑文內容,分別記載了受降和建亭經過。

漯河受降亭 漯河受降亭

重建受降亭,對於展示中華兒女艱苦卓絕的英勇抗戰歷史,緬懷抗戰先烈的豐功偉績,激發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鞭策子孫後代勿忘國恥、奮發圖強振興中華有著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也為民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