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但一位年輕法國女子的偉大戰鬥才剛剛開始。
瑪蒂爾德 (奧黛麗·塔圖飾)盼來的不是未婚夫曼尼奇 (加斯帕德·尤利爾飾)的榮歸,而是一紙帶來他死亡訊息的前線來信。在殘酷的索姆河戰役中,意外受傷的曼尼奇和其他四名自殘身體,拒絕投入戰鬥的士兵被一起審判,毫無人性的軍事法庭判決將他們流放在兩軍之間的索姆河無人地帶,處在德法的交叉炮火之中,這裡無疑就代表著死亡。
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的瑪蒂爾德堅信自己的未婚夫沒有死,他一定會回來履行兩人從小許下的約定。為了證明這個幾乎無法證明的事實,左腿殘疾的她毅然踏上了漫長的千里尋夫之路,伴隨她的只有堅定的信念,驚人的力量,固執的樂觀和永遠不會被打破的希望,因為她知道如果未婚夫死了,她一定是可以第一個感應到的。
探索曼尼奇最後失蹤前的軌跡,感受著他在那段動亂歲月里的驚恐,瑪蒂爾德在許多和未婚夫接觸過的人幫助下,逐漸走上了那條索姆河不歸路。無數次她從當時曼尼奇身邊的人口中得到不祥的訊息,但這些打擊從來無法消磨她繼續尋找下去的決心。
![漫長的婚約[2004年華納兄弟公司出品法國愛情電影]](/img/1/676/wZwpmL0gTNwYTO3QTM5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0E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隨著調查一步步接近事實的真相,瑪蒂爾德漸漸了解到這5名不幸士兵所遭受的殘忍懲罰,而這些越來越近的真相也讓她逐漸地認識到戰爭的恐懼,以及它給人們留下的永遠無法撫平的傷害。而那些曾陪伴她艱難歲月的童年甜蜜回憶不知是否會成為消逝感情的迴響,她是否永遠都無法找回未婚夫來完成這段漫長的婚約,愛情會造成一場悲劇,還是會催生一個奇蹟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奧黛麗·塔圖 | 瑪蒂爾德 | |
加斯帕德·尤利爾 | 曼尼奇 | |
瑪麗昂·歌迪亞 | 蒂娜 | |
多米尼克·皮諾 | Sylvain | |
安德烈·杜索里埃 | Pierre-Marie Rouvières | |
Chantal Neuwirth | Bénédicte | |
Ticky Holgado | Germain Pire | |
Dominique Bettenfeld | Ange Bassignano | |
朱迪·福斯特 | Elodie Gordes | |
讓-皮埃爾·達魯山Jean-Pierre Darroussin | Benjamin Gordes | |
Jean-Pierre Becker | Lieutenant Esperanza | |
德尼·拉旺 | Six-Soux | |
艾爾伯特·杜邦迪 | Célestin Poux | |
讓-保羅·盧弗 | The Postman | |
茱莉·德帕迪約 | Véronique Passavant | |
米歇爾·維耶摩 | L'il Louis | |
Urbain Cancelier | Priest | |
Maud Rayer | Mme Desrochelles | |
米切爾·羅賓 | Old Man Visiting Battlefield | |
切基·卡尤 | Captain Favourier | |
Jean-Claude Dreyfus | Commandant Lavrouye | |
菲利普·杜克斯納 | Favart | |
伯利·蘭內爾 | Chardolot | |
Stéphane Butet | Philippot | |
Christian Pereira | Archives officer | |
Solène Le Pechon | Mathilde (10 Years Old) | |
Virgil Leclaire | Manech (13 Years Old) | |
- | Narrator | 配音 佛洛倫絲·托馬辛 |
Thierry Gibault | Lieutenant Estrangin | |
Myriam Roustan | The Cafe Prostitute | |
Gilles Masson | The Murdered Officer | |
Sandrine Rigault | Mariette Notre-Dame (as Sandrine Rigaud) | |
Michel Chalmeau | The Priest of Milly | |
Marc Faure | The Prison Director | |
Rodolphe Pauly | Jean Desrochelles | |
Xavier Maly | Chardolot's Friend | |
Till Bahlmann | The German Prisoner | |
Tony Gaultier;Louis-Marie Audubert; | Gravedigger | |
Jean-Gilles Barbier | The Sergeant | |
Marc Robert | Soldier | |
Michel Gondoin | Soldier (as Mike Gondouin) | |
Pido | Menacing Corsican (as Eric Fraticelli) | |
Philippe Beautier | Joker on the Train | |
Gérald Weingand;Luc Sonzogni; | Conned Soldier | |
Xavier Berlioz | Orderly | |
Frankie Pain | Madam | |
Marcel Philippot | Bourgeois Man | |
Pascale Lievyn | Bourgeois Woman | |
Jean-Claude Lecoq | German Machine Gunner | |
Rufus | Breton | |
Esther Sironneau | Nurse | |
福德莉奇·貝爾 | Prostitute | |
Alexandre Caumartin;Eric Defosse; | Stretcher Bearer | |
Gaspar Claus | Stabbed German | |
Jean-Philippe Bèche | Georges Cornu | |
Christophe Perie | Soldier, Silhouette Gaspard Ulliel | |
Mathey-Dreyfus Arnaud | Soldier Hooked in a Tree (uncredited) | |
Rachel Berger | Petite prostitute (uncredited) | |
Xavier Bonastre | Un bourgeois (1910) (uncredited) | |
Marie-Thé Colmagne | Une bourgeoise (1910) (uncredited) | |
Arnaud Klein | Soldier (uncredited) | |
Jade Lesieur | La Petite Fille (uncredited) | |
Arnaud Marciszewer | Baptistin 8 ans (uncredited) | |
Richard Vitte | Patient in infirmary (uncredited) |
職員表
製作人 | 比爾·格伯、讓-皮埃爾·熱內、Francis Boespflug、Jean-Louis Monthieux、Fabienne Tsaï |
導演 | 讓-皮埃爾·熱內 |
副導演(助理) | David Artur、Matthieu De La Mortiere、Cécile Denis、Guilain Depardieu、Arnaud Esterez、Julien Lecat、Mathey-Dreyfus Arnaud、Thierry Mauvoisin、Pascal Roy、Sébastien Conche |
編劇 | 讓-皮埃爾·熱內、紀堯姆·勞倫特 |
攝影 | 布魯諾·德爾邦內爾 |
配樂 | 安琪洛·巴達拉曼提 |
剪輯 | Hervé Schneid |
選角導演 | Pierre-Jacques Bénichou、Marie-Sylvie Caillierez、Valerie Espagne |
藝術指導 | Aline Bonetto |
服裝設計 | Madeline Fontaine |
視覺特效 | Alain Carsoux |
布景師 | Véronique Melery |
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
|
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影片段預告絮
•為了營造出逼真的戰場景觀,劇組在20公頃的範圍內挖設了200米長的戰壕,每個角落都經過精心修飾,而在法德前線之間的無人地帶則挖出彈坑並將植物製作出飽受戰火摧殘的效果。
•在該片拍攝前,法國的法院作出拒絕對該片給予國家財政援助的裁決,因為電影製片公司隸屬於華納,並非純正的法國公司。
•該片由於已經在出品國之外放映而失去了參加坎城電影節的資格。
•讓·皮埃爾·熱內遇到朱迪·福斯特時,她正在監督法語版《戰慄空間》的譯製工作,福斯特對該片非常感興趣,以至儘管主要角色已經敲定,但她仍想扮演其他的小角色。
穿幫鏡頭
•在片頭的鏡頭中,一名士兵點燃香菸,但實際並未點燃,但他仍在佯裝吸著。
•1916年法國布里多尼鄉間的村舍中出現了電話,而室外卻沒有電話線。
•馬蒂爾德出生於1900年1月,片中曾不止一次的告知馬納什只比馬蒂爾德大1歲,而在1917年1月馬納什被俘的一段中,稱他還有5個月就滿20歲,由此推測出他出生於1897年6月,比馬蒂爾德大兩歲半。
幕後花絮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得者 | 備註 |
2004年11月20日 | 第62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 《漫長的婚約》 | 提名 |
2005年2月16日 | 法國愷撒獎最佳女配角 | 瑪麗昂·歌迪亞 | 獲獎 |
2005年2月16日 | 法國愷撒獎最佳年輕男演員 | 加斯帕德·尤利爾 | 獲獎 |
2005年2月16日 | 法國愷撒獎最佳服裝 | 《漫長的婚約》 | 獲獎 |
2005年2月16日 | 法國愷撒獎最佳舞台裝 | 《漫長的婚約》 | 獲獎 |
2005年2月16日 | 法國愷撒獎最佳攝影 | 布魯諾·德爾邦內爾 | 獲獎 |
2005年2月16日 | 法國愷撒獎最佳影片 | 《漫長的婚約》 | 獲獎 |
2005年2月16日 | 法國愷撒獎最佳導演 | 讓-皮埃爾·熱內 | 提名 |
2005年2月16日 | 法國愷撒獎最佳女演員 | 奧黛麗·塔圖 | 提名 |
2005年2月16日 | 法國愷撒獎最佳劇本 | 讓-皮埃爾·熱內 | 提名 |
2005年2月16日 | 法國愷撒獎最佳原創歌曲 | 《漫長的婚約》 | 提名 |
2005年2月16日 | 法國愷撒獎最佳音效 | 《漫長的婚約》 | 提名 |
2005年2月16日 | 法國愷撒獎最佳剪下 | 《漫長的婚約》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讓·皮埃爾·熱內在1991年讀到塞巴斯蒂安·熱佩索的小說《漫長的婚約》之後,立刻被這個美麗的愛情和堅韌的女主角吸引,因為這個感人的故事,這個堅韌的女性都深深吸引了他。而且那個時候他正在拍攝他的第一部電影《黑店狂想曲》,這種精神給了其很大的鼓勵。當時他知道這本書的拍攝權屬於華納公司,他唯一能做就是保持住這個夢。直到十年之後,《天使愛美麗》獲得全世界範圍內的成功,它也同時改變了讓·皮埃爾·熱內在製片公司心目中的地位。這時他開始著手編寫劇本,並且心目中已經有了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奧黛麗·塔圖 。
劇本改編

導演讓·皮埃爾·熱內與《天使愛美麗》的劇作家吉約姆·羅朗一起開始了故事的改編。在改編小說的過程中,編者們需要把故事電影化,就必須做出一些艱難的選擇。具體說來,熱內和羅朗必須想辦法把書中書信往來的情節轉換成電影裡的情節。兩位改編者為了改寫書中另外一個重要情節,他們決定不讓瑪蒂爾德坐在輪椅上,而把她變成患過小兒麻痹的跛子。導演和劇作家在一起花了好幾個月才修改好劇本。這些修改工作也得到了原作者塞巴斯蒂安·熱佩索的支持。
與此同時,熱內和羅朗還做了大量的調查,讀了很多小說和那個年代的資料。為了在劇本中重現一戰時的環境,兩位編者還蒐集了大量圖片供參考。這些素材主要來源於新聞報導和同時期的檔案,而不是反映那個時期的電影。對於讓·皮埃爾來說,把握好每個細節十分重要。羅朗表示,需要知道熱佩索書中所描繪的每個細節、每個場景的具體樣子。所以主創必須做很多調查,儘可能地接近現實 。
創作團隊
該片的主創人員,從編劇、攝影、音響、化妝等等,到大大小小的配角,都是電影《天使愛美麗》的原班人馬 。
拍攝過程
該片電影說的是在法國發生的故事,全片在法國拍攝。為期數月的攝製時間內,有2000多名法國人協助拍攝,光是主要演員就有30多名法國人,幕後技術人員更有500多名。
導演邀請為《童夢失魂夜》原聲碟作曲的作曲家安琪羅·巴塔拉旺迪來為該片譜曲,該片在布景、道具和服裝方面爭取每個細節都散發出濃烈的20世紀20年代的氣氛。主創團隊將一切道具做到了真正的20世紀20年代時期,包括懷表、最早的公共電話、電梯、最早的火車、一戰中剛剛使用的只能飛幾十米高的飛機等,而且幾乎每個職業的人都穿上了只在巴黎收藏店的舊報紙里才能看到的老式服裝,包括當時的郵差、神父、農夫、士兵、妓女、公務員和貴族等。20世紀20年代只能在塞納河邊販售的舊地圖上才看到的巴黎,完全是通過特技製作來實現的。導演讓所有的演員穿好服裝,擺好道具在藍背景的攝影棚里拍,之後再用電腦特技把背景換成20世紀20年代的巴黎 。
影片評價
該片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一戰的戰地場景,鏡頭將戰爭的痛楚血淋淋的呈現在觀眾眼前,導演熱內用極盡真實的細節表現戰鬥的殘酷和瘋狂。該片中的浪漫描寫一改熱內慣用的手法,奧黛麗·塔圖成為這部冰冷的影片中唯一的溫情元素,甚至她的短髮造型都經深思熟慮。一個瘸腿女人,執著的尋找被戰爭破碎的愛情夢想,明眸善睞的奧黛麗·托圖成功的塑造出一位聰慧、深情而厭倦戰爭的女性形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強烈的視覺對比,安逸的田園生活與血腥的戰場,1920年如詩如畫的巴黎和吞噬生命的索姆前線,以及該片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截然相反的畫面主題,都更加章顯出戰爭的殘酷 。 (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評)

該片所表現出的荒誕不僅是內容上的,也是形式上的。導演在開篇就以他慣用的近乎漫畫素描的方式,快速勾勒出了每個人物的形象,還透著一種法國人特有的詼諧感。這種表現手法,在《天使愛美麗》中呈現出來的是一股溫暖輕快之感,到了該片裡則凸顯出一種法國式的黑色幽默來。而這種“黑色”的效果與形式又正好暗合了該片表現戰爭荒誕性的主旨。不僅如此,導演還將安靜平和的歐陸生活與血腥激烈的索姆前線、女主角面對愛情時的執著和戰場上人性的殘酷交錯剪接在一起,形成了十分強烈的視覺對比。生命存在的合理性被最大限度地彰顯,而戰爭的荒誕性也同樣表露無遺。 (金羊網新快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