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是一部根據古文字的聲義联系,研究漢語言文字孳乳繁衍的規律、探索漢語語源的學術專著。
聲中含義、因聲求義是乾嘉以來漢語言文字研究中最重要的學術成果。本書闡明了如下觀點:造字之初,我們的先人是用人們熟知的物象表示其聲音和聲中之義;語源義是一種語言的原始聲音和意義的最初結合點;《說文》聲母字中的聲中之義是漢語語源義——至少是文字產生時期的漢語語源義;漢語言文字的孳乳繁衍是沿循聲母字中的聲義联系進行的;《說文》聲母字是廣義的漢字字根;根據《說文》聲母字的聲義联系可以進一步推索漢語的語根、系聯漢語語族。
一、本書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根據古音和語源含義列表系聯《說文》聲母字
本書在考釋《說文》聲母字的語源義之前,皆先按古韻部和古聲紐排列系聯《說文》聲母字,並製成表格,以備隨時作聯繫比較和綜合考察之用。此表以古韻為經,以古聲紐為緯,首列語源義,次列《說文》釋文,再次註明此字產生的大致年代(以考古發現為準),名之曰某韻聲母字語源義一覽表,現附於每韻考釋正文之後。從該表可以看出,凡同韻或同聲紐的聲母字,一般具有相近的意義趨向,讀者可據音轉規律結合此表進一步推索其間的語源聯繫。
2.重釋《說文》聲母字
《說文》句讀為研究《說文》之鍵鑰。清錢大昕發明篆注連讀,今人多所忽略。我們認為,連讀之中又有倒讀之例,如《說文》“何,儋也”,篆注連讀即何儋,倒讀即儋何,徐鉉曰:“儋何即負何也。”又如《說文》“爾,麗爾”,太炎先生云:“孳乳為爾麗。”今濟南西關一帶仍有此語。故於此類文下皆註明當為篆注連讀或倒讀。此前賢未語,余所發明者也。
雙聲迭韻是漢語言文字孳乳繁衍最主要的形式。《說文》在解釋字義時,或直接用雙聲迭韻字釋義,或把這些雙聲迭韻字組合於釋文內,這正是以聲音為線索,推索漢語語源的重要方法。黃季剛先生說:“古音通轉之理,前人多立對轉、旁轉之名,今謂對轉於音理實有,其餘名目皆可不立,以雙聲迭韻二理,可賅括而無餘也。”故於釋文中首先註明其為雙聲迭韻或對轉,以標明其語源聯繫。
《說文》釋文多通過解釋字原以探索其語源。前代學者,尤其是清代學者段玉裁、王筠、桂馥、朱峻聲、徐灝等諸家注釋《說文》之書,皆能尊重許慎原著,或以許釋許,或遍搜典籍群書奧隱之義,以求釋證符合《說文》原意。但就因聲求義、探索語源而論,以段、朱為優,故本書多擇其釋語以為立論之依據。
3.《說文》分析漢字字形,主要依據小篆或古文、籀文。其中有與甲骨文、金文一脈相承者,此類字字形分析則多依《說文》。《說文》分析過簡或不明者,則詳說之,不同者,或因傳寫訛變,或因省減,或為稍後另造新字,此類字皆據較早古文字字形重新解析,中多採用近當代甲金學者的研究成果。諸家解說不同之處,或擇其善者,或存疑並列。亦有我們重新引繹或解釋之字,約百餘字。每字字形分析之後,皆註明其為象形,或為指事,擬或為會意形聲。本書特彆強調指出,《說文》多通過分析字原以探索其語源和解釋其聲中之義。對於那些單純的就字形以說字義者,清代民國學者已指其謬。正確的方法應當是明其形,知其聲,循聲以求其義,循聲形以求其得名之由來。
4.區分聲母字的語言義和漢語語源義
語言義是單個詞語在語言交際中使用的意義,語源義是原始聲音和意義的結合點,它是一組同源字詞共有的含義。如畏字的語言義是畏懼,語源義是曲聚;韋字的語言義是皮韋,語源義是大義、迴環義。本書對漢字字根的語言義和語源義首次作了區分。
5.抽象文字的語言義
索緒爾區分了語言和言語的差別。語言屬於全社會,是抽象的,言語則屬於個人,是具體的。黃季剛先生亦注意到二者的差別,他說:“《說文》之訓詁乃獨立之訓詁,《爾雅》乃隸屬之訓詁。”“獨立之訓詁雖與文章所用不相應可也”。而隸屬之訓詁“於義界與義源往往不分”。許嘉璐先生在《黃侃先生的國小成就及治學精神》一文中解釋道:“這就是說,他把脫離開具體語言環境,從形、音、義幾個方面對字詞加以解釋叫做獨立的訓詁,把對某種特定環境中的字詞的解釋叫隸屬的訓詁。前者多訓其本義,後者則本義、引申義不分。……他又說,‘國小家之說字,往往將一切義包括無遺,(按,此最抽象概括)而經學家之解文,則只取字義中之一部分。’這就是說,國小家所取的,是字詞最概括的意義,經學家則結合具體上下文取字詞的具體意義。……黃侃五十多年前所闡明的這個道理至今也並沒有被所有從事訓詁工作的人完全了解,例如字典辭書中輕易地把某一隨文而釋的訓詁列為義項,注釋古書時生搬概括義,並不是罕見的現象。”凖此,本書在語言義項下多用抽象為某某義或典籍用為某某義作為語言和言語區別。
6.考釋《說文》聲母字的語源義
考釋《說文》聲母字的語源含義是本書的核心。我們在考釋語源義時,首先從一組具有相同聲母字的形聲字中歸納抽象出其共同含義,再與同韻部之字、同聲紐之字反覆比較,最後確定其語源義,然後以《說文》釋文或典籍釋文加以證明。本書在詮釋過程之中主要使用比類、歸納、抽象、統計、機率和求證等方法。個別字聲母雖同,或由假借,或僅擬其聲,所謂見形於此、取義於彼者,此類字則附於同聲母形聲字之後。
本書對同一聲母字的數個語源義之間的關係,如並列的還是遞進的、初始的還是引申轉移的,用前後順序表示。
本書借鑑前人的研究成果,考釋了幾乎全部有所從之字的《說文》聲母字的語源義,亦有個別未釋者,以待識者補之。
本書對部分《說文》聲母字的聲音來源作了初步揣測,主要依據是前人尤其是民國學者關於漢語起源問題的論述(參見拙著《清代民國學者對漢語語源問題的探討》)。
7、本書總計收集《說文》聲母字——漢字字根1260餘字,系聯6000多形聲字,數千幅古文字圖片,一百餘張聲母字語源義統計表格。全書近一百萬字,700餘頁,正十六開,精裝。由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發行。定價:198元。
二、本書的價值和意義
1.填補了漢語言文字研究的部分空白。
本書對漢字字根形音義的分析,多從音義結合的源頭上著手而有新解,尤其是對全部漢字字根語源義的考釋,有一定的開創意義。本書大致整理出一個漢語言文字的字根系統,為進一步研究探索漢語的語根和語族系統打下基礎並積累了一定的資料。
2.本書為校勘注釋閱讀古籍提供了語源學角度的新思維和依據,並為現代其它學科提供了源頭上的論據。
3.本書為漢語學習提供了簡捷的方法和途徑。本書作者認為,學習漢語言文字從漢字字根入手是一種提綱挈領的方法,它能縮短漢語學習的時間,加深人們對漢語的認識和理解。
4.本書對學習辯識古文字、理解認識古今語言文字的會通與演變,有一定的幫助。
三、本書兼具學術性、實用性、工具性。直接的讀者群是:
1.漢語言文字研究工作者、文物考古、古籍校注工作者;
2.大中國小各科教師;
3.作家、編輯、秘書等文案工作者;
4.書畫家與收藏家。
作者介紹
張建銘,1953年生,山東蓬萊人。
七十年代初開始學書,初學歐,後學鐘王,其間曾借友人藏宋拓《大觀帖》臨習數年。
78年考入濟南師專中文系,81年到山東大學進修,從董治安先生學習古典文學,兼習美學,古代文論以及文字音韻訓詁之學,
曾手抄容庚先生《金文編》一部。
此後參加了國內多種文學工具書的撰稿工作。
如《中國古代山水詩鑑賞詞典》、《元明清詞曲鑑賞詞典》、《中國古代小品文鑑賞詞典》、《古代散文百科大詞典》等。
86年在魏啟後先生指導下重習書法。
因慕米芾八面出鋒,沉著痛快,風骨超逸,妙造自然,則主攻米芾,兼及二王,意在晉韻。
其書法作品用筆自然率意而又筆理明晰,字勢團緊激盪,風格峻逸豪邁,力追傳統意味和真趣。
篆則偏愛中山王彝器銘文,以其爽利迅捷,無近人篆書之習氣也。
其書法作品曾入選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中日友好自詠詩書展,中韓書藝交流展等國內外大型書展,
獲山東省青年振興中華書法比賽一等獎,當代中國青年書畫展三等獎,入編於《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歷代書法家大辭典》、《山東省書法作品選》、《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當代名家書法作品精選》等典籍。
中國常德詩牆,辛棄疾故居等地並皆有其作品碑刻。
此外,尚有《楷書名帖臨習教程》、《實用硬筆書法》、《顏真卿多寶塔碑》等書籍和光碟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