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銅鋪首

漢代銅鋪首

隨著歷史的發展,古人對鋪首略加改變,有的把大門上的怪獸紋刪除,改用鐵制套釘做的門環,而有些大門仍然用獸面銜環。 例如《說文解字》記載“鋪首,附著門上用以銜環者。 ”鋪首除了門飾藝術外,更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向世人展示,如清代《字詁》:“門戶鋪首,以銅顯獸面銜環著於門上,所以辟不祥,亦守御之義。

簡介

漢代銅鋪首是在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南山鎮二橋那澗閘東坡漢墓出土。

出土地方

徐聞漢代銅鋪首
徐聞縣二橋那澗閘東坡漢墓全長6.23米,寬1.7米,高1.8米,封門完好,整座墓磚均以幾何印紋磚鋪設,隨葬器物包括有銅鋪首、銅環、五銖錢、陶筩蓋、陶灶、陶屋、陶釜足等。墓中出土的銅鋪首有兩件(一套),保存基本完好。兩件鋪首為獸面銜環式樣,獸面雙目突出,雙眉寬大,額部似山尖形,雙耳外撇,敞嘴八齒,獸面長鼻;鼻下口中銜銅環,銅環由二塊半空心銅環組成,銜鉤表面有鼓釘紋,底有一釘已鏽蝕,獸面飾麻點紋、卷紋樣。這對鋪首通長12 cm,寬12cm,長鼻扣銅環長12 cm,寬3 cm,銅環外徑14 cm,內徑9 cm,其中一件重1375克,另一件重1425克。出土的兩件鋪首為墓道木門飾環,置於墓中封門前,與廣州南越王墓和1978年廣西北插江鹽堆一號漢墓出土的銅鋪首環的銅鋪首環形制相似,反映了當時南越王文化在徐聞具有一定影響。這對銅鋪首環比較完整,器形厚重端莊華貴,怪獸紋形象造型生動,形神兼備,紋飾圖案精美,實乃珍品。現藏於徐聞縣博物館。

作用

鋪首又稱門鋪,是古代中國傳統建築物門的裝飾構件,多裝飾用於青銅器、陶器、瓷器、漆木器、畫像石、墓門、墓葬棺槨以及建築的門上。它主要作用是用來啟閉門扉或叩門。鋪首形制多樣,有做成怪獸面,像椒圖、饕餮、虎、獅、螭龍、龜蛇等兇猛獸類;樣式大多為圓形,六角形或八角形;材料主要以青銅、黃銅、鐵打製做成;結構底盤銜於門板上,上置門環。門鋪初始多為實用,後來逐漸成為古人對獸類圖騰的崇拜,古代有帝皇宮殿大門還以金銀為材料、配於龍鳳圖案打制鋪首,彰顯皇家權力、氣勢。

歷史

據史料記載和考古證實,在二千多年前漢代,已經有建築門普遍使用鋪首,到明、清代也均有鋪首出現。隨著歷史的發展,古人對鋪首略加改變,有的把大門上的怪獸紋刪除,改用鐵制套釘做的門環,而有些大門仍然用獸面銜環。關於它的起源,東漢應劭的《風俗通》聲稱,鋪首是春秋時期魯班仿照蠡(一種螺螄)的形象而發明的。每對鋪首都在門扇上展示了幾千年歷史文化內容,透露著屬於中國特有的文化精髓。中國古代文獻對鋪首也作進一步解釋。例如《說文解字》記載“鋪首,附著門上用以銜環者。”鋪首除了門飾藝術外,更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向世人展示,如清代《字詁》:“門戶鋪首,以銅顯獸面銜環著於門上,所以辟不祥,亦守御之義。”“獸面銜環辟不祥”,可見鋪首除了叩門實用性外,還具有驅邪鎮宅,祈福保平安之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