漈頭村是屏南縣歷史上有名的書鄉,特色小吃也聞名縣內外,尤以精巧玲瓏的扁肉為著。
漈頭扁肉傳入香港後,香港知名的《成報》以“雲吞”這樣的奇名,用較大的篇幅圖文並茂地作了介紹。這種味道獨特的小吃在香港的確很受喜愛。
漈頭村做扁肉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清朝中葉,但由何人最先做起無證可稽。據當地的老人講,目前還在村內經營這生意的且歷史最悠久最為出名的是一張姓人家。從這家人的曾祖父掌握這門手藝開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老人當年在屏南境內的小吃行業里,名聲很響。他在垂暮之年,雖然兒孫已能獨掌門面,但還是割捨不下這行當,經常“師父出馬”,親自下廚給客人張羅。張家的“傳家寶”傳到現在已是第四代了。
目前還在做賣扁肉的是熊雙春。她是張家的童養媳,從16歲開始學做扁肉,至今已整整24年。她所做的扁肉,餡用的是本地人自己家養的豬肉,皮是用精麵粉慢慢揉後,再用竹棒一塊塊精心地攆細攆薄,而不是用機器打出來的,這樣的皮又薄又嫩,又很有柔韌性,光攆扁肉皮這道工序就要花費兩個多小時。雖然沒有走出村子,但她的扁肉已是窗戶外吹喇叭,名聲在外。儘管不是獨家生意,但要數她的生意最火,到店中吃扁肉的人絡繹不絕,每天最少能賣出100碗,省、市、縣領導有來檢查指導工作,必會來品嘗。香港一家經營漈頭扁肉生意多年的小吃館店老闆,為使扁肉的味道更加純正,便請熊雙春去教授扁肉的烹飪技術。這家小吃館擁有員工30多名,但還是忙得不可開交。老闆為進一步擴張生意,以每月4000元港幣的高薪請她留下,可她婉言謝絕了。
據漈頭村黨支書介紹,該村外出做扁肉生意的有幾十人。這種風味小吃以獨特的魅力“傾倒”了眾多消費者。該村村民張奉瑾到縣城開扁肉店十多年,如今已發展了幾家連鎖店,在城關蓋起一幢占面積達200多平方米的“洋樓”。作為一種頗受人們青睞的地方特色小吃,漈頭扁肉也可以登大雅之堂,進賓館,上宴席,並作為地方的飲食文化長期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