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集社區,官山東大門,距官山鎮政府5公里,地處官山、睢城、邱集三鎮交匯點。北緯33°47′,東經117°56′。自古地勢低洼,且夾在龍河與白馬河之間,凌李公路東西橫穿境內。東與邱集鎮隔河相望,北隔河與睢城鎮相望,西與大呂村接壤,南至白馬河。占地總面積8.41平方公里,可耕地9400畝,共有1190戶,現有社會人口5704人,民族有漢、白、彝族。社區內設有三個衛生室,方便民眾就醫。國小和幼稚園各一所,基督教堂一處,私營企業10餘家,一個集貿市場。湯集興於清末,被當時縣衙劃分為湯家集寨,後因連年自然災害和匪患,多年無發展,直到解放後,只保留小青菜集市。先被劃入官山區三烈鄉,1954年三烈鄉又被劃入邱集區,1958年又劃入官山人民公社,成立小李大隊,1972年分為湯集、武宅、尹莊三個大隊。1983年改制後,改名為湯集村、武宅村、尹莊村。2010年三個村又合併在一起為湯集村,村部設在湯集新街,2010年改為湯集社區,沿用至今。
湯集社區幅員遼闊,境內最大跨度5.5公里,地勢低洼,純淤土,是典型的湖盪地。水資源很豐富,稻麥兩熟,畝產噸糧,確為魚米之鄉。1974年至1977年,在時任官山公社黨委書記王躍的領導下,大搞水利和農田基本建設,開闢了官山東部如今的穩產、高產萬畝良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湯集社區從2006年開始新農村小區建設,現已建成南區雙層單家獨院(別墅式)住房430戶,均已住滿,新北區規劃460戶中、高層樓房正在興建中。南區內公益設施配套齊全,社區綜合服務大樓(四層)2200平方米,休閒廣場4000多平方米,並設有觀魚池、木屋長廊,雕塑石刻,石桌石凳、國旗台、路燈、草坪、綠樹成蔭,花卉繁多。水泥路路路相通。商業街3條,周邊交通橋8座,水沖式公共廁所6個,水電、光纖、地下排污戶戶通。2010年被江蘇省列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013年被江蘇省評定為睢寧縣環境綜合整治三星村。
湯集社區已進入一個居住環境大變遷的時期,老村莊整體拆遷,進住小區。2012年拆遷小塗和南李兩個自然莊114戶,復耕土地178畝,2013年拆遷小王龍、小朱、湯樓三個自然莊,未來3年內完成社區所有老村莊拆遷工作,可新增可耕田2000多畝。在外地他鄉的湯集人如若多年不返鄉,可就找不到自己的老家了。龍河、白馬河付於湯集人民的龍馬精神,將繼續激勵湯集人勇往直前。
下轄18個自然莊:大鄭、朱場 、王然、武宅、張保、湯樓、小吳、南李、小塗、小邵、東李、小朱、西李、湯集、白頂、小王龍、大王龍、尹莊、尹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