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湯河鎮地處平原。東臨沭河,湯河縱貫全境。兗(州)石(臼所)鐵路、嵐(山頭)
濟(寧)公路貫穿北部。鎮政府駐地距河東區政府駐地16公里,距市區22公里。
經濟發展
綜述
有無毒蘋果苗等苗木33.3公頃,杞柳333.3公頃,沂州木瓜66.7公頃,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等,糧食總產1.72萬噸。骨幹企業有造紙廠、水泥廠、彈簧廠、百益飲料公司、機械廠、柳編工藝廠、建築公司等,有機械、建材、造紙、食品、金屬製品、草柳編工藝製品、糧食及飼料加工等行業。
農業發展
湯河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民眾自古就有“重農業、善林果、好花卉“的優良傳統,早在80年代,就以育山楂苗而出名,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的需求,逐步轉向各類經濟林苗木培育,成為全省 最大的經濟林苗木集散地。根據社會的發展,又逐步轉向綠化苗木和花卉的培育,特別是利用本地特有的木瓜嫁接而成的沂州海棠,以其花期長、花色艷等特點,遠銷廣州、深圳、大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為人們交流交往的重要禮品,深受國內外客戶歡迎。每年春節前,全鎮僅到廣州經營海棠花的人員就近千人,銷售海棠花100多萬盆,經營收入達3000萬元。
鎮黨委政府立足人多地少實際,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發展思路,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全鎮農業已形成規模化、區域化、產業化發展態勢,糧經比例達3:7,種植苗木10000畝,木瓜海棠2000畝,木瓜1000畝,杞柳1.2萬畝,全鎮豐產林10000畝,經濟林2000畝,森林覆蓋率達67%,居全區第一。全鎮形成了東部苗木花卉爭艷,南部杞柳加工成片,中部木瓜飄香,北部谷糧滿倉的產業化格局,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大大改善。該鎮還先後和省農科院、山農大、市果茶研究中心採取科技聯姻,聘請專家教授為技術顧問,使一批品質優良的國外新品種落戶到湯河。
全鎮已建起大南莊、後東莊等6處科技示範園區,成立“沂州木瓜研究所”和“沂州海棠研究所”2處,發展科技帶頭人300餘人,無糧專業村達到3個,發展各類果苗200餘種,綠化苗50餘種,每年有千萬株花卉苗木銷往全國各地,木瓜產業也實現了木瓜汁、木瓜花卉、觀賞盆景等多層次開發。2006年,僅苗木花卉產業一項使農民增加收入7000萬元,人均增收1000餘元。
工業發展
湯河鎮臨沂華盈工藝品有限公司位於河東區湯河鎮,南靠327國道,北臨嵐兗公路,西是膠新鐵路及臨沂機場,交通極為方便。公司組建是原臨沂市河東區湯河於屋工藝廠與香港金聯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企業,於1998年6月份註冊登記並取得法人營業執照,註冊資金25萬美元。法人代表劉習之,註冊地址是河東區湯河鎮,主要生產草柳、木、竹、藤、鐵、石制器工藝品,產品全部 出口,銷往歐美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年產值6000萬元,年實現利稅450萬元。
公司現有員工120人,其中女工占有1/3,公司生產銷售的產品均從湯河鎮、鄭旺鎮、重溝鎮、板泉鎮、臨沭縣、郯城縣等地收購,由公司加工,刷洗、顏色搭配、染色、曬乾存放、配套整理、出庫檢驗、包裝等,最後交付於給客戶。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公司有了較大的發展,並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龍頭作用,由經過農戶加工,公司收購,每年能為當地農民增加經濟收入3000多萬元,並解決了部份剩餘勞動力。
臨沂鴻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畜禽養殖、屠宰加工、進出口貿易於一體的多元化實業公司。公司註冊資金850萬元人民幣,現有員工1350名,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3.8億元人民幣,年進出口額3500萬美元。公司主要生產經營凍肉雞、凍鴨肉、凍豬肉、凍牛肉、凍羊肉、凍兔肉、及各種果品蔬菜產品。
中國加入WTO後,肉類出口企業全面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際新形勢不斷給肉類出口加工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肉類食品的發展必然朝著“健康、安全”的方向發展,為順應國際市場的潮流,公司在不斷擴展規模的同時,重點加大貨源基地的投資建設。公司先後投資興建了5萬隻父母代種禽場、100萬隻孵化場各一處和種豬繁育中心,同時在商品代貸源培植上廣泛採取“公司+基礎+農戶”的發展模式,從種苗到飼料及飼養環節都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為生產出安全優質的肉類產品提供了可靠的貨源保證。
為充分發揮公司的龍頭企業優勢,公司先後投資引進四條畜禽屠宰流水線及加工設備,建成四個屠宰加工廠,目前已經達到年可加工1800萬隻肉雞、600萬隻肉鴨、50萬頭生豬、10萬頭肉牛
、肉羊的屠宰規模。公司為適應市場經濟,積極實行6S管理和HACCP質量管理體系,鴻豐公司的發展壯大,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每年可實現7萬噸糧食轉化,帶動5000戶農民發家致富,公司近年連續被臨沂市人民政府評為民營經濟明星企業和全市出口創匯十佳企業。山東省臨沂市合金復料廠,是國內獨家利用專利技術生產多功能GT鐵水覆蓋劑、孕育劑、瞬時孕育劑、稻草灰、稀土鎂矽合金、矽鋇孕育劑、可塑膠系列科技產品的知名企業。企業始建於1988年,占地面積37600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1500萬元,年實現產值6500萬元。現有員工150餘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30餘人,技術力量雄厚,生產設備先進。企業依靠自身研創,鐵水復蓋劑、孕育劑、稻草灰、稀土鎂矽合金、矽鋇孕育劑、可塑膠等技術經國家專利局批准。生產的產品科技含量高、質量過硬,屬於國內獨家創新,獨家擁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面向國內外大中型鑄造企業。產品暢銷山東、山西、江蘇、安徽等26個省、市、自治區的380個單位,部分產品已銷往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企業位於臨沂市河東開發區,西靠臨沂火車站、臨沂飛機場,東有日照港,北鄰日東高速公路,僅距205、206國道和天汕高速公路數里之遙,交通極為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行政區劃
湯河鎮下轄村:後張莊村、後踅莊村、大南莊村、管嶺村、後坊塢村、西南坊塢村、
西嶺村、邢湖村、東嶺村、溝崖村、西洽溝村、小南莊村、李湖村、後朱井村、周家官莊村、王故縣村、中洽溝村、前踅莊村、前東莊村、後西莊村、前張莊村、曲坊村、張故縣村、大程子河村、朱樓子村、西北坊塢村、東洽溝村、前西莊村、周故縣村、南新莊村、後東莊村、小程子河村、趙故縣村、大坊塢村、於屋村、前朱井村、橋頭村、旦彰街村
根據河東區人民政府關於行政村規模調整和設立社區的批覆
湯河鎮行政村規模調整和設立社區方案如下:
1、撤銷大程子河村村民委員會、小程子河村村民委員會、東嶺村村民委員會、西嶺村村民委員會,合併成立程子河社區村民委員會。
2、撤銷大坊塢村村民委員會、後坊塢村村民委員會、西北坊塢村村民委員會、西南坊塢村村民委員會、後朱井寺村村民委員會,合併成立坊塢社區村民委員會。
3、撤銷曲坊社區村民委員會(原)、前朱井寺村村民委員會、後東莊村村民委員會、後西莊村村民委員會,合併成立曲坊社區村民委員會。
4、撤銷大南莊村村民委員會、前東莊村村民委員會、前西莊村村民委員會,合併成立濱河社區村民委員會。
5、撤銷前張莊村村民委員會、後張莊村村民委員會、旦彰街社區村民委員會,合併成立海棠社區村民委員會。
6、撤銷朱樓子社區村民委員會、橋頭村村民委員會、小南莊村村民委員會,合併成立祝丘社區村民委員會。
7、撤銷張故縣村村民委員會、王故縣村村民委員會、趙故縣村村民委員會、周故縣村村民委員會,合併成立故縣社區村民委員會。
8、撤銷管家嶺村村民委員會、南新莊村村民委員會、東李湖村村民委員會、邢家湖村村民委員會,合併成立新城社區村民委員會。
9、撤銷西洽溝社區村民委員會、東洽溝村村民委員會、中洽溝村村民委員會、周家官莊村村民委員會、前踅莊村村民委員會、後踅莊村村民委員會、溝崖村村民委員會,合併成立洽溝社區村民委員會。
10、撤銷禹屋村村民委員會,成立禹屋社區村民委員會。
歷史遺址
祝丘城遺址位於湯河鎮故縣村。《左傳》記載:“桓公五年,城祝丘”。孟康曰:“即丘,古祝丘也”。有的文獻中稱“祝邱”,有的稱“即丘”。《太平寰宇記》記載“祝與即,齊魯之音也,其實一焉。”魯桓公五年(前707年),魯國在此建祝丘邑;漢代於此設即丘縣。後魏時即丘縣屬北徐州琅邪郡,縣治西遷至今臨沂城西6公里處的古城村。此後,即丘故城再沒有設立縣以上政權機構。其間幾經戰火,城垣倒塌,故城消失。
1973年,在文物複查工作中,曾在該遺址採集到新石器時代的鳥啄形鼎足、骨箭頭、黑陶殘片;春秋時代的鬲足、印紋硬陶片、三棱銅箭頭;漢代的罐形鼎、銅鼎、博山爐、銅劍吞口、陶博山爐蓋、鐵鋤、“大泉五十”銅幣等物。1983年3月,又對該遺址做了進一步調查。古城範圍在春秋時還不很大,但至漢代至少包括目前自北向南的張、趙、周、王4個故縣村。目前,在張故縣以北70餘米處尚有城牆遺址一段,東西長200米,南北最寬處為50米。城牆頂部50公分為漢文化層,有大量瓦片擠壓。城牆北部及西部有1道水溝,當為護城河遺蹟,因其形似彎月,當地民眾稱之為月河。
相傳現在的村莊,是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人們在廢墟上重新建立的,名為“故縣”,即舊縣城的意思。四村同名並列,各冠姓氏,以張氏為主的村即“張故縣”。故縣故城遺址歷經近2700年,1983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村鎮建設
該鎮按照“工農商建協調發展,水林路田綜合治理”的要求,把“經營”理念融會貫穿於城鎮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全過程,積極抓好鎮駐地整治,營造新建 設環境。在對程梅路兩側進行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的基礎上,用大手筆精心打造鎮政府駐地段。首先,加快城鎮規劃體系建設。立足湯河發展戰略規劃,超前謀劃,準確定位,充分發揮小城鎮協同分工作用,同時努力彰顯特色,不模仿規劃,不貪大求全,形成特色鮮明的小城鎮體系;其次,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該鎮始終把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提升建設品位和檔次,投資70萬多元的洽溝路段硬化、兩壕、路燈安裝工程已竣工,硬化路面10000多平方,修排水渠3000多米,安裝路燈60盞,大大改善了農民的生產和居住條件,全力提升了小城鎮檔次,樹立了新風尚,營造了新環境。同時該鎮大力發展城鎮產業。堅持工業興鎮,大力推進要素集聚,加快推進城鎮中心工業集中區建設,提升小城鎮整體經濟實力,為實現該鎮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基礎設施
該鎮交通便利,兗石鐵路、嵐濟公路穿越境內,程梅公路、臨湯公路貫穿全境,鄉村公路四通八達,通信設施先進,電力資源豐富,全鎮東有沭河相依,中有湯河貫穿、南有義相河經過,眾多的河流孕育了湯河這塊肥沃的沖積平原,也培育出了一批高產高效農業項目。全鎮因盛產杞柳、沂州木瓜及各種優質苗木花卉被喻為“杞柳之鄉”、“沂州木瓜之鄉”、“苗木花卉之鄉”等美譽。
資源狀況
湯河(湯河鎮段)一年四季流水,九曲環繞,時湍時緩,柳暗花明。河中沙州、綠洲、
濕地星羅棋布,千姿百態,草長鷺飛,野鴨簇動,兩岸河灘廣闊,植被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沿途林果、花卉、苗木連綿不斷,郁翠蔥蔥,百花爭艷,瓜果飄香,是遠近聞名的杞柳、苗木、花卉、木瓜之鄉。是山東省(除黃河三角洲)第二大未開發連片濕地。具備發展生態旅遊和休閒旅遊得天獨厚的條件。
開發思路
以湯河鎮風光秀麗、環境幽雅的自然生態為底蘊,以湯河河流主體為依託空間,以精品化、原汁原味的農業生產為基礎,突出生態休閒的主題,通過濱水度假、生態娛樂、湯河漂流、科普教育、產業觀光等內容使湯河鎮成為知識性、娛樂性兼備,寓樂於游、寓教於游的綜合型生態旅遊示範鎮。以“湯河河口濕地生態娛樂、天然氧吧生態度假、特色農業觀光”為主打產品,營造臨沂市具有獨特魅力的生態旅遊地。
招商項目
中心服務區
樹立柳編之鄉、生態名鎮、濕地綠鎮的品牌,搞好鎮容鎮貌,開闢旅遊一條街;塑造代表湯河鎮的大型雕塑,使之成為湯河鎮的代表性、標誌性景點。
苗圃花卉觀賞區
選擇沭河沿岸苗圃花卉基地的一部分,將其從單一的生產型苗圃改造成為苗木生產、參觀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園林式苗圃;在苗圃中建造餐廳、茶室、花架長廊、噴
泉、休閒椅等休閒娛樂設施,遊客置身於鳥語花香的苗圃中,可以參與採摘瓜果,修剪花卉、插花表演等生產實踐活動。木瓜養生休閒園
湯河鎮的特產木瓜被譽為“百益果王”,利用木瓜製作飲料、果脯、入菜、藥膳、水果沙拉等,讓遊客享用養生大餐;還可組織遊客進行賞花、摘果,也可以作為盆栽出售。
湯河漂流
自旦彰街至湯河、沭河兩河交界處行程兩公里作為漂流河道,在旦彰街修建一條攔水壩,提高河流落差,更有利於漂流;
生態娛樂區
突出人與自然的關係,讓遊客接近、體驗自然生態,營造水秀、林茂、花香的自然景觀組合;設定一些娛樂項目。
柳編展示園
從湯河鎮柳編協會企業中選取一家或兩家願意同旅遊合作的企業作為柳編展示場所,向遊客介紹編織工藝的發展史,將編織、包纏、釘串、盤結等編織技法教授給遊客,讓遊客在實踐中體驗編織的快樂。
濱水度假營
在度假營靠近河漫灘處設定大型的、統一管理的帳篷營地,作為臨時性的度假地,配置餐廳、茶座、跑馬場等休閒娛樂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營地活動。
旅遊商品開發
加大地方特產:木瓜、柳編、花卉等系列農產品深加工或培育精包裝、上檔次、上品位,進一步延伸旅遊開發的深度。
歷史人文
李振存,1967年3月生,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湯河鎮東嶺村人。1991年畢業於山東藝術 學院,後深造于山東大學文學院,擅長油畫,兼攻國畫,作品多次參加展覽並獲獎。現任大眾報業集團《齊魯晚報》書畫專刊主編、大眾網—齊魯晚報書畫網總監。現為山東省新聞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山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山東藝術學院研究所研究員、國際商業美術協會中國分會山東部委員、山東省書畫藝術評審委員會常務評審兼副秘書長、山東文化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研究所副所長、山東羲之書畫藝術研究院副秘書長、濟南名士書畫院副院長、山東三希堂書畫院特邀顧問、《華夏美術》雜誌編委、《中國老年書畫》雜誌編委。
陳相珍,男,漢族,1955年12月生,河東區湯河鎮禹屋村人,1973年1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中共黨員。曾任臨沂地區紀委辦公室秘書、副主任、主任,平邑縣委副書記、縣人大主任、縣委黨校校長;莒南縣委副書記、縣長;莒南縣委書記、縣人大主任、縣武裝部第一政委、縣委黨校校長;臨沂市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等職務,現任市政協黨組成員、市政協機關黨組書記、市政協秘書長。
王秀君,男,漢族,1950年1月生,河東區湯河鎮小南莊人,1968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曾任蘭山區政協副主席;現任市政協副主席,市政府法制局副局長,民進山東省副主委,民進臨沂市委主委。是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