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據漢代袁康《越絕書》記載,春秋時,造劍大師歐冶子奉獻王允常之命,攜妻朱俊(小名翠鳳)、女兒莫邪和同門師弟干將(女婿),由浙江寧波出發,從麗水甌江順流而下,不辭艱苦,跋山涉水,選中松溪境內湛盧山麓安家造劍。湛盧山(原名錕吾山)巍峨壯麗,三峰插天,四季霧凝,林海茫茫。海拔達1230米,廣袤數十里,儲藏著大量金鐵,山中炭源充足,清泉涌流,水質極佳,氣溫適度。一家人披星戴月,風餐露宿,採集金鐵精華,侯天時,選吉日,待陰陽交會,百神臨觀之時開爐鑄劍,鑄好劍坯,吩咐徒兒拉起風箱,裝上特製木炭(用黃土水浸泡晾乾),而後把劍坯投到爐中,風勁火猛,待一陣青煙冒過以後,爐心開始冒出一叢叢紅色的、藍色的、紫色的、銀色的、淡黃色的….火舌,那劍坯原來的形狀不見了,已經和那火焰混成一色,取出劍坯用清泉淬火,最後用仙姑洞的白玉石磨劍。就這樣苦造三年,造成了三把大劍,兩把小劍。大劍取名為"湛盧"劍、"純鈞"劍、"勝邪"劍。小劍取名為"魚腸"劍、"巨闕"劍。湛盧劍射出一股冷森森的光華,劍刃鋒利萬分,合抱的大樹一揮就斷,堅硬的岩石一劈就開,斬鐵如泥,風吹髮斷,劍鋒既不捲刃,又不缺口,剛柔併兼,能伸能曲,可舞可刺,造型十分雅觀。允常之子勾踐請著名寶劍鑑賞家薛燭到宮中鑑定,薛燭一看到湛盧劍,就連聲叫好,定為諸劍之首。至今在松谿縣湛盧山勝境中還留存斷碑、歐冶祠、歐冶洞、仙姑洞、爐坪、劍池、試劍石、鐵嶺(挑採鐵礦的山嶺)等遺蹟。
歐冶子在松溪湛盧山煉造出天下第一劍----湛盧寶劍,歷代史籍都廣為頌揚,備極讚譽。《山海經》載:此山有積石、冶為煉成鐵,鑄出寶劍光如水晶,削鐵如泥,名錕吾劍。“晉人左思在《三都賦.吳都賦》中有云:吳鈞越棘,純鈞湛盧,天下之名劍”。東晉《拾遺記》說:“湛盧山為湛王鑄劍之所,爐冶遺蹟猶存”
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強調湛盧劍是“以劑鋼為刃,柔鐵為基幹”》的鋼劍。明朝馮夢龍所編《東周列國志》寫道:“湛盧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在修訂本《中國通史簡編》中也指出,吳越是最先發現煉鐵的地方,鑄鐵成功的人在越有歐冶子,吳有干將、莫邪。如今湛盧寶劍已被作為一種象徵-----艱苦奮鬥,勇於探索,敢為天下先的湛盧精神,為人們所景仰,所效法。
松溪湛盧寶劍
春秋時期,歐冶子在松溪湛盧山鑄就了鋒芒蓋世的湛盧劍等五柄劍,被越王封為“湛王”和“大將軍”等官銜。後人在湛盧山建有“歐冶子祠”。湛盧寶劍鑄成,越王勾踐視之為國寶。歷代詩文提及湛盧寶劍的很多,詩聖杜甫詠道:“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明代《東周列國志》中說:湛盧劍“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則威”,成為預示國家興亡的神物。湛盧劍幾經輾轉流傳,據說唐時為薛仁貴獲得,後傳到南宋名將岳飛手中。岳飛父子遇害後,湛盧劍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