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望概況
羅氏郡望,即江西永豐湖西。
元至順二年癸酉春三月,翰林學士資善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臨川吳澄《湖西羅氏二修族譜序》云:“湖西羅氏,吉州永豐舊姓,詩書閥閱,甲於鄉邑。其先七府君,諱寅,世居洪都豫章,唐祚既移,避五季亂,自豫章徙居今里。朔府君而上,譜牒毀於兵燹,不可復究。自府君居湖西,始傳至今,又十有七世矣。”又羅寅公十一世孫羅登崇在《湖西羅氏初修族譜序》亦云:“吾祖居湖西者,今十有二世矣,考諸族譜,唯日來自洪州,然初祖而上不可考。”據此,湖西羅氏上朔世系源流自應斷自一世始遷祖羅寅公起。
姓氏沿革
明永樂二年甲申秋八月,翰林學士、奉議大夫兼修國史知制誥括蒼王景《湖西羅氏二修族譜序》云:“今羅氏自寅九葉而至聖卿,聖卿五子日德清、日德嚴、曰德誠、曰德寬、曰德恭,而族譜始著。德誠生開禮,宋釋褐進士,授袁州學正,改武岡教授,辟知永豐縣,仗義死難,丞相文天祥為制服哭祭盡哀。開禮弟曰衡甫、仁甫者,皆登進士笫,一歷官至大理寺評事;一授莆田縣尹,政績卓卓可稱。京學諭諱存者,開禮子也,存生鎮翁,鎮翁生庭植,庭植生建德,建德生伯與,伯與生曾及恢。曾字師魯,以明經舉天朝,授溧水知縣,以親老辭免歸;恢字師程,撫州崇仁訓導,用薦入史館,同修太祖高皇帝實錄,升授國子博士,世系大略如此。然德誠兄德嚴登第,官至江西運斡通直郎。子文甫,郴州洛容知縣:德寬子良伯,廣東檢法,歷英德推官;良伯子士迪,武昌節度推官,再任荊湖制斡使:開禮從侄士鼎、仕明,並舉神童科;魁選士衡,南昌知縣:士迪詣元總戎軍門,上書乞存趙祀;士俊行誼至高,不求聞達;元學士天薦詹公,累奉詔召用之,且倦倦以詩諭,竟不起;鎮翁之弟時翁,受學於湏溪劉公,慷慨有大志,鹹淳間以軍功授永豐尉。當時以科第發身者數十人。”
尤可記者有二,一是寅公裔孫南宋末進士、武岡教授、永豐招撫使羅開禮,追隨文天祥起兵抵抗元軍南下,兵敗被執時,嚴詞拒降,於獄壁上題詩見志。詩云:“此身斷不望生還,留得芳名在世間,大地盡為胡染血,好藏吾骨首陽山。”乃絕食八日而死。(開禮公之死節及其詩,與後來文天祥事相似,文天祥萬古留芳的絕命詩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開禮公之絕命詩與之亦交相輝映,差相比美)。開禮公從容就義後,文天祥祭文有雲“蚊哭金州雨,猿啼卡蕉鸛”,深痛悼念之情,躍然紙上。(羅開禮事跡《宋史》有文,及《江西通志》、《吉安府志》、《湖南通志》有載。《祭文》在《文山集》中有載)二是寅公十九世裔孫羅倫,字彝正,世稱一峰先生,明朝中期時人。出身貧寒,好學不倦,剛正嚴謹,義之所在,毅所必為。於明成化二年(1466)廷試對策萬餘言,直斥時弊,名震京師,擢進士第一(俗稱“狀元”),授翰林院編修。其考卷特點有三,一是篇幅長。明代的殿試對策文章,大都在二千至四千字之間,而羅倫的對策文章竟達萬餘言,為時罕見。在當時有皇帝、考官威坐監考的嚴肅氣氛中,工筆正楷,全憑平日苦學之積累,洋洋灑灑,文不加點:滔滔汨汨,一氣呵成。此一駕馭長篇巨文的功夫,令人嘆為觀止。二是氣勢磅礴。作者以“居天下之大位,必致天下之大治;致天下之大治,必正天下之大本,必務天下之學”為天文總攝,然後~以靈之,“鑿鑿如曰中天,總大綱、悉萬物,進退數百王,歷歷如指諸掌”。且氣薀充沛,如水之決堤,轟然而下;排山倒海,略無阻隔;指點江山,意氣飛揚。在時策文章中冠絕群倫,為千古絕唱。三是膽識高遠。該時策文章直斥時弊,提出“人倫不時”、“風俗不厚”、“百姓至今有未富裕”、“夷狄至今有未臣服”四大弊端,而且將其原因直接歸咎於帝王身上,認為這是其“不能拳拳於學、而陷於不知故也”。在當時封建帝制至尊的體制下,是極須大智大勇始能如此。城如李西淮贊日:“梅溪、文山而後、不多得矣。”越兩月、大學士李賢遭喪奪情(父或母亡故不守制奔喪)。羅倫乃上疏極論奪情之非。疏入,謫任福建泉州市舶司副提舉。後引疾退隱家園,設館授徒,四方慕名從學士甚多,才名遠播。卒年四十八歲,著有《一峰集》、《史書會要》等重要著作傳世。諡號“文毅”,世稱“天下羅公佛”。時開創嶺南“江門學派”的廣東人陳白沙先生,對羅倫的道德文章,推崇備至,寫詩曰:“狀元文史少微星,翰苑為官謾兩京;既有光華爭明月,那無描畫在丹青。表章細事憑諸老,帳望高風激後生;千秋欲與弟徐並,湖水中央更一亭。”
修纂族譜
南宋寶祜元年( 1253)初修族譜;明永樂二年(1404)二修族譜;明萬曆十一年(1583)三年修族譜;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四修族譜;清道光十一年(1831)五修族譜:光緒三十二年(1906)六修族譜;1996年七修族譜。
今湖西《羅氏族譜》上溯寅公(寅公,名從寅,號即山)至珠公總計三十四世系編排如次:
一世祖珠公——居厚——悉——臣恭——徵——達——葉——暹——仁安——言——令恭——澄一一文通——鍾——綏——企生——昱——智慧——顯祖——景彥——萬年——元乾——世寧——志寧一一尹斌——有聲——宏慶——紹慎——鳴秀——儀英——天慶——從隱——從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