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架構
湖南工業大學體育學院成立於2009年2月,體育學院由原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原株洲工學院大學體育部、原株洲工學院文體交流處和原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四個單位合併組建而成。學院現任院長為劉亞雲,總支書記為廖小林。
學院概況
簡介
學院從2001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體育教育專科107人,2003年開始招生社會體育專業專科56人,2006年體育
教育專業被確定為湖南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專業,2008年開始招生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110人,2009年體育教育、社會體育兩個本科專業開始同時招生,人數分別為120人、40人。自2001年以來,學院已累計為社會培養畢業生900餘人。2001年—2009年與湖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聯合辦學培養人才,共培養本科自考學生600餘人。體育學院現有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兩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25人,同時還承擔學校全體學生總計三萬八千餘人的大學體育教學任務和體質測試工作。
學院始終以體育人文精神為核心,倡導做體育文化人的理念。鼓勵全體師生在為學、為人的道理上勇於探索、永不停息,鼓勵體育人多讀書、讀好書,以書為友,著力提升體育人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品味。“做體育文化人的理念”是對為師為人的品質與修養要求的質的提升與飛躍。
學院所辦社會體育專業,以株洲為基地,立足“長株潭”地區,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對人才的需求,與社會專門企業緊密結合。實行特色辦學、與企事業人才需求直接對接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於實用性、即用型、急需型人才的培養。學院聘請具有一定知識文化底蘊和事業基礎的從事社會體育事業的相關人事與我院密切合作,指導專業學生社會、工作實踐。學院與這些企業建立長期良好的互動關係,學生學習期間,以這些單位為實戰實習基地,畢業後,這些具有良好社會聲譽和實力的企事業又大量吸收我
院畢業生。二者之間形成了一種高效、友好、長期的協作機制。這一人才培養模式摸準了社會人才需求的脈搏,區域定位準確,培養模式創新,既充分利用了學校社會兩種資源,又有效地解決了當今大學畢業生就業的老大難問題,其探索模式和效果不啻借鑑之處。
師資隊伍建設
體育學院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06人,其中專任教師94人,教授12人,其中6人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26人,畢業博士8人,在讀博士7人,碩士研究生(含在讀)61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數的40.43%,擁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學院專任教師數的64.90%。整體上形成了一支職稱和學歷結構最佳化、年齡和專業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劉亞雲教授獲“全國優秀教師”、“湖南省教學名師”、“湖南省十佳師德標兵”殊榮,湖南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5人,湖南省優秀教師3人,湖南工業大學“教學之星”2人,“教學新秀”3人。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團隊2008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學團隊,運動技術教研室2008年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優秀教研室。2012年在湖南工業大學教學質量評價中獲得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績。
教學設施建設
學院配備設施先進的運動解剖、運動生理、康復保健等教學科研用實驗設施和場地。體育學院實驗中心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體適能康復實踐基地和運動技術診斷與科研平台2個實驗平台,擁有國內先進的運動人體科學儀器設備設施,實驗設備總價值達1100餘萬元。
2003年以來,學校累計投入3036萬元,建成了體育館;投入894萬元改造了室外體育運動場所。目前學校有體育館一座、標準室外田徑場1個、塑膠籃球場11個、水泥籃球場10個、排球場5個、網球場1個、足球場1個、羽毛球場1個、桌球台30張,還建有健身房、跆拳道館、體育舞蹈館、室內塑膠跑道、武術散打館、專業棋類教室、棋類訓練室、體質監測中心及體育課專用教室。
截止2007年8月底,運動場館總面積達到47457㎡,其中室內場館面積14951㎡,室外運動場面積32506㎡,生均面積達到3.46㎡。現已啟動新校區主運動場和新體育館建設。通過近年來的建設,學校體育運動場館能滿足體育教學、開展群體活動和訓練高水平專業運動隊的需要。學院配備一流設施的人體解剖、人體生理、康復保健等教學科研用實驗設施和場地。
學校現有綜合體育館1座,近年來,又投入1500餘萬元改造了室外體育運動場所。目前,除綜合體育館外,還擁有標準室外田徑場2個、一般室外田徑場2個、水泥籃球場60個、排球場5個、網球場7個、足球場2個、羽毛球場12個、桌球台40張。截止2012年底,運動場館總面積達到97969㎡,其中室內場館面積13081㎡,室外運動場面積84888㎡,生均面積達到4.09㎡。現已啟動投資達2億多元的新校區體育中心建設,一座現代化高標準的體育場館設施即將屹立於神農湖畔、成為湖工大新坐標。
學科建設
體育學院創建之初就確定了學科建設的龍頭地位,學院領導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學科建設管理辦法,以促進學院學科建設和激發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全院教師積極參與科學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五年來,承擔國家和省部級課題52項、其中重點項目5項、橫向課題8項;出版專著15部、主編教材26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0餘篇,其中CSSCI刊物50餘篇;獲國家級論文一等獎8篇/次,省級論文一等獎12篇/次,二等獎32篇/次。獲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獲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2011年獲湖南工業大學科研管理工作優秀單位稱號。學院擁有湖南省湖湘體育文化研究基地、湖南工業大學運動技術與體育文化研究所。
取得成就
學院發展過程中始終把學科建設定於核心地位,體育學院教職工團隊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拼搏意志,近年來,全院教職工已累計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500餘篇,出版專著12部,主編教材20部;承擔國家級課題2項,省級課題40餘項,其中重點課題2項。劉亞雲教授獲“全國優秀教師”、“湖南省教學名師”、“湖南省師德標兵”等殊榮,體育教育教學團隊2008年被評為湖南省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優秀團隊,劉亞雲教授為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運動技術教研室2008年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優秀教研室。有黃曉麗等3人被評為"湖南省優秀體育教師";劉亞雲教授先後榮立湖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株洲市人民政府二等功2次,黃曉麗教授榮立株洲市人民政府二等功1次,2人次榮立株洲市人民政府三等功。黃曉麗教授2006年的《健美操》課程、劉亞雲教授2007年《田徑》課程獲評省級精品課程;黃曉麗教授2004年《大學體育教學塑造現代女性的理論與實踐》、劉亞雲教授2006年《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獲得湖南省高等教學成果二等獎;文世平教授2006年《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改革與配套管理系統運行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獲得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2006年《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研究》獲湖南省第十六屆體育科學大會論文一等獎;2000年《體育教學整體改革的實踐與思考》獲第十二屆湖南省體育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6年體育教育專業被確定為湖南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專業。
體育學院學生參加省級體育競賽獲金牌166枚。2002、2005年參加兩屆省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均獲得男子團體總分第一、女子團體總分第一、男女團體總分第一、體育道德風尚獎。2006、2007年湖南省大學生運動
會健美操比賽獲三人操第四名、六人操第三名;湖南工業大學高水平運動隊獲2008年全國大學生西洋棋錦標賽團體總冠軍、棋士組冠軍;2008年湖南省第32屆象棋錦標賽女子團體冠軍、男子團體第三名;2007年全國大學生西洋棋錦標賽團體總冠軍;2006年湖南省第五屆大學生棋類錦標賽團體總分第一名;2005年湖南省大學生田徑錦標賽乙組團體總分第二名;2004年湖南省第三屆大學生棋類錦標賽—圍棋組冠軍;2005年湖南省第四屆大學生棋類錦標賽—圍棋組冠軍。2006年承辦湖南省第十屆體育運動會羽毛球比賽及第七屆湖南省殘疾人體育運動會羽毛球比賽中,由於在安排、組織、場地布置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獲湖南省優秀場地單位獎。在湖南乃至全國高校體育界有著良好的聲譽,具有一定的社會和地區影響力。
學生活動
我院學生工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核心,突出服務學生即是教育學生的理念與工作思路。把握正確的教育方向與輿論導向,旗幟鮮明第倡導學生學習、領悟、擁護黨和國家的打針方針政策,擁護理解學校的各種政策決定。真正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爭做新時代工大的優秀大學生。與對教師的要求相對應,學院要求每一位畢業生都要在為人與為學兩個方面都勇於爭先。倡導體育專業的學生不僅僅要學好課本知識,更大力鼓勵他們多走進圖書館、走進自習室、走進書店、走進書本,走進知識文化的浩瀚海洋。鼓勵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努力吸取人文知識、加強自身人文修養,爭做體育文化人。
學院學生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連續8年獲學校“學生工作先進單位”殊榮,學院團總支被評為2004年度株洲市“五四”紅旗團總支。學院重視人才培養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全方位為畢業生就業創造條件。經過系統嚴格的理論學習和術科訓練,我院畢業生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
2006年最終就業率(截止次年研究生錄取工作結束)更是達到了100%(含考取碩士研究生的畢業生)。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各級各類中國小,部分畢業生通過考取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我院首屆(2001級,2004年畢業)畢業生滿義廣同學畢業後即回家鄉青海省服務,現供職於青海省海北州文化局,從事體育文化管理工作。還有許多畢業生紛紛走上了專業運動員和教書育人的崗位,服務在全國各地。
未來展望
體育學院是一個年輕而充滿朝氣的學院,有學校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在以劉亞雲院長為首的學院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全院師生員工謹遵“明德、敬業、求實、創新”的校風和“厚德博學,和而不同”的校訓,恪守“德高、志遠、體健、業精”的院訓精神,以爭做體育文化人為精神核心與原動力,為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團隊、爭創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體育學院而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