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學院前身為湖北中醫學院中醫系,建繫於1972年,是本校成立最早、歷史最悠久、辦學層次最高的院系。建立之初即擁有李培生、楊百茀等國內知名中醫專家。目前臨床醫學院下屬傷寒學、金匱要略、溫病學、康復學和美容學共5個教研室,兩個教學實驗室,一個學科實驗室以及一個經方運用研究所,擁有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博士學位點、碩士學位點各一個,設有中醫學本碩連讀七年制、中西醫結合本碩連讀七年制以及中醫學(含中醫教改實驗班、美容與康複方向)、中西醫臨床醫學等專業和專業方向,2010年增設全科醫學專業。截止2010年04月,在校生總人數為3500人(包括博士生、碩士生),其博士、碩士研究生人數占全校50%以上。教學成果
中醫臨床學院教師隊伍中既有老一輩的中醫名家,也有全國知名的中青年學者。目前這些全國名老中醫,如田玉美、梅國強教授仍活躍在教學、臨床第一線。1991年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傷寒論)被列為省級重點學科,2009年傷寒論學科列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經過多年的建設,該學科在教材建設、臨床經典理論研究、實踐教學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傷寒論血虛寒凝證實驗研究”,“心下痞辨證及其客觀化研究”,“傷寒論系列實驗研究”,分別榮獲省政府、省衛生廳、省教育廳科學技術成果二、三等獎,在“濕熱證本質及清熱化濕法作用機理研究”、“經方藥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傷寒論》課程1994年、1997年兩次被省教育廳評為優質課程,2006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以梅國強、邱明義、成肇仁、李家庚、陳國權、戴天木、趙映前、林俊華等教授為代表的一批教師在教書育人、科研、臨床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主編、參編了多版本中醫藥院校教材,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多項課題,多次為學校爭得了榮譽。還聘請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兼書記、長江學者王階教授為我院特聘教授。學生工作
中醫臨床學院學生工作在黨總支的領導下,努力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始終堅持“三個引導”(即以先進的政治思想引導學生、以求實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以健康的生活習慣引導學生)為工作理念,以創新為手段,以實效為標尺,在探索學生工作新方法、新思路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中醫臨床學院團總支先後榮獲了湖北中醫學院建校50周年校慶志願者優秀組織獎、湖北中醫學院科技文化藝術節組織獎一等獎、湖北省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優秀團隊獎等,在學校團委組織的各種文藝、體育、科技活動中屢次獲得優異的名次。2009年由臨床醫學院團總支和05、06級中醫美容與康復專業聯合主辦的“穿越時空的美麗--歷代妝容T台秀”,通過專業結合文藝活動,展示了中醫之美,有十多家主流媒體報導了此次活動,這不僅展示了臨床醫學院的學生活動特色,更展示了中醫學子的專業綜合素養。2008年7月,組織了“湖北中醫學院城鄉互聯、結對共建及博士團服務鄖西三下鄉活動”以及“臨床醫學院博士團蘄春下鄉義診活動”,不僅為當地民眾送藥送診,還帶去了相應的醫療知識,為當地居民帶來極大福音,多家主流媒體均報導了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兩支團隊不僅獲得了學校的嘉獎,並且均獲得了湖北省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的稱號,多名教師及同學也獲得了湖北省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工作者、先進個人稱號。中醫教改實驗班以體現中醫教育特點而設立,從2004年開始,通過自願報名、筆試面試、擇優錄取,拜師學習,取得了顯著地效果。首屆畢業生考研、就業為100%。中醫臨床學院畢業生層次高而人數較多,學生就業工作繁雜。在全力配合相關部門的工作外,有條不紊的開展相關工作並為畢業生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畢業就業率達到90%以上。
辦學成果
三十八年來,中醫臨床學院為國家培養了七千餘名中醫學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成為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有的已成為單位骨幹。今後中醫臨床學院將確立“特色辦學扛旗幟,經典教學保一流,學科建設上水平,師德教風樹典範”的目標,同心同德謀發展,探索教學、科研、醫療一體化的中醫臨床學院協調發展之路,努力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的醫學專門人才。機構設定
機構設定如右圖冊:專業介紹
七年制專業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方向 七年制)本專業方向培養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科研工作的複合型高層次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人才。畢業生能掌握系統的中西醫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紮實的中、西醫臨床診療技能和較強的中西醫臨床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實行七年制本碩連讀和導師制教學。畢業後授予醫學學士學位和臨床醫學碩士學位。
主要課程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臨床藥理學、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婦科學、中西醫結合兒科學、中西醫結合方法學、急救醫學、英語、計算機基礎與套用等50餘門。同時開設多門醫學相關學科的選修課程。學生通過兩年的臨床實習和科學研究,能熟練掌握中、西醫兩套診療技能,具有較強的中西醫結合臨床及科研創新能力。
本專業方向畢業生適合在各級各類醫院、醫藥院校及科研機構從事中西醫醫療、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還適合從事涉外醫療和國際學術交流等工作。
本科專業
中西醫臨床醫學(五年制)本專業培養從事中西醫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複合型醫學人才。學生通過五年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習,能掌握中西醫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運用中西醫學知識診療臨床各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及計算機基本理論與操作技術。畢業後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婦科學、中西醫結合兒科學、中西醫結合方法學、英語、計算機基礎與套用等40餘門。同時還開設多門醫學相關學科的選修課程。通過臨床實習,掌握常見病、多發病及一些疑難病的中西醫兩套診療技術。
本專業畢業生適合在各級中醫醫院、綜合性醫院、醫藥院校及科研機構,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
中西醫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五年制)
本專業培養從事社區醫療服務的高層次、複合型和實用型的中醫專門人才。學生通過五年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習,具備全面系統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熟練地掌握中醫各科診療技術和中醫預防保健知識,熟悉和掌握現代醫學技術,發揮中醫治療常見病、多發病中的獨特優勢和中西醫結合的綜合優勢,為城鄉社區各科患者提供準確、有效、快捷、方便全方位服務,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及計算機基本理論與操作技術。畢業後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有中醫全科醫學概論、醫學心理學與精神衛生、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概論、中醫養生保健學、中醫康復學、社區基本診查技能、社區中醫適宜技術、社區臨床常見病證及處理、中醫學基礎、西醫學基礎、中國古典醫籍、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骨傷科學、針灸學、西醫診斷學基礎、西醫臨床各科、英語、計算機基礎與套用等50餘門。
本專業畢業生適合在城鄉各社區醫療機構從事臨床醫療、就醫指導、保健護理和健康諮詢等工作。
碩士研究生專業
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方向(28個):
01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研究 02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研究
03中西醫結合治療泌尿系統疾病的研究 04中西醫結合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
05中西醫結合治療肝膽病的研究 06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研究
07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病的研究 08中西醫結合治療內分泌代謝及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09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及精神系統疾病的研究 10中西醫結合治療傳染病的研究
11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急診醫學危重病的套用研究 12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腦損害康復中的套用研究
13中西醫結合治療外科疾病的研究 14中西醫結合治療周圍血管病的研究
15中西醫結合治療肛腸疾病的研究 16中西醫結合治療男性病的研究
17中西醫結合治療骨關節病的研究 18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科疾病的研究
19中西醫結合治療產科疾病的研究 20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孕不育症的研究
21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科疾病的研究 22中西醫結合治療眼科疾病的研究
23中西醫結合治療耳鼻喉病的研究 24中西醫結合防治皮膚性病及醫學美容的研究
25中西醫結合治療口腔科病的研究 26中西醫結合在麻醉中的套用研究
27中西醫結合護理理論及臨床研究 28中西醫結合影像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