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傷亡觀

把不戰而勝和小戰而勝作為追求目標。2500多年前中國的孫子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論,並一直被奉為最完美的戰略理論。然而美國人卻將其盡情“發揮”,形成了諸如遏制戰爭、有限戰爭和短期戰爭等一整套較為系統的理論。

減少傷亡觀

一、在戰略指導上,把不戰而勝和小戰而勝作為追求目標

2500多年前中國的孫子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論,並一直被奉為最完美的戰略理論。然而美國人卻將其盡情“發揮”,形成了諸如遏制戰爭、有限戰爭和短期戰爭等一整套較為系統的理論。
1、遏制戰爭。就是依靠國家的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多領域鬥爭的緊密配合,並在軍事鬥爭中充分發揮非戰爭方式的作用,來解決國家利益的矛盾,制止和控制戰爭的發生和發展。《美國武裝部隊的聯合作戰》指出:“我們還有使用軍事力量維護國家目標而不訴諸戰爭的悠久歷史”,“保衛國家安全首先是威懾。通過顯示國家的決心及保持應付國家利益面臨的威脅所需要的力量,我們可能懾止企圖對我們使用武力的敵人。”
2、有限戰爭。就是美軍在“有限的地區”使用“有限的手段”,進行“有限規模”的作戰。美國軍事理論家康恩提出了“逐步升極”理論,他把戰爭從“危機”到“全面核大戰”分為7個階段、44個台階和6道門檻,包含著戰爭由小到大,由特種戰爭到局部常規戰爭到有限核戰爭到全面核大戰的“逐步升級”過程。美國人認為,有限戰爭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干預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局部衝突,可以迫使敵對國作出一定限度的讓步,可以避免因追求過高軍事目標而招致過多的人員傷亡,還可以使戰爭在美國本土以外進行,避免本土遭受戰爭的破壞。
3、短期戰爭。就是依靠決定性優勢,投入決定性力量,進行決定性交戰,速戰速決,在短時間內達成戰爭目的的“一錘定音”式戰爭。美軍認為,越南戰爭中由於採取逐次增加兵力的方法,沒有形成決定性優勢,因而導致戰爭曠日持久和大量傷亡,使國內民眾越來越反對政府的政策,這是導制越戰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因此,今後從戰爭一開始就要形成壓倒對方的決定性優勢,速戰速決,在國內和國際輿論“逆轉”之前就取得戰爭勝利。
美國的“不戰而勝”、“小戰而勝”、“一戰而勝”及“人戰已勝”的軍事戰略,源於它們對現代局部戰爭目的有限性的認識。美軍認為,現代與過去不同,無論你的國力如何強大,技術如何先進,要想通過戰爭對另一國進行殖民占領、領土擴張,甚至迫使敵國徹底屈服已不大可能。幾場現代局部戰爭的實踐,如美國對越南的戰爭、蘇聯對阿富汗的戰爭和伊拉克對科威特的戰爭都已表明,現代條件下,“以占領、控制土地為主導的作戰理論是失敗的理論。”因而應慎重選擇戰爭方式,當戰爭不可避免時,應力求以最小的代價特別是最小的人員傷亡代價,來保衛國家安全和捍衛國家利益,這是一種明智而必然的選擇。

二、在作戰目的上,把避免傷亡與贏得勝利看得同等重要

從這個意義上講,贏得勝利與減少傷亡,是戰爭指導的根本法則,是任何國家軍隊的作戰理論和作戰行動所追求的基本目標。對此,美軍的觀點則有所不同。在美軍看來,減少傷亡是第一位的,贏得勝利是講代價的,這個代價的最重要指標就是減少傷亡;如果一場戰爭的人員傷亡會超過民眾情緒可以“容忍”的限度,即便可以贏得勝利,也不得不被放棄。這是美軍實施作戰指導的一個突出特點。縱覽美軍各個年代、各種版本的作戰條令、作戰綱要等出版物,“以最小的傷亡代價取得勝利”的字句頻繁出現。每次作戰前,美軍都制定詳細的“交戰規則”,規定具體的傷亡指標。在美國人看來,殲敵5萬,自損3萬,這種仗划不來;“一戰即勝”並傷亡最小才最為理想。美軍地面進攻作戰有“三個不打”,即沒有制空、制海、制信息權不打;沒有通過遠程火力突擊致敵基本喪失戰鬥力不打;到達或即將到達作戰“頂點”不打。美陸軍作戰條令要求:指揮員“必須及時覺察何時已經達到或即將達到頂點,在此之前如果還未取得決定性戰果,就應及時轉入防禦或撤出戰鬥。”能攻則攻、不能攻則守、守不住就跑、跑不了就當俘虜,似乎成了美軍的習慣做法。縱觀美軍200多年的歷史,由美國發動和參加的戰爭達35次之多,而一次戰役損失上萬人卻很鮮見。美國兩次空襲利比亞,無一傷亡;轟動世界的海灣戰爭,美軍也僅付出了傷亡126人的代價。
從發展趨勢上看,美軍更加重視人員的生命安全。全維保護同制信息權、制敵機動、精確作戰、聚集式後勤一樣,已成為美軍21世紀的重要作戰原則。美軍的所謂全線保護,主要包括主動與被動防護、分散配置、欺騙與偽裝、探測與預警、單兵或部隊防護等內容,要求在作戰的各個階段,各個方向、各個層次對美軍部隊實施全面保護。美陸軍頒發的新版《作戰綱要》把兵力保護作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美陸軍上校戴維·法斯本德指出:“兵力保護是陸軍高級指揮官擔心的焦點,因為人們擔心士兵的生命安全,國會與美國民眾希望制定失誤幾乎為零的傷亡標準。”美軍認為,傷亡過多,不僅會給已經投入戰場的官兵造成心理壓力,而且還會給尚未投入戰場的人員造成心理恐慌。而且“屠殺”式作戰容易激發國內外民眾的反戰情緒,使戰爭難以為繼。美軍入侵索馬里陣亡了18名別動隊隊員,美國民眾就曾立即作出強烈反應,迫使美軍不得不從索馬里撤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設法避免己方人員傷亡的同時,美軍也重視儘可能減少戰爭的附帶傷亡。在美軍的作戰條令和作戰綱要中,提得最多的是“擊敗”對方,而很少用“消滅對方”一詞。美陸軍條令規定的進攻作戰的目的是:“擊敗、抑制敵軍;奪取決定性地形;剝奪敵人的作戰資源;獲取情報;欺騙敵軍和分散其兵力;憲制敵軍;破壞敵軍進攻成為爾後的成功作戰創造條件”。在這7條中,沒有一條提到消滅敵軍。前蘇軍進攻戰役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殲滅當面重兵集團,奪取重要地域”;而美軍則認為,這很容易造成兩敗俱傷,在大量殲滅對方有生力量的同時,己方也勢必蒙受重大傷亡。
三、在作戰方法上,把既可達成戰爭日的又可減少傷亡作為基本著眼點 “東方重謀略,西方重技術”,這種說法雖不夠準確,但不無一定道理。美國作為目前世界上的頭號強國,其武器裝備整體上的先進性無與倫比。他們倚仗其明顯的技術優勢、信息優勢、火力優勢和兵力投送優勢,著眼於以最小的傷亡迅速達成作戰目的,創造了一系列建立在高技術基礎之上、領導世界“新潮流”的作戰形式和戰法,如電子戰、信息戰、精確戰、機動戰、心理戰、特種戰、非接觸作戰、非對稱作戰、全線一體戰、電腦網路戰、指揮控制戰等。其主要特點是:I、注重“軟打”。美軍認為,現代社會正在步入信息社會,信息的獲取、控制和使用,已成為軍隊賴以生存和取勝的關鍵。因此,要在偵察、監視系統提供準確情報的基礎上,綜合運用電子戰、心理戰、軍事欺騙和物理摧毀等手段,在己方得到嚴密防護的同時,使敵方不能獲得信息,成為瞎子、聾子和靶子。
2、注重“遠打”。美軍非常強調充分發揮己方火力射程遠的優勢,在對方武器系統的有效射程外,至少也要在對方的密集火制區外殺傷與消耗敵軍,不使敵接近和“膠著”,達到“我能以火力有效地打擊對方,而對方卻不能有效地打擊我”的目的。美在最近對伊拉克實施的“沙漠之狐”空襲行動中就採用了這種戰法。
3、注重“精打”。就是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對敵人的要害目標實施及時、準確的打擊。美軍認為,運用高技術作戰平台或在機械化兵器中大量嵌入信息技術,為彈藥裝上“眼睛”,做到“發射後不用管”,不僅反應快、打擊準、威力強、作戰效費比高,而且可以減少作戰傷亡,特別是作戰的附帶傷亡。
4、注重“全打”。即綜合運用戰略戰術飛彈、航空兵器、艦載兵器、地面打擊兵器及電子戰武器和航天兵器等各種武器系統,從空中、地面、海上以至太空的整個作戰空間,同時實施“全誰打擊”,以剝奪敵人作出反應的時間和能力,震撼、擊潰和迅速擊敗敵軍。
5、注重“聯打”。美軍強調,在現代戰爭中已經無法孤立地看待地面、海上、空中、空間和特種作戰部隊的作用,每個軍種都很關鍵,都具有其他軍種無法替代的獨特作戰能力。因此,“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聯合作戰部隊使敵人無虛可乘,卻可迅速而有效地攻擊敵人的弱點。聯合作戰是取勝的關鍵。”
綜上所述,美軍的作戰思想、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中,都體現了減少人員傷亡的思想。究其原因,主要是:(1)現代局部戰爭的目的有限,人們普遍難以承受重大傷亡;(2)美國通常是在國外作戰,不涉及領上主權,因而不願意付出沉重代價;(3)現代社會信息傳播手段多、速度快,國內外民眾輿論影響力大;(4)美軍武器裝備先進,具備少傷亡而制勝的作戰實力;(5)受西方價值觀念特別是人權觀念的影響。任何國家的軍事思想,無不植根於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之中。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典型代表,效益觀念由來已久,且滲透到社會活動的各個領域,而人的生存觀在其效益觀和價值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