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邦達(1699——1769)字孚存,號東山,浙江富陽人。雍正十一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參加《石渠寶笈》、《西清古鑒》等書的編纂。工畫山水,曾用枯筆,鉤勒皴擦,多具逸致,繪畫取法董其昌而上溯董源,有“古今三董相承”之說。此軸金箋山水亦用枯筆設墨,所謂元人,無非黃大痴、倪迂、董邦達自評“有荒率之趣”,可謂中的。
畫幅不大,但詩塘有張宗祥題跋,裱邊又有藥林老人長跋,藥林老人名符曾,字幼魯號藥林。杭州人,乾隆初由國子生試鴻博,不遇。後官郎中,工詩。裱邊有現代陸樹基跋。
此軸畫於金箋上,縱49厘米、橫31厘米,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此軸金箋山水亦用枯筆設墨,所謂元人,無非黃大痴、倪迂、董邦達自評“有荒率之趣”,可謂中的。 畫幅不大,但詩塘有張宗祥題跋,裱邊又有藥林老人長跋,藥林老人名符曾,字幼魯號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