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何紹基行書落花詩冊

清何紹基行書落花詩冊

出版社: 叢書名: 18

圖書信息

上海書畫出版社 (編者)

出版社: 上海書畫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叢書名: 歷代名家墨跡傳真 平裝: 1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7250003 條形碼: 9787807250005 產品尺寸及重量: 28.8 x 18 x 0.4 cm ; 82 g ASIN: B0011AXUZ0

內容簡介

同治四年乙丑(一八六五)春天,何紹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來到蘇州住在吳雲“兩罍軒”內,無官一身輕的他,已將全部精力寄寓在書法藝術上,他跋了吳氏所藏李邕《麓山寺碑》宋拓本、顏真卿《爭座位》宋拓本等,江南春好,柳絲牽舫,湖鏡開顏,何紹基踏春來到了金陵(南京)遊玩,在回來的船上,他讀了袁枚的《小倉山房詩稿》,頓覺詩興勃發,詠落花七律十五章聊以遣興,於是我們便擁有了這份詩稿。
何紹基書法以功力精深見長,對鄧石如尤其佩服,他自己說:“余甘歲時始讀《說文》,寫篆字。侍游山左,厭飫北碑,窮日夜之力,懸臂臨摹,要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務得生氣。每著書作數字,氣力為之疲茶,自謂得不傳之秘。後見鄧石如先生篆、分及刻印,驚為先得我心。恨不及與先生相見,而先生書中古勁橫逸,前無古人意,則自謂知之最真。”(《何紹基詩文集》文鈔卷五《書鄧完伯先生印冊後,為守之作》”和帖學派書家運腕運指的方法不同,碑學派書家更強調懸腕懸肘,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故每書數行便大汗淋漓,碑學派書家看重的是線條的古質厚重,細觀如有粟米狀。何紹基是這種方法論的典型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