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浮雕

清代浮雕和明代浮雕在造型藝術特徵上追求不同的美學風格。明式雕刻,包括清朝初期繼承了我國作品傳統的裝飾風格及製作方法,造型風格上追求簡練。進入乾隆年間以後.由於國力強盛,統治者好大喜功的心態日益顯現。木雕製作工藝逐漸崇尚精雕細刻和豪華富麗的裝飾手法,形成雍容華貴的風格。清代浮雕變肅穆為流暢.化簡素為雍貴.從適用走向厚重.從明代作品的清新典雅轉換成繁冗富麗。
清代浮雕用材厚重、形體寬大.局部多採用誇張的手法。其總體尺寸趨於高、大、寬、厚,局部的尺寸、部件用料也隨之加大加寬。這一風格在廣式作品中表現最為突出。如清三屏風背式太師椅.穩妥渾厚的三屏背,粗碩流暢的腿腳扶手等渾然一體,穩固而大氣、繁冗而寬厚,王者之氣盡顯.體現出清代浮雕的典型特徵。
清代浮雕繁冗富麗,氣派非凡。裝飾手法豐富多彩,雕刻、鑲嵌、彩繪等技法悉數採用,做工精細。如嵌雲石屏背官幗椅,椅背是一個整體方框,內套方框中鑲嵌山水紋樣雲石。扶手前低後高,扶手下連線等分四根聯幫棍,椅腿腳直落而下,羅鍋等、矮老和椅盤下面橫掌相接。整個椅子除椅背為方形,扶手掌,鵝脖、聯幫棍、羅鍋掌、矮老及椅腿和踏腳掌皆為圓形。整體造型舒展而柔婉。選材整潔,方圓結合,富麗而流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