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下轄縣]

涼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下轄縣]

涼城縣位於北緯40°29′~40°32′之間,東經112°28′~112°30′。地處陰山南麓、長城腳下、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烏蘭察布市南部,東鄰豐鎮市,南與山西省左雲縣、右玉縣毗鄰,北與卓資縣接壤,西與呼和浩特市區、和林格爾縣交界。西距首府呼和浩特100km,南距煤都大同110km,北距市府烏蘭察布90km,東距首都北京400km。

2019年4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涼城縣退出貧困旗縣序列。

歷史沿革

涼城縣 涼城縣

涼城縣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曾 是北方遊牧民族活動的重要地區。

相傳戰國時屬趙國,秦屬雁門郡。

西漢始置縣,名為沃陽,因流經過城的沃水(今弓壩河)而得名。

北魏設涼城郡,轄參合、旋鴻二縣,始有“涼城”之名。遼置天成、宣德二縣。金、元改稱宣寧縣。

明廢縣置宣德衛,為大同邊外地。

清設寧遠廳,屬朔平府通判管轄。民國元年(1911年),設寧遠縣。

民國三年(1914年),因“寧遠”與別省縣重名,遂沿用北魏舊名,復稱涼城縣,屬察哈爾特別區管轄,治所設在今永興鎮。

1929年劃歸綏遠省,1948年涼城縣解放後,遷治所於新堂(今岱海鎮),先後屬和林、集寧專員公署、平地泉行政區管轄,1958年~2004年8月屬烏蘭察布盟,2004年9月至今屬烏蘭察布市。

行政區劃

涼城縣 涼城縣

截至2013年底,涼城縣轄6個鎮( 鴻茅鎮、岱海鎮、麥胡圖鎮、六蘇木鎮、永興鎮、蠻漢鎮),2個鄉(天成鄉、曹碾滿族鄉),1個辦事處(岱海旅遊區辦事處),132個村民委員會、9個居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涼城縣坐落於東經112°02′-113°02′、北緯40°10′-40°50′之間,地處陰山南麓和黃土高原東北邊緣,位於內蒙古中南部、烏蘭察布市南部,是蒙、晉、冀三省區交界地帶的中心,東臨豐鎮市,南與山西省左雲縣、右玉縣毗鄰,北與卓資縣接壤,西與呼和浩特市、和林縣交界。

地形地貌

地形總體特徵為四面環山、中懷灘川(盆地)。涼城縣海拔2305-1158米之間,北部為蠻漢山山系,山體狹而陡峭,最高峰海拔2305米;南部為馬頭山山系,山體寬而平緩,最高峰海拔2042米;中部為內陸陷落盆地——岱海盆地,岱海鑲嵌其中。涼城縣平均海拔1731.5米。山地面積為165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7.83%;丘陵面積為811.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3.46%;盆地面積為827.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3.93%;水域面積為165.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78%;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灘”之稱。

氣候

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5℃;全年極端最低氣溫-34.3℃,極端最高氣溫39.3℃。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3℃,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0.5℃。

無霜期平均120天左右,其中灘區109-125天,初霜9月14日至9月20日,終霜5月17日至5月27日。丘陵區無霜期77-109天,初霜9月2日至9月14日,終霜5月27日至6月16日。年日均氣溫0℃以上持續時間19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3026多小時,有效積溫2600℃。

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據1960年-1998年38年的降水資料分析,涼城縣年平均降水量392.3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938毫米,蒸發量是降水量的4.94倍,年平均濕潤係數0.37。降水量變化較大,最多(1967年)達621.3毫米,最少(1965年)僅216.13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涼城縣水系比較發育,共有大小河溝三百餘條,分屬黃河、岱海、永定河三大流域。涼城縣水資源總量達2.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總量達1.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達1億立方米,且水質較好。特別是岱海盆地平原區,占涼城縣地下水資源量的85%,為地下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礦產資源

2013年,涼城縣已探明的礦藏地有41處、礦種20餘種,主要分布於岱海盆地兩側山區。金屬礦藏主要有鐵、銅、金、銀、鈮、鉬(市場經濟效益30萬元/噸)等。其中鐵的儲量較大,老虎溝鐵礦開採及鐵粉加工項目,年可開採加工鐵粉10萬噸;非金屬礦藏主要有花崗岩、墨玉、浮石、石墨、中國藍、玄武石、白雲母、石榴子石、大理石、矽石、磚瓦黏土、建築石料、地熱等,其中花崗岩、石榴子石、墨玉、磚瓦黏土、建築石料、地熱等資源儲量較為豐富。花崗岩儲量約63萬立方米,墨玉儲量約1.6萬立方米,石榴子石儲量約500萬噸,建築石料儲量約337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涼城縣 涼城縣

涼城縣耕地96萬畝(人均耕地面積3.99萬畝),其中水澆地25.6萬畝(含節水灌溉面積10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26.7%;旱地70.4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3.3%(其中溝灣地18萬畝);人均耕地3.99畝;林地146萬畝;草地140萬畝;林草覆蓋率61.8%,森林覆蓋率31.06%,位居全區前列,在烏蘭察布市排第一位。

動物資源

涼城縣境內野生動物種類多,數量大,共有各類野生動物(包括野生鳥類)210多種,主要包括:國家Ⅰ級保護鳥類有黑鸛;Ⅱ級保護鳥類有白琵鷺、大天鵝、疣鼻天鵝、鳶、蒼鷹、白尾鷂、白頭鷂、紅腳隼、黃爪隼、紅隼、灰鶴、花頭鵂鶹,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有5種,即瀕危種黑鸛,易危種白琵鷺、大天鵝、疣鼻天鵝、未定種黑尾塍鷸。上述鳥類主要棲息在岱海以及各大水庫。此外,每年春冬季有大量的候鳥如大雁、天鵝在岱海和石門水庫、永興湖、弓壩河水庫棲息。鷹類主要棲息地在岩石裸露的蠻漢山、馬頭山一帶林間空地山崖中。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涼城縣總人口24.9萬,常住人口16.8萬,流動人口3.6萬,男女性別比為117:100。涼城縣農村戶籍人口21萬,實際農業常住人口17.2萬;城鎮(岱海鎮)戶籍人口3.8萬,實際常住人口7.9萬,流動人口4.1萬人。

民族

涼城縣居住著漢、蒙古、回、滿、朝鮮、達斡爾、俄羅斯、白、黎、錫伯、維吾爾、壯、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

通行語言

涼城縣的官方語言是漢語國語和蒙古語,使用於正式場合。

但涼城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為晉語,屬於晉語烏蘭察布方言。

經濟

綜述

2012年,涼城縣縣實現生產總值74.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89億元,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40.45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增加值18.15億元,增長7.8%。第一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9%,第二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2%,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9%。人均GDP達到30343元,增長10.3%。涼城縣生產總值中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為21:54:25。

第一產業

2012年,涼城縣農作物總播面積約96萬畝,甜菜、玉米、馬鈴薯種植面積分別為5.3萬畝、38萬畝、30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5.5%、40%、31%;經濟作物14萬畝,占總播面積的15%。預計涼城縣糧食產量4.5億斤,同比增長7.1%。其中:小麥269噸,玉米157162噸,大豆3260噸,油料6307噸,糖料185437噸。奶牛存欄6.7萬頭,綿羊存欄55萬隻,生豬存欄32544頭。肉類總產量28756噸,其中豬肉產量8570噸。奶類產量122237噸,禽蛋產量930噸。基礎母畜29.5萬隻,良種改良種比重達到98%,肉羊出欄92萬隻。

2012年完成營造林面積78.1萬公頃。全年實現林業產業產值3392萬元。

2012年,涼城縣農機裝備總量和機械化水平同步快速增長,農機總動力24萬千瓦特。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8萬公頃;全年農村牧區用電量2357萬千瓦時%;化肥使用量(按折純)17839噸。

第二產業

涼城縣電廠 涼城縣電廠

2012年,涼城縣全部工業增加值34.5億元,增長12.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25億元,同比增長10.6%。12家規模以上工業全部為內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551408萬元。建築業企業和房地產企業6家,完成總產值59989萬元。

第三產業

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6億元,增長10%。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9.46億元,同比增長11.2%;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4.4億元,同比增長7.5%。

社會

教育事業

2012年末,涼城縣擁有普通中學6所,在校學生8268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524人。年末擁有國小18所,在校學生7404人,國小專任教師756人。

衛生事業

2012年末,涼城縣擁有衛生機構數21個,實有床位數324張。衛生技術人員276人,其中執業醫生192人,衛生防疫人員35人。

社會保障

2012年末,涼城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8123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7571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8315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074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3924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4329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54805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4447人。

交通

涼城縣東距張家口200公里;東南距北京400公里、天津港550公里;南距大同110公里、太原500公里;西距呼和浩特100公里、包頭250公里、鄂爾多斯200公里;北距烏蘭察布90公里、二連浩特490公里;距烏蘭察布機場45分車程,距離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1小時車程,距大同機場2小時車程。

2013年,涼城縣共有公路115條,總里程1263.106公里,省道155.075公里,縣道159.551公里,專用公路96公里,鄉道546.195公里,村道306.285公里。新建高速公路1條,一級公路1條,二級公路3條。

歷史文化

涼城縣 涼城縣

涼城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早在6000多年前,古人類便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華夏祖先傍海而居的足跡,老虎山、王墓山、園子溝等環岱海遺址群被列為第五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將這裡讚譽為“太陽升起的地方”。

有文字記載以來,這裡就成為草原文明和中原文明水乳交融的沃土。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良將李牧,保國戍邊;飛將李廣,拒敵陰山;鮮卑拓跋,開北魏基業;木蘭從軍,展巾幗英姿;康熙巡邊,始有馬刨神泉;達賴受封,積澱宗教文化;賀龍、李井泉、宋時輪、鄭天翔等老一輩革命家蠻漢抗戰,留下了艱苦卓絕的戰鬥足跡。

涼城縣是北方人類文明的發祥地,截至2013年,已發現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址291處,形成了以老虎山、園子溝和王墓山遺址為代表的環岱海遺址群,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環岱海遺址群及岱海旅遊區被評為內蒙古十大歷史風景名勝區。還有左衛窯古城遺址、膠泥溝村落遺址、匯祥寺遺址、東溝門聖母廟遺址(建於乾隆六年)等。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說:“現在歷史教科書上的半坡文化是土房矮屋,而涼城的老虎山、園子溝是高樓大廈,它們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旅遊景點

岱海景區

涼城縣岱海 涼城縣岱海

涼城岱海旅遊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南部,在烏蘭察布、大同、呼和浩特三市環繞的三角中心。山明水秀,風景極佳。

岱海南北長10㎞,東西寬35㎞。盛夏時節,略呈橢圓形的岱海宛如蓮葉初露,翠色可人。

寶黛石

寶黛石位於永興湖西面的高山上,距湖約有3㎞。寶黛石高30m,粗十幾米,氣勢如磐,雄偉、挺拔。遊人到此讚嘆不已,仿佛身臨其境。

永興湖世紀龍

永興湖世紀龍博採眾長,塑造了二龍戲珠,每條龍長10m,高2m,既體現了龍的威武,又有新世紀的時代感。

二龍什台國家森林公園

涼城縣二龍什台國家森林公園 涼城縣二龍什台國家森林公園

二龍什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南60公里蠻漢山主峰涼城縣境內。這裡峽谷奇險,重巒疊嶂,植被豐盛,朝禽暮獸,寒鳴相和、礦藏、藥材山野菜、山茶等資源豐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