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原文
獨自流著淚水,
我默默地蹲坐在海濱線。
無端的淚水喲,藍色的波,
陣陣打濕我的眉眼。
我淒涼的影子,
映在濕漉漉的沙灘
看浪花不停地伸來大手,
把他一個個抱走。
在這漫長的海濱線,
唯有我獨守孤單,
宛如可憐的浪花一朵,
融入了大海的幽藍。
詩歌賞析
這首《海濱獨唱》描繪了詩人帶著孤獨與感傷,獨自看海的時候,自己心中那愈加孤寂、失落與無助的心境。人越孤獨越容易傷感,越傷感也越容易孤獨。室生犀星9歲失去父母,青年時代往返於城鄉謀生,備嘗辛酸,養成了孤僻、敏感的性格。《海濱獨唱》選自《抒情小曲集》,代表了他當時的抒情詩風格。
全詩分為三節,開篇第一句就是“獨自流著淚水”,奠定了詩歌的憂鬱基調,喚出了淚水背後蓄積已久的孤獨感傷。詩中兩次使用藍色――“藍色的波”、“大海的幽藍”,一方面藍色代:表著憂鬱、憂愁,另一方面,藍色又屬於冷色調,給人寒冷、壓抑之感,這也都正切合了詩人此際的心情。隨後,詩中所寫的顧影自憐,“無端的淚水喲,藍色的波/陣陣打濕我的眉眼”.更是強調體現了詩人內心的敏感與孤獨。去海邊走走,即使是深夜、晚秋或是寒冬,伸開雙臂擁抱大海。在詩人眼中寂寞的海,猶如久別的朋友或遠方的戀人。給大海送去一份安慰,別讓憂傷冬日裡的大海感到孤獨。摟著浪花在濕漉漉的潮印上尋覓記憶,領略大海的坦蕩和嫵媚。海是人間最慈愛的母親,它把憤怒的浪尖化作平靜的波紋,默默包容了所有的不幸。“獨自流著淚”的時候,海也在暗暗哭泣,那是它寂寞的語言。大海孤獨的身影跟詩人一樣,隱藏在海浪的舞蹈中。悲愴、灰暗、陰沉的顏色,匯成溫柔的海。
第二節承接了第一節的憂傷格調。“我淒涼的影子/映在濕漉漉的沙灘。”獨自一人坐在沙灘上哀傷的詩人,連影子都不陪伴他:“看浪花不停地伸來大手/把他一個個抱走。”全詩首尾兩次提及“海濱線”,這個意象的使用深化了主題。當孤獨、落寞、淒傷的“我”,看到這無盡延伸的“海濱線”時,“海濱線”給予了“我”一種無窮無盡的沉默感。在這樣的沉默中,時間似乎都已被取消了,這令人傷悲的孤獨感也似乎將這樣無限期的“永恆”持續下去了。最後一節:“在這漫長的海濱線,/唯有我獨守孤單。”無論是在廣闊的海邊還是在擁擠的人群中,“我”總是最孤獨的一個。這樣的孤獨感造就的悲傷是“我”幾乎無法承受的,悲傷的極限必是走向毀滅,於是詩的結尾出現了這樣的句子:“宛如可憐的浪花一朵/融入了大海的幽藍。”人有的時候需要一種孤獨,因為它能讓我們靜靜地思考;也需要一種寂靜,因為它能讓我們隱隱地超脫;更需要一種憂傷,因為它能讓我們盡情地釋放心中的不快。詩人看遍塵世的喧囂,曾無數次地頹廢和徘徊,命運的蹉跎也曾令他孤獨和憂傷。其實無論是徘徊還是頹廢,是孤獨還是憂傷,都不必去自擾心境。獨自到海邊盡情釋放、任其宣洩才是詩人所想要的。就像茫大海之中需要一個可以泊靠的港灣,任其顛簸之後靜靜地舒緩著曾經的疲憊。
詩歌所營造的意境,雖然有淡淡的憂傷,但是會讓讀者感覺回味無窮,更會讓人感覺一種意境的超脫,也許這也正是人生中的“真我”吧。全詩以第一人稱寫成,每節只出現一次“我”。細心留意的話,我們還會發現在全詩當中,除了“我”以外,其他的所有意象,如“浪花”、“沙子”、“海濱線”等等均是無生命體。詩中這樣的對比,更加有力地抒發了詩人心中那一種無法訴說也無人訴說的孤獨,一種徹底的孤獨。室生犀星的抒情詩風,以及接近口語、有時夾雜方言俗語的文語體,拓寬了象徵派詩人所涉足的詩境,揭開了日本近代抒情詩創作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