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水產研究所

海南省水產研究所是海南省唯一直屬於省海洋與漁業廳的水產科研機構,始建於1958年,擔負著海南全省的漁業資源調查、海(淡)水養殖、海洋捕撈、水產品加工、良種良苗引進繁育、養殖病害防治等多方面的基礎研究及套用推廣職能。全所總計在職職工63人,其中科技人員四十餘人,研究所自組建以來,始終堅持做好最佳化、健全本所的內部組織及機構建設工作。在多年的科研與規模化生產過程中, 我所累積並掌握了大量的工作經驗與第一手資料,為進一步推進水產業的科研生產工作做好了充分準備。

研究所概況

海南省水產研究所是海南省唯一直屬於省海洋與漁業廳的水產科研機構,始建於1958年,擔負著海南全省的漁業資源調查、海(淡)水養殖、海洋捕撈、水產品加工、良種良苗引進繁育、養殖病害防治等多方面的基礎研究及套用推廣職能。多年來,全所在各級相關部門的正確領導及大力支持下,歷經幾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與艱苦拼搏,始終如一的奮鬥在海南大農業科研戰線的最前列,為海南水產業的科技進步和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半個世紀以來,該所承擔了一大批國家級和省級水產科研項目,成果喜人。在海洋漁業和海島資源調查、對蝦繁育和養殖、珍珠貝繁育和養殖、鮑魚人工孵化和養殖、魚類人工育苗、方斑東風螺人工繁育和養殖、江蘺和麒麟菜養殖、水產病害檢測和防治、水產養殖新技術新模式、無公害水產品養殖示範、海洋產業發展規劃、行業標準制定研究以及漁業實用技術培訓等方面成績顯著,部分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或先進水平,成為海南省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員及機構設定

一、人員

全所總計在職職工63人,其中科技人員四十餘人,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本所先後多次引進數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優秀人才。本所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1人,國務院特貼專家稱號5人,省優專家稱號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人;全國優秀水產科技工作者稱號1人、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先進工作者稱號1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人;全國海洋科技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標兵1人;海南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有2人當選中國水產學會理事,有1人被指定為“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漁業專家組”成員,有2人被聘為“南海與珠江漁業諮詢委員會”委員。

二、機構設定及其職能

海南省水產研究所自組建以來,始終堅持做好最佳化、健全本所的內部組織及機構建設工作。目前已設立辦公室、科研管理科、捕撈資源加工研究室、海水養殖研究室、淡水養殖研究室、熱帶水產良種場、熱帶海水養殖技術重點實驗室7個內設機構。在熱帶水產良種場中設立對蝦繁育組、池塘育苗與養殖組、水產科技110服務站、辦公室、市場行銷部等開發和運營管理機構。
辦公室主要負責行政事務、人事文字檔案管理,黨務、群工、老幹部工作,財務計畫和管理、基建基本建設項目計畫和管理,工資和國有資產管理,統計;協調各科、室、場工作,督辦有關工作等。
科研管理科主要負責科研計畫及組織實施,儀器設備登記管理,科普、科技信息和網路,科技刊物,科研成果和智慧財產權管理,國內外科技交流合作,組織漁業規劃編制行業標準制訂;承擔農業部“漁業行業職業技能鑑定站”職能等。
捕撈資源加工研究室主要負責海洋、淡水漁業資源調查與評價,漁業資源增殖、人工漁礁,海洋捕撈和遠洋漁業,漁具漁法、助漁助航和通訊設備研究與套用,水產品綜合加工、安全管理等技術研究,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等。
海水養殖研究室主要負責海水養殖新模式、新品種、新設施、新技術研究開發,海水養殖環境容量、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研究,海水養殖病害疾病監測和防治等。
淡水養殖研究室主要負責淡水養殖新模式、新品種、新設施、新技術研究開發,淡水養殖環境容量研究,淡水養殖病害疾病監測和防治等。
海水水產良種場主要承擔“國家級南美白對蝦遺傳育種中心”、“國家級海水良種場”、“國家對蝦育苗星火產業帶”辦公室和“水產科技110服務站”等職能,水產良種引進、保種和育種技術研究開發,協助制訂省級水產種苗管理條例、有關品種種質標準,轉化科研成果,技術示範、推廣、諮詢,漁用物資供應等;為本所有關科研項目實施提供條件。
熱帶海水養殖技術重點實驗室主要承擔“海南省熱帶海水養殖技術重點實驗室”、“ 海南省熱帶海水養殖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部“漁業環境污染事故調查站”等職能,熱帶海水養殖技術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水產養殖病害檢測防控,漁業環境監測保護,水產生物製劑和疫苗研製等;為相關科研項目提供測試條件。

承擔項目及獲獎情況

在多年的科研與規模化生產過程中, 我所累積並掌握了大量的工作經驗與第一手資料,為進一步推進水產業的科研生產工作做好了充分準備。其中承擔的省部級科研項目有:軍曹魚、千年笛鯛、黑鯛、半滑舌鰨、卵形鯧鯵、石斑魚、寬額鱸等人工育苗及養殖技術研究項目;斑節對蝦、南美白對蝦、龍蝦、青蟹育苗及養殖技術研究項目;九孔鮑、耳鮑、皺紋盤鮑、方斑東風螺、馬蹄螺等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技術研究項目;海域水產資源調查及鮪魚延繩拖釣試驗、刺網試驗、魚類釣刺試驗等資源調查項目和漁具漁法試驗及調查項目。此外,我所還多次承擔海南省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及產業技術培訓等公益類項目,直接且有效地促進我省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了海洋漁業的科技進步,提高了勞動者的綜合素質。
在上級領導部門的正確領導與大力支持下,我所協同多方兄弟友好單位全方位、深層次的開展各項科技攻關及生產套用工作,建省以來,本所先後共取得35項科研成果和獎項,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9項,其中國家級成果6項、省部級一等獎7項。
此外,本所還多次被評為全國科技下鄉活動先進單位和省科研先進單位。其中省科技廳曾先後授予我所“科研體制改革創新獎”、“對外科技交流貢獻獎”和“科技下鄉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

命名情況

“海南省南美白對蝦引種育種中心”;
“國家級水產良種場”、“海南省南美白對蝦病害監測站”、“南美白對蝦遺傳育種中心”(國家農業部);
“農業綜合開發高新科技示範基地” (國家農綜辦);
“海南省熱帶海水養殖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
“國家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範推廣基地” (國家外國專家局);
“國家星火計畫 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模式示範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星火計畫辦公室)
“海南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省海洋與漁業廳);
“海南省熱帶海水養殖技術重點實驗室”、“海南省熱帶海水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省科學普及基地” 、“海南省星火科技專家大院 水產分院” (海南省科技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