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是方言“浮沉”的諧音
《湄洲報》有關莆田地名爭議的文章,一般都引經據典,從古文、古字、古詞上面做文章,但都說不出是什麼時候,怎么產生“莆田”這個地名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卻忽略了莆田廣泛流傳的古老的美麗傳說,就是“沉七洲(七洲洋),浮莆田”和“東京浮,莆田沉”的傳說。在這個民間傳說里,關鍵問題在“浮”和“沉”上,大量的史實早已證明,莆田平原的南北二洋是從海里“浮”出來的,就連壺公山不也是從海里“浮”上來的嗎。因而,可以說,“莆田”是從方言“浮田”演變而來。“浮”的方言讀Pu和漢語“莆”(Pu)同音,“莆”是“浮”的諧音。這從別的地名變化中也可以找到佐證,比如忠門文甲,方言仍叫“門夾”,古書記載也叫“門夾”,為什麼變成現在的“文甲”呢?這是因為“門”和“文”方言同音(muai),“夾”和“甲”漢語同音(Jia)。從“門夾”變成“文甲”的文甲二字,無論從何解釋,都沒有實際含義,但“門夾”的含義就比較明了,因為沿海的船民稱湄洲島和莆禧半島之間的海域叫“大門”,而方言裡稱房屋大門兩邊叫“門夾”,所以“門夾”的地名含義很清楚。
我認為,要了解莆田地名的來歷,不能不考慮到莆田是從興化灣“浮”出來的這一地殼變遷的重要史實。如果從有歷史記載的莆田縣置的幾置幾廢的原因是水淹來推斷,莆田也正是方言“浮沉”的諧音,水淹為“沉”,水退為“浮”。(張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