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張坂鎮歷史悠久。考古發現,3000多年前就有一支 原始部落在惠安的土地上聚居、生息、繁衍。唐·垂拱二年(686年),泉州郡城黃守恭分次子黃紀於黃田,即今之張坂鎮後邊村前近0.5公里之地,成為惠安黃氏的祖籍地。清·洪昆《獺江新考》曾這樣記載獺窟島(又名浮山):“唐、宋、元間,居民稠密,人皆事於通洋,遂為舟車輸運津頭,稱富盛焉。” 張坂地區在唐代中後期,已成為閩南地區開發時間比較早,人口較多,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各村譜史記載表明,張坂鎮的大部分村莊始建於宋、元期間,而後邊、浮山等地的村落寺廟,則建於唐代中葉。
【地名含義】浮山有三個地名來歷說法(浮山、獺窟、獺江)。
一、浮山:據載:唐朝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浙江省杭州靈隱寺慧遠禪師雲遊南下衣缽渡海來到這海島東山南麓建一座寺廟寺建成後要命何名一時難定但是這海島四面皆海受波浪衝動,恍若浮懸海中,於是就稱“浮山寺”,浮山這個地名也由此得名。
二、獺窟: 相傳有兩種說法:①堪輿家以地形像獺窟故名。②宋元時期,此地漁業興盛海運交通發達,船舶眾多,水獺常在礁石間窟窿中出沒,此地名又稱獺窟,沿續至今同時也傳播海內外。
三、獺江:清康熙年《獺江新芳》作者洪昆有段記述:是年邀友人遊覽故里山川登高而望認為獺窟地形不像獺,有意易名一時難定,又思其祖輩洪鍾以品行文學聞名於世,時人稱獺江先生,於是把獺窟更名為“獺江”。(洪鍾字希聲號獺江明洪武年間安溪訓導)。
獺江這個地名也延續至今,現國小、中學、老人協會都以獺江命名。
【歷史沿革】
明、清年代屬泉州府惠安縣二十六都獺窟鋪設巡檢司獺窟城,民國時期屬群獺鄉後屬青山鄉。初編8個保再編為5個保又編成3個保設連保主任以後編為一個保下設甲長。
1949年編制為惠安縣青山鄉浮山特編保,解放後編制1949年10月成立浮山鄉人民政府屬惠安第四區公所1953年屬第六區公所,1955年屬崇武區公所,1958年撤銷拼鄉成立惠安縣浮山鄉人民委員會,為全縣29個鄉之一。1958年9月拼入飛躍公社,1961年稱東岺公社均稱浮山管理區,1962年分屬崇武公社成立浮山大隊,分設浮山漁業社,浮山運輸社,浮山海帶養殖場。
1970年7月1日前浮山建海堤通大陸改為七一大隊,1974年拼入張坂公社,1975年下半年復名為浮山大隊,1984年改為浮山村民委員會直至現在。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地處惠安東南沿海突出部泉州港側,是惠安縣最大的海島。它北頻崇武海面,南峙石獅祥芝水域,西通泉州港口東側汪洋大海,與台灣海峽僅一水之隔。原是孤島1970年在島上西部建造兩條南北兩端跨海連陸的千米長堤使得千年孤島連大陸十裏海峽變通途。
【人口、土地面積】
浮山村土地面積2.30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
【海上交通】
明代通行海洋群島清代通行台灣各地曾是興盛時期。清末民初通行閩浙沿海直至山東青島煙臺等港口更頻繁。民國時期同樣通行閩浙沿海汕頭上海,台灣也到達。解放後通行閩浙廣東汕頭江蘇上海等港口大商埠運載國家貨物更為繁榮。
【陸上交通】
1970年以後浮山海堤建成連線大陸,陸上交通暢通風雨無阻,可以日夜兼程通往城鄉各地。
1984年以來又開通往惠安泉州廈門客運班車來往更加便利。現在每天半小時有惠安—浮山客運班車從南堤經過,又有每天上午、中午傍晚廈門—浮山客運班車從北堤經過還有東橋—泉州客運班車每天15分鐘就有車輛,從浮山南堤外沿海大通道經過,其地貨車、機車、腳踏車來往不絕。
【碼頭建設】
2004年惠安縣政府投資480萬元在獺窟後茂垵風爐山突出部吟咀礁,建造浮山二級碼頭又是陸島交通碼頭。長度120米,引堤40米,2004年漁港陸島交通碼頭建成既是船舶停港的避風良港,又是貨物運輸裝卸的轉運站,有關碼頭通路交通正在籌建。
【教育方面】
現村中有獺江國小一所在校學生500多人,幼稚園100多人。獺江中學一所,在校學生300多人,兩所學校曾多次評為優秀先進單位和多項獲獎。學校基礎設施也不斷改善,教育事業向前發展。
【歷史人文】
清康熙成子(1708年)《獺江新考》作者洪昆有載:“考唐宋元年間居民稠密人皆處於通洋遂為舟車輸運津頭稱富庶焉……”。
又載“當明之世,人益眾家益富、戶口計萬,均無貧泛者,士庶之家各置鉅艦采捕環江而陳帆元間隙蓋數千也。
相傳說法:
明代通行南洋尤為興盛,清代通行台灣更為繁榮清光緒七年(1881年)設海關關卡時稱泉州常稅局獺窟分局。
清光緒九年(1883年)有對拖漁船80多對(160多艘)海運商船150多艘曾有“崇武百家姓獺窟萬人丁,日來滿海帆影,夜裡島上萬燈”或云:“日出千桿旗夜來萬盞燈”全獺窟銀祥其是從漁船來起基等俗語流傳。(起基意即發家)說明當時興盛時期。
1945年8月抗日勝利,台灣光復再度繁榮,當時倖存的有漁船、海運商船50多艘一併轉向通行台灣運輸貨物來往朝發夕至源源不斷,極為繁榮有獺窟小台灣之稱這句話流傳。
【下級組織】
下轄:西峰、西斗、荷石、茂林、東峰5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
【郵政編碼】362123
美食
浮山村處閩南一帶有許多美味的海鮮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魚簽
獺窟島盛產精製的魚簽、魚餅,既酥又脆,質佳味香,遠近馳名,暢銷海內外。這種魚製品,獺窟島上家家戶戶都能製作,近幾年來已出現許多製作和銷售專業戶。一些合股經營獺窟魚餅、魚簽的行業專業戶,產品已遠銷香港,澳門、呂宋等地區。獺窟魚餅、魚簽作為贈送親戚朋友的禮品,深受喜愛。
以前的獺窟魚簽、魚餅是由手工加工而成,七十年代後轉為機械操作。其製作方法簡便:以鮮雜魚為原料,棄頭尾和內臟,將純魚肉經機器磨碎成漿,然後配上精白地瓜粉(一斤純魚約配半斤地瓜粉),摻水,配上適量的食鹽和味素,碾到一定厚度,然後放入鍋中,蒸熟,冷卻後,再切成細片,放在竹篩里或石板上,曬乾後即可食用,這就是魚簽。魚簽作為食品佐料,質甘味美,實為席上佳肴。
若將碎魚肉捏成一團團的小塊,並選用橢圓形的平滑小石塊捶磨堅實,將形狀似圓餅的魚肉放在鍋里蒸(炊)熟,曬乾,就是“魚餅”。
油炸獺窟魚簽、魚餅入口酥脆,色香俱美,是宴席上一道美味、爽口的小吃。但當日食用為佳,隔日受濕質景較差,如果收藏好可存放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