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畫舫離筵樂未停

浣溪沙·畫舫離筵樂未停

《浣溪沙·畫舫離筵樂未停》是近代文學家王國維所作的一首詞作,被整理收錄在王國維的《人間詞》甲稿之中。詞上片寫作者宴席時的情境,詞的下片寫作者宴席後的所思所感。詞中富有更凝重深廣的情致,主題不斷深化,由眼前別離之痛苦,升華至整個人生命運的慨嘆。這首詞以時空切換的手法來描寫離別,現實與理想的對比,實與虛的對比,表達了人生的悽苦以及對未來的迷茫和徘徊。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浣溪沙

畫舫離筵樂未停,瀟瀟暮雨闔閭城。那堪還向曲中聽。

只恨當時形影密,不關今日別離輕。夢回酒醒憶平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此調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②畫舫(fǎng):裝飾華美的遊船。

③離筵(yán):餞別的宴席。

④瀟瀟:形容雨聲。

⑤闔(hé)閭(lǘ)城:蘇州的別稱。亦作“闔廬城”。

⑥形影密:謂關係親密,總不分離。形影,人的形體與影子。

⑦日:《王國維遺書》作“朝”,《甲稿》及《王忠愨公遺書》皆作“日”。

⑧別離輕:謂輕易別離。

白話譯文

黃昏時節的風雨籠罩著全城,船舶上錢行的宴席還沒有結束。風雨聲中的闔閭城,這些樂曲讓人不忍傾聽。

只怪當時和朋友們走動得過於密切,才導致今日的離別如此痛苦。當宴會結束,我酒醉微醒時,回想平生所歷之事,不由得心生感慨啊!

創作背景

1905年11月,羅振玉以父喪辭江蘇師範學堂監督事,王國維不久亦辭職歸里。1906年詞人即將離開蘇州,北上進京,友人為其設宴錢行,傷感的離筵上,詞人填了這首詞,當為送別羅振玉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詞上片是寫離開蘇州時餞別酒宴上的情景。“瀟瀟”兩句:典出白居易《寄殷協律》詩:“吳娘暮雨瀟瀟曲,自別江南更不聞。”白居易自註:“江南吳二娘曲云:‘暮雨瀟瀟郎不歸。’”白居易是感嘆自從離開江南後,再也聽不到吳娘婉轉纏綿的歌聲了。這首詞變用其意。作者跳躍過“酒趁哀弦,燈照離席”的等待,跳躍過“執手相看淚眼”的留戀,把滿腔悲苦都傾瀉在對造成離別痛苦之原因的追究和檢討上。

詞下片聯語寫羅、王交往關係,是這首小詞的高潮,也是詞中離別之悲的極致。昔人離別怨天怨命,怨雨怨風,而作者在這裡卻別出心裁,把離別的痛苦歸罪於當初不該與對方建立了如此親密的友誼。“既有今日,何必當初”兩句乃是一種“反語”和“憤語”,是今日不得不輕易離別的悲痛竟導致了對當日相知相識之樂的否定。“憶平生”,其中自有深意,憶自己八年間,由於羅氏的賞識、扶持,才能在治學的道路上猛進。對羅氏的感激之情,只是含意未伸罷了。末句深化主題,由眼前別離之痛苦,升華至整個人生命運的慨嘆。

這首小詞完全是寫離別之意,從一個離別的事件引向了《人間詞》所追求的那種反映人生和反映哲理的層次。詞中寫夢醒之後的感覺,這往往有一種對人生的反省和了悟。

名家點評

中華詩教學會會長陳永正《王國維詩詞全編校注》:此詞淡語深情,“只恨”、“不關”二虛詞尤委曲有致。

上海治中女子中學校長陳乃文《靜安詞序》: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能使宋人墜緒,絕而復續。

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1927), 近代歷史學家、金石學家。字靜安,又字伯隅,號禮堂,又號觀堂,浙江海寧人。1901年秋赴日留學,不久病歸,相繼在上海、南通及蘇州任教。1922年應聘為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通信導師。1924年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1925年任退位清帝的南書房行走。早年從事文學研究,辛亥革命後隨羅振玉旅居日本京都,並在羅的影響下轉治經史金石之學。對於甲骨文、金文和簡牘研究均有貢獻。提倡二重證據法,強調以地下的文字資料與文獻材料互相印證,具有開創性。主要著作收入《觀堂集林》、《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