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白塔鎮

白塔鎮位於博山區北郊,鎮機關駐地白塔村距博山區政府所在地5公里,北與崑崙鎮交界,西與域城鎮接壤,東與西河鎮毗鄰,南與夏家莊鎮相連,205國道橫貫全境。

歷史沿革

白塔鎮白塔鎮是由建國前原萬山、飲馬、白塔、大莊等鄉組成,歸淄川縣萬福鄉管轄。建國後,白塔、大莊鄉歸淄川縣崑崙區管轄。1950年3月,淄川縣崑崙區改為第四區,隸屬關係不變。1956年11月萬山鄉、飲馬鄉、白塔鄉合併為飲馬鄉。1958年8月撤銷飲馬鄉、焦莊鄉,飲馬鄉及原大莊鄉管的大莊、小莊、梁家莊3個村共17個村劃歸崑崙人民公社,1962年2月原飲馬鄉、大莊鄉所轄的17個自然村由淄川區劃歸博山區並成立“海眼人民公社”(以下簡稱海眼公社)。

1963年10月,海眼公社機關由大海眼村遷至國家村村西,1973年遷至白塔村村北。1982年1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以魯政發[1982]153號檔案批准,將海眼公社更名為白塔人民公社(以下簡稱白塔公社)。1983年10月,經博山區人民政府批准,白塔公社更名為白塔鄉。1984年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以[84]魯政函60號檔案批准,更名為“白塔鎮”。

1994年4月,掩的、趙莊、簸箕掌三個村由域城鎮劃歸白塔鎮。是年6月,貫徹博發[1994]36號檔案,李家鄉所屬小南峪、銅井、柳溝、平安峪及石門鄉所屬吳家宅、行者峪、下惡石塢等七個村,分別合併到白塔村、小莊村、趙莊村、國家村、小海眼村、飲馬村、掩的村。

資源優勢

白塔鎮白塔鎮境內多山地丘陵,地形東高西低,東西最大距離7.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8公里,總面積為3893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90.3公頃。主要山脈大奎山是白塔鎮與崑崙鎮的界山,最高海拔481米。主要河流有孝婦河、渭楊河、石溝河、東河,境內流長14.3公里,流域面積為4.9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地瓜、花生、大豆等,全鎮植被面積1850公頃,覆蓋率46%。全鎮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42309人,其中農業人口3525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9.76‰。

1980年總產值為1091.71萬元,2000年為27.28億元。機械、化工、建材、礦產構成白塔鎮主導產業;八公里機電泵業市場、裝飾材料市場、蔬菜批發市場、鋼材交易中心、陶瓷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構成了白塔鎮商貿流通主體;白塔工業園、萬山新材料基地構成了白塔較為集中的產業群帶。擁有水泵、板簧、耐火材料等一批傳統產品和高純碳酸鋇、碳酸鍶、高純氧化鋁等一批高科技產品。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441萬元。

強鎮由來

白塔鎮農村經濟總收入位於全市先進鄉鎮行列。全鎮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齊魯鄉鎮之星、山東省民政工作全優鄉鎮、省級體育先進鄉鎮、淄博市經濟強鎮、淄博市小康示範鎮、淄博市六好鄉鎮黨委、淄博市模範鄉鎮人民政府、淄博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鄉鎮、淄博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先進單位、淄博市黨員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淄博市老齡工作先進單位、淄博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單位、創國家衛生城市先進單位、淄博市幼兒教育示範鄉鎮、九年義務教育示範鄉鎮、成人教育示範鄉鎮、淄博市教育強鎮、淄博市個體私營經濟先進單位、淄博市科技明星鄉鎮、淄博市十佳衛生鄉鎮等,另有其它市級及博山區單項表彰27項。

經濟發展

白塔鎮第一產業1947年進行土地改革,1972年糧食總產量496.48萬公斤,1976年糧食總產量567.6萬公斤,200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15.5萬公斤。白塔鎮境內多丘陵。多年來一直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工作重點。1957年興修“國家水庫”一座,塘壩3個,打大口機井47眼,打深井17眼,修主幹水渠1.6萬餘米。1973年,在孝婦河兩岸修築河堤20公里,移土田400餘畝。1996~1997年,投資100多萬元,完成了孝婦河的清淤,完成了對國家水庫、東萬山村東山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水利工程完成率和使用率均達100%。1996年大力推廣科學種田,全鎮噸糧開發面積達到5000餘畝。1997年後,以科技興農為先導,深入開展“科技效益年”活動;1998年突出抓了農田“三灌”工程,飲馬、大莊、國家等村對2500畝農田實施了“噴灌”,在全區率先通過了市區驗收,全鎮的水井及灌溉全部實現了機械化。200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15.5公斤。

“七五”期間至“八五”期間,注重特色發展,積極開發蔬菜生產基地,引進蔬菜新品種,初步建成了掩的、趙莊、因阜、國家、大海眼五個蔬菜生產專業村。1997年著力抓城郊“菜藍子”工程,到1998年已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352個,種植面積達236.2公頃,年產蔬菜148.72萬公斤。其中在趙莊村建成農業“高科技示範園”一座,總投資700餘萬元。2000年被淄博市評為“淄博蔬菜系統先進單位”。建成了趙莊、小店、掩的等果生產基地7800餘畝,植樹120萬株。1996~1997年實施了“三大工程”(即“千畝紅葉”工程,“萬畝園”工程,“山林公園”工程),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綠化、美化水平。1997年開始,西阿村實施“銀杏園”工程,植樹5萬餘株。畜牧業方面擴大規模養殖,加快畜牧養殖基地建設。至1997年已發展到養牛場73處,牛飼養量達300多頭;養豬場24處,豬存欄量達5880頭,肉蛋奶產量達234噸。1998年,白塔新建養豬場一處,引進美國新品種豬,每年出欄達300餘頭。1999年,北峪村投資130萬元,建養鹿場一處。特種養殖開始興起。

白塔鎮第二產業建國初,白塔鎮僅有煤炭、石灰窯、青磚窯及少數村的幾座紅爐,均是私營手工業。後來,全部改為隊辦副業。1962年4月,成立第一個鎮辦企業海眼公社制修廠。196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修繕隊(建築隊),鎮村企業迅速發展。1970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工業辦公室(簡稱海眼工辦),管理全鎮的鎮村工業。197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拖拉機站,1977年3月成立工業陶瓷廠,1979年7月成立博山鋇鹽化工廠,1984年7月成立博山酒廠(原博山飲料廠)。1985年鎮辦企業發展到17家。70年代紅磚生產是白塔鎮村辦企業的支柱企業。80年代初,水泥製品再度興盛,西阿、小海眼、國家、白塔等村,建起了水泥製品廠,鎮辦企業博山水泥制管廠建成投產。90年代以後,白塔鎮個體私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截止1997年底,全鎮的私營企業達到176家,個體工商戶達到474家,註冊資金達6500餘萬元,年創產值4.3億元,利稅達345萬元。私營經濟占全鎮經濟總量的七分之一,占全鎮總稅收的18%。形成了以機械製造、汽車板簧、化工、流通服務業為主的個體私營企業群。1998年成立了白塔鎮個體經濟協商管理委員會,大力支持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是年開發建設了占地80畝的“白塔鎮私營企業工業園”第一期工程,出台了優惠措施,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內部環境。當年博山化學廠、博山外貿汽車板簧廠等率先進園建廠,投資380萬元,占地25畝,翌年竣工投產。1998年全鎮11項重點技術項目中,私營企業占4個,博山區的十大私營企業納稅大戶中,白塔鎮有7家。1998年底,私營企業及個體商戶已達821家(其中私營企業276戶、個體工商戶545戶)。是年白塔鎮被淄博市評為個體私營經濟先進單位。1999年私營企業戶和個體工商戶分別比1998年增加了82和111戶,個體私營經濟占全鎮總產值的40%。

第三產業建國前,境內只有大海眼、趙莊、北萬山三個村有集市,主要是對農產品進行交易。各類店鋪不過十餘家。建國初,大海眼村發動民眾入股,於1956年首家辦起了供銷合作社。1959年後,相繼成立了飲馬供銷社、大莊供銷社、北萬山供銷社,集體商業日益擴大。1978年以後,張博公路白塔路段兩側興起了以飯店、日用百貨、五金為主的個體商業。1985年,個體工商戶發展到76戶,從業人員236人,註冊資金3.72萬元。1992年3月,成立了白塔鎮城鎮建設委員會,按照城鄉建設規劃,對張博公路白塔境內的八公里路兩旁進行了開發,建商品房18萬多平方米,招經商戶1253戶,各類服務網點351處,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367萬元,初步形成了商業一條街。1993~1995年先後建成的白塔、萬山、國家、飲馬、大海眼等集貿小市場日益活躍。以“八公里機電泵業市場”為基礎,在張博路沿線逐步建成了“小商品批發市場”“裝飾材料市場”“蔬菜批發市場”“軸承機電市場”等專業市場。2000年,白塔鎮黨委、政府經過多方面考察論證,對已經建成而閒置的“博山農貿市場”進行盤活、改造,建成了全區最大的鋼材交易中心,盤活閒置資產6000萬元,年交易額達到5000萬元,年創利稅500萬元。

特色產業

白塔鎮1、白塔鎮支柱產業:機械行業,主要以板簧、水泵為主。2000年底,全鎮共有板簧生產廠家119家,水泵生產廠家76家。

2、專業村:多年來,全鎮各村都因地制宜,發展各自的特色行業,形成了一大批有地方特色的專業村。如石佛“童裝專業生產村”、簸箕掌“肉食專業生產村”、因阜“韭菜專業村”、趙莊“蔬菜生產基地示範村”、東萬山的砂鍋等,都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3、高科技農業:在全鎮實施“一園十點”工程,湧現出了一大批高科技農業示範小區,如博山區高科技示範園、北萬山冬季農業示範小區、西阿銀杏示範園等。截止2000年底,全鎮共建成各類大棚400餘個,規模養殖場90餘處。先後引進迪卡豬、小尾寒羊、梅花鹿等養殖新品種8個,美國凱特杏、日本櫻桃西紅柿、以色列五彩椒等蔬菜新品種16個以及黑寶石李子、冬棗等果樹新品種12個。

事業發展

白塔鎮文教科技

1932年,境內僅有一處國小--淄川縣第十一國小(在白塔村),學生120餘人。1949年興辦了四處公辦學校,在校生700餘人。建國初,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幼兒教育、普通教育、業餘成人教育全面展開。幼兒教育方面:1988年,全鎮17處幼稚園全部達到市級標準。1997年發展到20處,在園幼兒1438人。1995年5月,白塔鎮被省教委、省衛生廳、省總工會、省婦聯表彰為“全省學前教育先進集體”;1996年5月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評為兒童少年工作先進集體;1997年10月被淄博市表彰為“學前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普通教育方面:1964年全鎮有國小16處,在校生1362人。海眼農業中學(簡稱海眼農中)一處,在校生120餘人。1969年,全鎮有13處國小戴帽國中(即國小設有國中班),海眼農中改為只招收高中生。1977年8月成立海眼農中萬山分校(後改為萬山中學),招三個班,112人。1979年8月成立“鳳凰山中學”。1982年8月,白塔鎮所有國小全部撤掉國中班,將其併入海眼農中及萬山中學。1984年8月,海眼中學改為白塔第一聯辦中學(簡稱白塔一中);萬山中學改為白塔第二聯辦中學(簡稱白塔二中)。1988年7月鎮政府投資60萬元在白塔一中建成容納24個班的教學樓,合併三處中學為“白塔中學”。1991年白塔鎮通過了淄博市九年義務教育達標驗收,並被評為優秀鄉鎮。

1987年,成立鎮科學技術領導小組,各村建立農民科普研究會。1989年,改為白塔鎮科學技術協會。13年累計下撥科普開發經費達30.8萬元,占全鎮國民經濟總支出的1.8%;舉辦各種類型的技術培訓班、學習班、演講會52期(場次),培訓人員達6000餘人次,培養農民技術員140餘人。1995年9月,白塔鎮實施“人才工程”,委託天津大學為白塔鎮招收一個大專班,培養大專生43人,並接納大學畢業生28人。1986~2000年15年間,建科技示範村6個、示範戶66戶、培養科技帶頭人281人;辦農民技術夜校20處,示範基地8處,面積達20公頃。1995年8月,被命名為齊魯鄉鎮之星。1996年被淄博市表彰為科技明星鄉鎮。1998年8月,白塔鎮與山東農業大學聯合建立教育科研示範基地。2000年被博山區評為“農業科技先導示範特色鎮”。

白塔鎮白塔鎮文化底蘊豐厚。數千年來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鑼鼓、龍燈、旱船、獅子、曲藝、彩燈、舞蹈、石雕等民間藝術豐富多彩。建國後,文化生活更加活躍和繁榮。1968年3月,建立鎮廣播站。1975年9月成立鎮電影隊。1977年6月,成立鎮文化站。1986年全鎮有業餘文化創作人員7人,民間藝術表演隊15個、3000餘人。1996年被評為市級“文化先進鎮”。1996年,投資50餘萬元,開始實施“光纜入村工程”,到2000年,光纜普及率達到100%,接收電視頻道40餘個。1995年成立美術、書法、攝影愛好者協會,建文化大院20個、文化專業戶5戶、圖書室10處,圖書存量2.8萬冊,科技錄像帶61盤。1984~2000年舉辦各種畫展22次,展品800餘件,其中20件作品參加省展覽,84歲高齡的孫士忠先生的書法作品獲省級二等獎。1997年被淄博市評為“社會文化先進集體”。

建國前,境內的醫療條件較差,只有7名中醫,5個較大的村莊有中藥鋪。1984年10月,飲馬村新建了“飲馬診所”,以西醫為主,有三名醫生。1963年8月成立了“海眼公社衛生院”,1964年6月,各村建立衛生室,開始實行合作醫療。1975年8月“海眼公社衛生院”遷址白塔,更名為白塔鎮醫院。建門診、病房樓各一幢,醫務工作人員53人,病床50張。1988年,投資20萬元,進行擴建整修,設立內、外、婦、兒、牙、中醫等科室。1995年普及農村初級衛生保健,並通過省市檢查組的檢查驗收。1996年貫徹實施衛生體制改革,在鎮衛生院實行競爭上崗,推行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全鎮19個村衛生室全部達到了甲級衛生室的標準。鎮村全面推行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對65名鄉村醫生進行了考試、考核錄用。1997年12月,被淄博市授予“十佳衛生鄉鎮”。計畫生育常抓不懈,2000年全鎮人口出生率10.4‰,節育率100%,晚育率95.1%,人口自然增長率4.4‰,連續十年被淄博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1994年,博山區首批跨入淄博市計畫生育“三為主”先進行列,鎮計畫生育服務站連續三年被評為淄博市“優秀計畫生育服務站”。

自1980年開始,全鎮每年舉行二次中小學生運動會。鎮村及鎮辦企業均設有籃球場、桌球室、象棋室、檯球活動室,體育設施比較齊全。1992年,全鎮有各類業餘代表隊46個,定期開展比賽活動。參加體育活動的民眾達到3.2萬人(次)。組建老年迪斯科隊、青年健美操隊等民眾體育組織,在各村以不同形式開展活動。1992年被省體委命名為“體育先進鄉鎮”。1996~1997年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成效顯著。2000年,獲得省級“青年文明號”1家,市級“青年文明號”7家,市級文明單位7家,區級文明單位15家,鎮政府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地方名人

周仲璜(1893~1949)1893年9月出生,大海眼村人。中共黨員。1920年參加革命工作。先後在淄川區燕東國小崑崙兩級國小從事教育工作,1922年12月任崑崙兩級國小校長,經鄧恩銘(中共一大代表)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該地區加入黨組織最早的黨員之一。1927年,他帶領部分進步學生赴延安。1944年,受組織派遣打入國民黨內部,在國民黨政府和閆錫山政府任教育長、縣長等職,1945年調到陝西寶雞任縣長。1949年2月他身份暴露,在寶雞被國民黨秘密殺害。

韓其誥博山區白塔鎮北萬山村人。1941年1月生,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歷。1966年9月參加工作,1967年9月,任淄博潛水電泵廠技術組長、生產組長、革委會主任、黨支部副書記、廠長(工程師);1981年9月,任博山區經委副主任、區工業公司副經理,黨委委員;1984年2月,任中共博山區委副書記、博山區人民政府區長;1990年2月,任山東省陶瓷公司黨委書記(副廳級);1994年4月,任中共淄博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副廳級待遇);1996年3月至今任淄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曾被選為淄博市五、六、七次黨代會代表,市七、八、九、十屆人大代表。

王翠珍女,漢族,1945年4月生,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北峪村人。1968年7月參加教育工作,先後在北峪國小、萬山中學、白塔中學(現改為博山八中)任化學教師。於1999年退休。在31年教學工作中,取得了優異成績。1991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1992年被淄博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設淄博三等功。1991年、1992年、1993年被授予全國國中化學競賽園丁獎,1992年評為山東省勞動模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