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包裹體[地質學名詞]

流體包裹體[地質學名詞]
流體包裹體[地質學名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在礦物形成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使正在形成(或形成後)的礦物產生各種晶格缺陷,被礦物圈閉於這些缺陷中而保留、保存下來的介質就是流體包裹體。流體包裹體代表了地質時代中形成各種礦物、岩石、礦床時被留在其中的地質流體,從中可以得出各種礦床和岩石的形成條件,及石油天然氣的貯藏、遷移、演化資料,其研究廣泛套用於礦床學、石油地質學、變質地質學等領域。

定義

流體包裹體[地質學名詞] 流體包裹體[地質學名詞]

在礦物形成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使正在形成(或形成後)的礦物產生各種晶格缺陷,被礦物圈閉於這些缺陷中而保留、保存下來的介質就是流體包裹體。

流體包裹體的研究基於三個基本假設:

均一體系:包裹體形成時,捕獲在包裹體內的物質為均勻相。

封閉體系:包裹體形成後,沒有物質進入或逸出。

等容體系:包裹體形成後,包裹體的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1.

均一體系:包裹體形成時,捕獲在包裹體內的物質為均勻相。

2.

封閉體系:包裹體形成後,沒有物質進入或逸出。

3.

等容體系:包裹體形成後,包裹體的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當然,最近的研究表明,也有非均勻體系捕獲的包裹體存在,但研究方法較為複雜。

流體包裹體可分為原生包裹體、次生包裹體以及假次生包裹體,

原生包裹體因捕獲的是形成該主礦物的母液,因此它的成分和熱力學參數,反映了礦物形成的化學環境和物理化學條件的特點。

次生包裹體是後期裂隙進入的熱液在重結晶過程中被捕獲,常沿癒合的裂隙分布。

假次生包裹體是晶體生長過程中由於某種原因,晶體發生破裂或形成蝕坑,成礦母液進入其中,經封存癒合形成的包裹體。由於晶體的繼續生長,這種包裹體分布在晶體內部。沿癒合的裂隙分布但不切穿整個晶體。

套用

流體包裹體[地質學名詞] 流體包裹體[地質學名詞]
流體包裹體[地質學名詞] 流體包裹體[地質學名詞]

流體包裹體是地質時代中形成各種礦物、岩石、礦床時被留在其中的地質流體的樣品 ,代表著古流體的形成條件和成分特徵,通過對其定性或定量分析可解釋地殼乃至地幔中流體參與下的各種地質作用過程,可以得出各種礦床的形成條件和成礦流體特徵,及石油天然氣的貯藏、遷移、演化資料。此外,通過研究古老海相地層中的流體包裹體,還可以開展關於古海水、古氣候等方面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