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澧水大橋

津市澧水大橋

1989年12月15日,成為津市城建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津市人民翹盼已久的澧水大橋,終於勝利建成通車。 與此同時,1957年8月首航的津市輪渡和1978年12月開渡的津市汽渡同時“壽終正寢”,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1983年剛剛完工的澹津路,成了大橋引橋的基礎,為修大橋,津市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如南區城交公司大樓的消失等,全市共徵用土地15.18萬平方米,拆遷房屋2萬平方米。

簡介

該橋是全國首創的剛性梁,柔性墩公路大橋,位於湖南省北部津市市區觀音橋,總計21個墩台,全長752.37米。橋式為6×25米T型預應力簡支梁(引橋)+(88+135+88)米三跨預應力砼鋼構(主跨)+11×25米T型預應力簡支梁(引橋)。下部結構採用鑽孔樁基礎,擴大基礎。1986年10月開始修建,1989年12月建成。1995年獲中鐵工程總公司優質樣板工程獎,1996年獲鐵道部優質工程二等獎。

歷史

1989年12月15日,成為津市城建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津市人民翹盼已久的澧水大橋,終於勝利建成通車。與此同時,1957年8月首航的津市輪渡和1978年12月開渡的津市汽渡同時“壽終正寢”,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1983年剛剛完工的澹津路,成了大橋引橋的基礎,為修大橋,津市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如南區城交公司大樓的消失等,全市共徵用土地15.18萬平方米,拆遷房屋2萬平方米。澧水大橋陪著我們走過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經歷了幾次特大洪峰,但它依然屹立在那裡,橫跨澧水南北兩岸。

事件

2010年5月30日晚,澧水大橋北引橋西邊旋梯突然發生坍塌,雖無人員傷亡,但已經預示著橋體整體架構開始發生變化,20多年過去了,原先設計的載重量已大大低於如今過往車輛的載重量,這從今年大大小小的橋身橋面修補工程就可得知,如橋體欄桿的破損修補、南北引橋的地面破損情況等等。津市市澧水大橋自從1990年通車至今從沒有對橋整體進行檢修,最多只是鋪柏油路面和引橋路面硬化,根本沒有對橋體的質量進行檢查,昨晚的事故應該為我們敲響警鐘,津市市澧水大橋該維修了,而且是要大修,不然會有更加嚴重的後果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