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頸腐病

洋蔥頸腐病,稱蔥腐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異名:B. aclada Fresen該菌產生大、小兩種類型分生孢子。

簡介:

中文病名 : 洋蔥頸腐病
英文病名 : Onion neck rot
病原類別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 : 病原Botrytis allii Munn.稱蔥腐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異名:B. aclada Fresen該菌產生大、小兩種類型分生孢子。

形態特徵 :

大型分生孢子初無色,後變淺褐色,單胞,長圓形。大小7.5-17.5×6.3-10μm;小型分生孢子單胞,球形,直徑3微米,孢子無色。分生孢子梗褐色,有隔膜,梗頂部分枝,且分枝頂端膨大,其上著生分生孢子。
生理生化特徵 : 病菌生長適溫15-20℃。
危害對象 : 洋蔥。
分布 : 分布較廣,發生較普遍。
侵染循環 : 該菌多以菌絲體或菌核潛伏在鱗莖或病殘體上越冬,由菌絲或菌核上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病菌從葉片的傷口或枯死部位侵入、擴展,引起鱗莖或頸部發病。
發病條件 : 生長後期遇連陰雨或貯藏時濕度大,發病重。
危害部位 : 為害葉鞘和鱗莖的頸部。

危害症狀 :

先產生淡褐色大塊病斑,後內部組織腐爛,濕度大時病斑上長滿灰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後期可在鱗莖表皮下產生黑褐色片狀菌核,直徑1-5mm.貯藏期,在莖或肩部呈現淡褐色變軟凹陷斑,鱗片間有灰色霉層,最後形成許多黑色小菌核。有時與軟腐病混發。

防治方法 :

1.選用黃皮或紅皮較抗病品種。
2.實行與非蔥類2年以上輪作。
3.採用壠作或高畦栽培,避免積水,雨後及時排水,嚴禁大水漫灌。
4.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切忌氮肥過多,以免貪清徒長而染病。
5.適時採收,及時晾曬。
6.科學儲藏。儲藏溫度0℃,相對濕度65%為適。
7.藥劑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