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岸帶波浪所作的功主要表現為三方面:①由於拍岸浪的作用直接地對海蝕崖崖腳的基岩進行破壞;②侵蝕水下岸坡上的基岩;③在破浪帶和水下岸坡上搬運泥沙。在水下岸坡上,每一泥沙顆粒的運動均受兩種力的作用,即波力和重力分力,若波向線與海岸線正交,波浪作用力和重力同處於岸線的法線方向,這時若海岸帶泥沙發生運動,僅僅在垂直於海岸方向上進行,稱為泥沙橫向運動。泥沙橫向運動形成的地貌
海灘:海灘是波浪作用下形成的最主要的堆積地貌之一。近期對邊緣波理論的研究,在更深層次上揭示了波浪動力作用與海灘性質之間的內在聯繫。邊緣波是由兩列不同頻率的入射波之間的非線性作用下產生的另一頻率的波,不同類型的邊緣波,其影響形成的海灘剖面也不同。賴特和肖特(Wright and Short,1984)根據各種海灘水動力條件的差異和地貌發育特徵,將海灘剖面劃分為六種類型:消散性海灘、反射性海灘、沙壩—凹槽型海灘、韻律沙壩型海灘、橫向沙壩裂流型海灘和脊—槽型海灘。消散性海灘以平緩的灘坡為特徵,暴風浪期間,可形成 1~2 條沿岸沙壩(破波點壩);而在涌浪期間,沿岸沙向陸遷移,形成“涌浪剖面”形態。 因此,這種海灘具有“暴風浪剖面”和“涌浪剖面”的季節性變化,如美國 的西海岸和南澳大利亞的戈洛韋(Goolwa)海岸等。
反射性海灘的坡度較陡,如澳大利亞南部的布雷克肯(bracken)海灘的灘坡為 0.1~1.5,波浪直射灘面而不破碎,最後激散在灘面上,這種海灘的 灘角發育良好。
在消散性與反射性海灘之間有四種過渡類型的海灘,沙壩—凹槽型(bar-trough)、韻律沙壩型(rhythmicbar-beach)、橫向沙壩裂流型(transversebar-rip)和脊—槽型(ridgeandrunnel)。這些海灘既有反射海灘的特徵,又有消散海灘的性質,成為泥沙在破波點附近堆積的高能海灘和灘肩加積的低波能海灘的過渡類型。肖特(1980)在悉尼中沙灘上發現:波高大於2米時,發育沙壩—凹槽型海灘;波高為1.5~2.0米之間為韻律沙壩型;波高為1~1.5米之間為橫向沙壩裂流型;波高在1米以下的情況下,則發育脊—槽型海灘。這些海灘隨著波高的季節性變化,可以從一個海灘狀態演變成另一個海灘狀態。隨著裂流和沿岸沙壩的變化,灘面地貌也隨之改變,在韻律沙壩型和橫向沙壩裂流海灘,裂流充分發展並控制了地貌的演變。海灘的坡度一般隨組成物質的粒徑變細而變小,礫石海灘比砂質海灘陡、窄。此外,還與波長和波陡有關,一般來說,海灘坡度與波長成正相關、與波陡成負相關關係。
沿岸堤(灘脊):是由海灘發育而成的平行海岸的壟崗狀堆積體,屬海灘上的次一級地貌,也稱灘脊,是在開闊的岸段,激浪流在高潮水位線的堆積。沿岸堤可有數條,平行分布或相互疊置形成波狀水上階地。有寬闊的自由空間,泥沙供應豐富的岸段,沿岸堤發育較高大、較快。
灘角:在潮差較小,波浪直射海岸的海灘水上部分,由一系列平行的、向海突出的三角形小沙脊和脊間的小灣組成的鋸齒狀堆積體系稱灘角。沙脊 呈舌尖或角狀,由粗粒物質組成,脊間弓形小灣由細粒物質組成。脊的長度 幾米至幾十米,高度幾厘米至一米多。在同一海灘上,灘角的距離基本相等, 故灘角也稱為韻律地形。灘角的成因也有多種解釋,有人認為它的形成與激浪作用有關,有人則認為與沿岸流的作用有關,還有人認為與裂流作用有關。
水下沙壩:在破浪帶內的水下沙脊堆積體,其走向與海岸近於平行,這種堆積地貌稱水下沙壩。水下沙壩可有多條,其位置與波浪發生局部破碎處相當。水下沙壩在無潮或潮差小海岸發育最好,其發育與演變和暴風浪作用 有密切關係。當暴風浪向岸傳播過程中,在破波點附近常出現向海回流,在破浪處產生向岸向海水體與泥沙的相向運動,泥沙堆積在交匯點,從而形成 沙壩。水下沙壩的向岸側常發育凹槽,是波浪(尤其是卷波)破碎時侵蝕而成的。當水下岸坡坡度為10‰~30‰時最有利於水下沙壩的發育。
泥沙橫向和縱向運動形成的地貌
沙壩(堡島)—潟湖:是泥沙橫向和縱向運動共同形成的一種大型海岸類型,由沙壩(堡島)與潟湖組成,是一種組合地貌體系。沙壩(堡島)—潟湖體系是海岸的一個重要類型,約占世界海岸的13%。當泥沙的橫向運動形成的水下沙壩不斷加積或海平面下降,露出水面後就成為海岸沙壩,如果其與海岸不相連則稱為離岸堤,長度短的稱為離岸島或島狀壩。有些大型的海岸沙壩可與岸相連。離岸堤也稱堡島。離岸堤可由激浪流加高達數米高,堤頂受風吹揚,常形成規模不同的沙丘。離岸堤大小 尺度相差很大,寬度自 10 米到 1000 米不等,長几千米至幾十千米,最長的 如墨西哥灣的離岸堤,長達 1800 千米。離岸堤與陸地之間的較封閉或半封閉水體稱潟湖,常有潮汐通道與外海相通。海岸沙壩的另一個成因是它也可以由泥沙的縱向運動形成,如沙嘴可發育成沙壩。世界上大多數海岸沙壩—潟 湖海岸的形成與大洋海面上升有關,隨著海面上升,波浪對水下斜坡侵蝕並 將物質帶到岸邊堆積而形成海岸沙壩。此外,由於海面上升或陸地下沉,也可使原來的沿岸堤與大陸分離而成為離岸堤。
潟湖由於位於波影區內,水體寧靜,沉積物細,因而潟湖沿岸常發育泥灘,泥灘上可生長植物。如有小河從陸地注入潟湖,也可帶來一些陸源沙體堆積。
在一般情況下,沙壩(堡島)—潟湖常形成在中潮差和小潮差的海岸。沿岸漂流或泥沙來源比較豐富,為沙壩塑造提供物質基礎;沿海平原與陸架相毗連的坡度都比較平緩。
沙壩(堡島)—潟湖體系由沙壩(堡島)、潟湖、潮汐通道(TidalInlet) 和潮成三角洲(Tidaldeltas)——包括漲潮三角洲及落潮三角洲等主要地貌單元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