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狀況 |
化石 |
科學分類 |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下綱: 主龍形下綱Archosauromorpha 鑲嵌踝類主龍 Crurotarsi 目: 勞氏鱷目 Rauisuchia 科: 勞氏鱷科 Rauisuchidae 屬: 巨齒龍屬 Teratosaurus Von Meyer, 1861 |
模式種 |
巨齒龍 Teratosaurus' suevicus von Meyer, 1861 |
巨齒龍屬
(屬名: Teratosaurus)意為“怪物蜥蜴”,是勞氏鱷目的一屬,生存於三疊紀諾利階的德國,化石在Stubensandstein地區的Löwenstein地層發現。巨齒龍的模式標本是由克莉斯汀·艾瑞克·赫爾曼·汪邁爾(Christian Erich Hermann von Meyer)所敘述,他根據一個附有牙齒的左上頜骨,宣稱該化石與箭齒龍並非同一種動物。
之後的研究人員,例如德國的休尼博士、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以及埃德溫·爾伯特(Edwin H. Colbert),將原蜥腳下目的埃弗拉士龍的顱後部份歸類於巨齒龍,使得埃弗拉士龍被認為是種非常原始的獸腳亞目恐龍。許多20世紀的大眾書籍遵循這個錯誤,將巨齒龍敘述成最早的大型、二足、肉食性恐龍,並獵食原蜥腳下目恐龍。巨齒龍被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是侏羅紀肉食性恐龍的三疊紀祖先。
名字由來
在1985年與1986年,彼得·加爾冬(Peter Galton)與麥可·班頓(Michael Benton)分別指出巨齒龍其實屬於勞氏鱷目,是種大型掠食性主龍類,與恐龍共同生存於晚三疊紀。
在2005年由Tomasz Sulej命名的西里西亞巨齒龍( T. silesiacus),在2009年由史蒂芬·布魯薩特(Stephen L. Brusatte)建立為新屬波羅尼鱷( Polonosuch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