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泡菜韓史》內容簡介:韓國歷史也可以寫得好看,更可以說得好聽。韓國,我們中國的近鄰,曾經籠罩在冷戰迷霧下的“隱土之國”。如今,它讓我們既陌生又熟悉。陌生到從前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這個國家的存在;熟悉到大多數中國人一張口就能說出韓國某某品牌或某某韓星的名字。
韓國百餘年的發展歷程,值得玩味。那么這些年,究竟是憑藉什麼力量成就了這個民族從衰敗到興盛的跨越?
作者簡介
徐杭,網名一切如心。熱衷於韓國和日本近現代歷史研究。十年之功集於一書《泡萊韓史》。在天涯煮酒首發,短短几月,即引發無數網蟲跟帖熱議,稱其為“中國第一部通俗韓國近現代史”。新作《料理日本》亦被譽為“中國第一部通俗日本近現代史”,未完稿。
圖書目錄
楔子
上半部(1851~1945)
閡妃出世
高宗親政
漢城兵變
甲申政變
閔妃之死
江山沉日
獨立精神
下半部(1945~2000)
光復之夢
漢江奇蹟(上)
漢江奇蹟(下)
開明專制
走向民主
參考書目
……
編輯推薦
《泡菜韓史》:中國第一部通俗韓國近現代史。韓國的歷史比韓劇更吸引人,究竟是憑藉什麼力量,成就了這個民族人衰敗到了振興的跨越?
1851~2000,韓國百餘年發展歷程全面解說。
文摘
閔妃出世
一百五十多年前一個深秋的傍晚,一間四面透風的草房裡,降生了一個女嬰。女嬰的父親叫閔致祿,閔致祿是李朝掌權的大院君的老婆的
遠房親戚。在當時的朝鮮,閔家可是望族。不過,閔致祿仍是窮困潦倒,以至於在女兒八歲時,他因無錢治病而死。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對這個女孩來說,是窮人的孩子早要飯。不過要飯不是到大街上去要。閔家畢竟是望族,在城裡有錢的親戚還多得是,閔姑娘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會上一些親戚家要點錢或者米。有些親戚看她可憐,會給她一些。而有些沒同情心的親戚會用可憐而鄙視的目光掃視她一眼,然後是啥也不給,“咣當”一聲把門一關,或說聲“滾蛋”什麼的。這時候,閔姑娘只好默默轉身向別家的大門走去。
一般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在困境中磨滅了意志,變壞,還有一種是用屈辱把自尊深深埋藏在心底,鼓足勇氣,讓內心變得更加堅強、平靜。
說來也怪,造化弄人不打招呼,你想要成功需要潛伏很多年,但轉運往往卻是吸菸的功夫。閔姑娘十六歲那年,她不用再“四處尋親乞討”了,因為她被當朝的大院君看上了,馬上要當選為王妃。
大院君正在給兒子高宗李熙選妃,標準竟和周星馳演的《唐伯虎點秋香》里進華府門的競爭一樣,比誰慘。
在大院君看來,他是國王的老爸,如果兒子娶了那些家族枝繁葉茂的大家閨秀,必是會妨礙他干預朝政,所以誰處境最慘誰才夠資格。像閔姑娘這樣,老爹死了的,家中一貧如洗,沒有親兄弟姐妹罩著,靠向族人討飯過活,長相還不錯,很快就力壓群芳,成為最佳人選。
苦果往往是在不經意間釀成的,越陳就越香。如果大院君能知道這個女子日後對其命運的影響,他一定不會再相信自己的腦子是人腦。
1866年3月,朝鮮國王大婚,閔姑娘土雞變鳳凰,一躍成為王妃,就是閔妃,即明成皇后。這年她芳齡十六,老公高宗李熙十五。俗話說,女大一,抱金雞。閔妃就成了李朝的金雞了。李朝的國王大多懦弱,連開國之君都是“逃兵”。這話似有根據,但也不能完全苟同。因為以後得一直說李朝的事,所以先就李朝的誕生談一談。這還得從元朝末年說起。
中國人不起義則已,起義就是大規模的。元末,朱元璋北伐中原。而此時朝鮮是元朝的一個行省,叫“征東行省”。元朝對朝鮮的壓迫十分得狠,經常索要糧食、人參、馬匹、鷹,尤其喜歡處女。朝鮮國的所有處女都得登記,以備大元隨時要隨時給,不給就打。大明建立後和逃亡漠北的元朝殘餘又打了近二十年,元朝在遼東的勢力就逐漸消退了。
這時的高麗王朝國王是辛隅王,他驚喜地發現自己仿佛迎來了鹹魚翻身的機會。於是在明朝和北元打得筋疲力盡時,他把自己的心思告訴
了丞相崔瑩,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奪取遼東(今天的遼寧省和吉林省)。經過一番準備,高麗王派左軍都統使曹敏修、右軍都統使李成桂率大軍
五萬,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不是抗美援朝,是人家打咱們,準備奪取遼東。一場大戰即將來臨。
可是,歷史上並沒有這場戰爭呀。原來,想打仗並不那么容易,帶兵出征的兩位將軍曹敏修和李成桂都不想打。尤其李成桂,在他看來,中原的大明朝雖剛剛建立,但版圖遼闊,人口眾多,軍力強大,連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都被打得屁滾尿流,就我們還想去奪遼東,那不是找死嗎?行軍途中,他把想法和宰相崔瑩溝通,但崔瑩根本不聽。李成桂只好繼續開路,率軍北進至鴨綠江上的威化島駐紮下來。眼看要踏進中國地盤了,他希望了解部下動向。晚上就和士兵談心,發現他們對今後的打算主要有三種:有孩子的,想回家陪老婆孩子;沒孩子的,想回家和老婆生一個;沒老婆的想回家找一個。願意翻越長白山去打遼東的,沒有。
李成桂,李大將軍,此時眼冒綠光,神色凝重,腦子裡閃出一堆堆“邪念”。從那一刻起,他就不打算聽指揮了。當時高麗王朝的國都在開城,李成桂率軍回師開城,把高麗王流放江華島,先後扶植了兩個小國王,最後於1392年,乾脆自立為王,並將國都遷往漢城(現在叫首爾)。李朝就由此人開創,人稱他為李太祖。
你能說李成桂是逃兵?挺身而出,拔劍而起的,未必真英雄。放棄不該屬於自己的東西,避免生靈塗炭,難道不是英雄?政治家考慮自己前途的時候,能把家國的命運考慮進去就不錯了。
得知李成桂在威化島兵變的訊息,朱元璋高興得近乎抓狂。他正在犯愁朝鮮的不聽話問題,而他們卻自己解決了,那叫一個舒心。李成桂一當上國王,就表明了向大明俯首稱臣的建國理念。朱元璋都不知道怎么誇他好了:李成桂,你就是朝鮮國王了,都你說了算,大明決不干涉朝鮮內政。李成桂把國名選了兩個讓朱元璋挑,一個是古名朝鮮,一個是和寧,和平安寧的意思。朱元璋選了第一個,從此朝鮮的國名確立了。兩國在明清兩代一直保持著密切的朝貢關係。
閔妃進了景福宮,一入豪門深似海。她摸著石頭過河,不過沒費多長時間就適應了。曾經的苦日子使她遇事心態平和,待人溫和,對待老公百依百順,對待公婆十分孝順,所有的事都做得有模有樣,大院君對她十分滿意,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閔妃心細如髮,對很多事都能從容處理,辦得周全,但唯獨有一件事搞不定——她和老公李熙不來電。這可任誰都沒轍,也許是閔妃自幼太多苦處,缺少浪漫主義情懷,沒學過向男生拋媚眼,也不會用柔情蜜意引誘男生。包辦婚姻嘛,相處得有個過程。如果光是不來電倒不要緊,問題是,李熙對閔妃敬而遠之,對別人卻來電。在豐盈婀娜的李尚宮那,他表現出躍躍欲試、蠢蠢欲動的少男情懷。
閔妃進宮不久,眼瞧著丈夫投入別人的懷抱,自己只能深宮望月,苦處難與君說。但幼時家貧的她,卻是書香門第,愛讀書,於是只能靠讀書消遣。當男人沒有女人,女人沒有男人的時候,讀書是最好的排遣方式。問題是你讀什麼書。她讀的是號稱朝鮮大內悲歌三部曲的《恨中
錄》、《癸丑日記》和《仁顯王后傳》。這些王朝恨事的紀實文學,看後她只覺後背發涼,頭髮暈。而老公這邊進展神速,很快,李尚宮懷孕,不久便生了一個男孩。這可是非同小可的大事,要知道,李朝韻宮廷已有五十多年沒聽到嬰兒的啼哭了。群臣大喜,大院君更是在閔妃面前樂得手舞足蹈,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這個小孩身上。閔妃表面鎮定,和從前一樣,心頭卻隱隱地感覺不安,她還會拿起書來,但這時已經不是背發涼,頭髮暈的事了,現實的處境喚起了她辛酸的回憶,人要是苦受多了,就會把苦當成“享受”來品味。這滋味誰經歷過誰知道。夜裡,她努力控制著思緒,但還是睡不著,李尚宮的兒子,必將立為世子,繼承王位,那李尚宮呢?到時自己去哪?老公看我的眼神從不像看李尚宮那樣。這怎么辦?她掙扎著睡去,但在夢中,一股不散的陰霾正澎湃著向她襲來。
高宗親政
李尚宮生了一個兒子,閔妃的肚子還沒動靜,而她卻也沒閒著。眼看妻妾爭寵的好戲就要開鑼,她想挽回老公,但不是靠把自己打扮得更有女人味,那非長久之計。女人光會用情是不夠的,老了怎么辦。閔妃想用的是身份、地位、權勢。她現在有身份,有地位了,但只是空架子。沒權勢,一切都是虛的。沒背景,老公的心不在她身上,兒子不是自己的,但這並不妨礙有人巴結,那些閔氏族人,都想靠她雞犬升天呢,這裡面有以前幫過她的堂兄弟,也有以前不怎么搭理她的。於是她便拉攏提拔這幫族人,為了自己的生存鞏固地位。高宗此時主要想著女人和玩,閔妃就把持一些人事任命,將閔氏族人悄悄任用到一些部門,逐漸培養起自己的親信。這讓她心裡稍微踏實了些。當然了,最有權勢的還是攝政的大院君。閔妃的舉動,他都沒放在眼裡。
只要你不放棄,事情總有轉機。閔妃心情好些以後,也懷上了。看來想懷孕,心情很重要,緊張了不行。十月懷胎後,閔妃也生了個男孩。這下,她長舒了一口氣。雖然自己生得晚,卻是嫡出,完全能以嫡壓庶。在封建王朝,嫡庶之分大了。按說就擺平了吧?不。
上天想要考驗一個女人往往不是讓她失去愛情。孩子生下不久,一連幾天排不出大便,很讓人著急。這時,大院君進了人參醫治,閔妃給孩子吃了。沒想到,過了三天,孩子夭折了。
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這種打擊能把最堅強的女人逼近崩潰,剛剛燃起的希望破滅了,孩子怎么就死了呢?疑悸的思緒無限蔓延開來,目標最後鎖定大院君。無從考證,嬰兒排不出大便這種情況,吃人參是否有科學依據,很可能是補大了?但這件事上他也許是無辜的。因為虎毒不食子呀,何況是孫子。閔妃既然把人參給孩子服了,說明兩人當時還是相互信任的,並不敵對。但是,宮廷鬥爭遠比常人想的複雜。可以肯定,大院君對這個新生兒,遠沒有李尚宮孩子出生時那種興奮。痛不欲生的閔妃感到自己鑽進了一個套里,被利用充當道具,按照別人的安排生活,她開始明白大院君為什麼選她來這裡了。喪子之痛,使她把所有的恨都寄托在了大院君身上。寧可得罪十個男人,也別得罪一個女人。這個道理很多人不懂,大院君就更不懂了,所以“不懂”就掉河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