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果芥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全林陂短柔毛,灰綠色。莖直立或斜升,高30—50cm,常於近基部分枝。基生葉與莖下部葉具柄,矩圓形或披針形,長30—60mm,寬5—15mm,先端圓鈍或銳尖,基部漸伙,邊緣疏生細齒,兩面被柔毛;上部葉無柄,披針形、矩圓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0—70mm,寬3—4mm,先端圓鈍或尖,基部箭形,半抱莖,邊緣有疏細牙齒。由幾個短總狀花序組成圓錐花序,花瓣白色,長約3.5mm;雄蕊伸出花瓣外。短角果,卵狀球形,長4—5mm,膨脹不開裂,被短柔毛。種子橢圓形,長1.5mm,棕褐色,

生態特徵

泡果芥為多年生旱中生草本。在荒漠草原與荒漠地帶的鹽化草甸、芨芨草草甸為伴生種,有時也散生於田邊、永邊。與其伴生的有針茅(Stipasp.)雀麥(Bromussp.)庭芥(Alyssumsp.)、四齒芥(Tetracmesp.)等。在芨芨草草甸還有賴草、樟味藜(Camphorsmalessingii)等,總蓋度30—40%,土壤砂質,疏鬆。在疏林下,也可能為單獨的群落。在新疆,4月中下旬返青,6—7月開花,8月種子成熟。

地理分布

在我國分布於內蒙古、陝西、甘肅、新疆;在國外,蒙古、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也有。

飼用價值

泡果芥返青時,葉嫩新鮮,牛樂食,羊有時採食。開花後,一般不食,因其被柔毛,略有異味。花期可調製成乾草,作為冬季貯料,大家畜都食。泡果芥粗蛋白質含量高,在高寒地區,仍為較好的牧草。綜合評價,為低等牧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