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隋唐古運河

簡介一隋唐古運河即隋唐大運河,是隋煬帝楊廣於公園605年下令開鑿而成的,也是我國唯一的一條純屬人工開挖的一條大型古運河。 然而這條千年古運河在宿州市境內還有一段遺存,她就位於泗縣境內,靜靜的訴說著古運河千年的桑蒼。 隋唐古運河的泗縣段一千多年前就是沿著東西方向,順著這道水門,穿越泗縣縣城的。

簡介

隋唐古運河即隋唐大運河,是隋煬帝楊廣於公園605年下令開鑿而成的,也是我國唯一的一條純屬人工開挖的一條大型古運河。
2006年4月間,宿州境內某處的一次考古挖掘,人們發現了距今1000多年前隋唐古運河的遺址,剝去歷史的塵封,古運河的身影逐漸清晰的浮現在人們的面前。然而這條千年古運河在宿州市境內還有一段遺存,她就位於泗縣境內,靜靜的訴說著古運河千年的桑蒼。
在泗縣縣城的西關,環城河的堤下有一個水泥砌成的矩形孔洞,這就是當年泗縣縣城西關古運河的水門。隋唐古運河的泗縣段一千多年前就是沿著東西方向,順著這道水門,穿越泗縣縣城的。如今,水門周圍的古運河河道連同環城河河道一起,早已乾涸,大部分河床裸露在地面上,當年河內清波流暢的風姿已是蕩然無存。隨後我們來到了泗縣縣城西關的古運河故道,再向西行大約一公里處,碧綠的故道河水便默默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據了解,在泗縣境內古運河的遺存西起唐河東至水口魏莊,全長約有26公里,應為隋唐古運河通濟渠的組成部分,由於這段人工河流源於河南開封、上承汴水,所以當地人均稱其為汴河。如今這段殘存的河道歷經歲月的蒼桑,已經和普通的鄉村小河沒有什麼區別了,一千多年前大運河航船往來穿梭的繁榮情景,似乎僅存於人們對古運河歷史風采的追憶之中了。然而,當我們沉著古運河殘存的河道穿越泗城再往東去,居然驚喜的發現河道越來越寬,似乎依然保留著大運河當年的煌煌遺風,河水兩邊枯黃的蘆葦,在微風中輕輕搖動,似乎訴說著古運河當年的風姿。如今這段古運河昔日風采早已不再,已經成為當地村民生產生活所用的普通小河,著實令人不禁感慨萬千。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這是古代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大的象徵,統一的象徵。這條黃金水道在鞏固國家統一、繁榮沿岸經濟、促進南北交流和沿岸城市興起與發展等方面立下了不朽功勳。然而一千多年來其功過是非卻令後人褒貶不一,爭議不休。
據史料記載,隋唐大運河開挖於隋煬帝大業元年,即公元605年,以洛陽為中心,北起現在的北京,南到今天的杭州,是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人工河流,工程之浩大,縱然是當今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被譽為除了萬里長城之外中國的“第二條巨龍”。大運河的誕生,標誌著中華文明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在隋唐至明清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它是連線我國北方政治中心與南方經濟中心的交通大動脈,對當時政治統一、經濟文化的交流以及城市的興起與發展等方面起過極其重大的作用。同時,大運河像黃河、長江一樣,以母親般的乳汁養育了運河兩岸的人民,培育出底蘊深厚、璀璨奪目而又獨樹一幟的“大運河文化”,已成為中華歷史文化寶庫的組成部分。然而,據說當年隋煬帝傾國之力開挖大運河,卻是為了滿足其巡遊南方奢侈享樂的一已欲望。當年隋煬帝數次沿著大運河向南方江都巡遊,沿途旌旗飄揚,龍舟千里,沿岸百姓苦不堪言、深受其害,而古代泗縣境內的百姓也未能倖免。晚唐詩人皮日休《汴河懷古》詩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同時代詩人杜牧一首《汴河懷古》,似乎是有意在和皮日休唱對台戲:“錦纜龍舟隋煬帝,平台復道漢梁王。遊人閒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斷殺腸”。千里江河一旦開,亡隋風浪九天來。隋煬帝的奢侈巡遊客觀上加速了大隋的滅亡。
隨著時代的發展,千年時空悠然更迭,當年盛況一時的隋唐大運河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而它在泗縣境內的這段遺存,卻神奇的保留了下來,由於河道變窄,通航已不可能,古韻悠然的河道卻為兩岸的農田灌溉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染紅了古運河的身影,似乎在默默的追憶千年逝去的時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