檺林廟始建於明萬曆3年(1578年)。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重修,道光三年(1823年)再次重建。民國17年(1928年)新建檺林新行館,翌年舉行竣工典禮。1958年“大躍進”期間,檺林廟神位被迫遷出,廟宇周邊古松被砍伐一空,爾後,檺林廟及行館均被拆毀。1979年9月,發動海內外鄉賢、善男信女捐資2萬多元,按原址重建檺林行宮,由惠安縣崇武鎮後洋莊火木等許願承建。1989年5月,為方便行走,修築從下洋至三王府田間公路長800米。1991年間,台胞、譙琉村人戴送季偕同夫人鄭碧峰迴大陸到廟進香,捐資10多萬元,重建新檺林行館,1992年10月落成。後來,馬來西亞檺林宮爐下眾善男信女,先後捐款建設行館護龍二層樓。自90年代以來,旅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及國內的善男信女,先後捐資100多萬元資助建設檺林廟、山門,修路、砌石階、鋪埕、建水泥廣場、建戲台等。80年代成立檺林廟理事會。2002年6月,檺林廟被列入南安市道教協會會員單位。
檺林廟左殿祀奉楊元帥(楊耿,即楊六郎),右殿祀奉土地神,主殿祀奉朱佑(漢朝)、邢炳(宋朝)、李良(宋朝)三位忠臣,稱為三王府。
朱王爺,即朱佑,字仲先,諱銘佑,南陽宛(今河南南陽市)人,漢褒忠雲台名將,左班丞相,經文緯武,乃東漢時(25~220年)一位功勳卓著的重臣。恭稱“代天巡狩”,即每星期一天代皇帝掌管朝政,謂之“七日權君”,匡國安民,政績輝煌。後人有詩讚曰:“三錫王封萬古傳,鬲侯偉烈位居先。昔時扶東漢身都膽,今鎮南國佛亦仙。戰績雄為邁澗虎,威風吹送滿爐煙。丹青記寫雲台像,語系欣將石上鐫。”
邢王爺,即邢炳,諱炳,字叔明,山東曹州濟陰縣(今曹縣西北)人。宋時圖經內閣理學名臣。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擢九經及第。系文武狀元出身,學博三故五典,武精六韜三略。忠君愛民,深受朝廷器重。據傳太后賜其穿紅靴,凡入廟進香朝聖的善男信女,不論是“見刺”(見屍未滿七天)或“大小散”(產婦未滿月或婦女經期內)均無須畏忌和迴避,多方方便香客,為寺廟宮觀中少見的現象。相傳原泉州古城泉州天檀橫匾,泉州人才濟濟,秀才頗多,無人能確切撰題。後來,邢大人“文筆”一提,一揮而就“九重至尊”,落款邢炳題。言簡意賅,轟動全城,人人拍手稱絕。後人對邢大人的評價,有詩為證:“理學名臣氏紀邢,公餘疏盡聖賢經。才凌宋室書搜酉,祀及興宮祭享丁。寵眷金魚曾曳紫,校載竹簡亦留青。威風克掃妖魔怪,萬載千秋俎豆馨。”
李王爺,即李良,諱良,字叔章,湖南湘潭人。宋殉節潭州忠烈名臣。宋時辟湖南撫幕官後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擅管軍治軍,文韜武略,屢建奇勳,並精通地理。元兵攻陷潭州為國殉難捐軀。後人有詩讚嘆:“殉節捐軀奇又奇,心銘天日有誰知?忠肝自昔三光耀,義憤如今王邑祠。血染湘潭垂史策,神來福地作耆龜。秋隆王號終推李,庇蔭群生豈有涯。”
楊元帥,即楊景(958~1014年),字延昭,北宋名將。麟州(治今山西神木北)人,楊家將楊業的第六個兒子。年輕時隨父出征,常為先鋒。後繼承父志,鎮守邊關,英勇善戰,興兵救駕,大破幽州。守邊20餘年,號令嚴明,屢破契丹軍,呼為楊六郎。後在河北任緣邊巡檢使,高陽關副都部署等職。並封南北都招討成國等爵位。57歲時病故于軍營,其功載千秋。後人有詩曰:“古稱無故楊家將,功垂趙宋帝王家。成鎮三關扶社稷,聲揚胡虜興中華。名登四海傳千古,天下誰人不欽嘉。生作忠臣歿作佛,消災祈福千萬家。”
檺林廟素以穴靈宮小、廟宇文化濃厚而聞名。廟拜庭前懸掛著清朝鹹豐四年歲次甲寅年(1845年)由縱令軍務鎮守福建台彭總兵官功加一等故濟爾莫格爾巴圖魯呂大堅敬立的。上下殿的石柱上鐫刻著一些楹聯,如“名相名將名儒其揆則一,立功立德立言不朽者三”,一聯揭示三王府生前的官職和身份地位及歷史功績。由杭生黃貽果撰書的對聯“以經學武功千秋名世,為炎劉趙宋兩代偉人”,上聯讚頌三王府文韜武略顯赫千秋,後人用不忘懷,下聯道明三王府乃漢宋兩代偉人。
民國19年(1930年),以“三王府”等爐下善男信女,組織“一府五縣”等香客隊伍,到距廟三四十里外的“東溪岳”舉行“進表”“繳庫”等大型廟會活動。當時,洪瀨東溪無橋可通,素以舟渡出行,雖有不便,但仍阻隔不了各地香客前來參加廟會的熱情。西溪的大木船自發地馳來東溪待用,永春等內地山區捐獻臨時伐鋸的較大松木板,沿東溪放筏到湖美溪邊。短時間內搭成臨時橋;凡與檺林廟有淵源或檺林廟分爐的各縣善男信女,紛紛組織隊伍參加隨駕鶴接送。旗幟蔽日,鑼鼓喧天,鞭炮聲和銃槍交織混成一片。進香隊伍,人山人海,盛況空前,轟動泉郡。
自清乾隆年間重建以來,三王府功隆德盛,澤被十方,檺林廟聲名遠播海內外善男信女到廟進香,常年香火不斷。全年香火最旺盛的時期數農曆八月,尤其是八月廿一至廿三這三天,到廟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面聖膜拜,祈安求福,許願叩謝,熱鬧非凡。
而遷徙台灣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等國的閩籍泉郡人,更以三王府公之聖靈攜帶香火南渡,並在當地塑神像蓋廟宇而虔誠供奉,形成“爐分檺林廟,派衍海內外”的鼎盛局面。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的莆田、仙遊、惠安、晉江、石獅、同安、漳州、泉州、南安、安溪、永春和德化等13縣市,香港、澳門和台灣,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都均建有分爐建三王府廟。
台灣省基隆市閩南第一樂團自90年代檺林廟重修以來,至今已三次組團到廟進香誠敬,特別是1989年正月廿一,台灣省基隆市閩南第一樂團組織團員156人赴檺林廟謁祖進香,並與當地南音弦友舉行南音演唱會,轟動海峽兩岸。2005年,新加坡組團40多人到廟裡進香朝拜。目前,每年都有一些海外僑親、港澳台同胞到檺林廟進香。
為更好地弘揚檺林廟的廟宇文化,科學、合理地建設檺林廟,檺林廟理事會計畫重修主廟,並在檺林行館東側建雙連亭1座,廟的西側或西南側建亭子1座,完成鋪設從南洪公路至檺林廟水泥路面。屆時,檺林廟將更加絢麗壯觀,輝煌燦爛,成為海內外朝拜祀奉、旅遊觀光的絕佳勝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