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鼠

河狸鼠

河狸鼠又名海狸鼠。河狸鼠是大型嚙齒類動物。尾呈圓錐形,被有稀疏的毛和角質鱗片。

基本信息


河狸鼠

簡介

綱:哺乳

動物名稱:河狸鼠 HE LI SHU

科:河狸鼠科

拉丁名:Myocastor coupus

英文名:nutria,coypu

詳細介紹

河狸鼠又名海狸鼠。河狸鼠是大型齧齒類動物。體長50-60厘米,尾長約33厘米,肩高22-23厘米,體重5-6公斤。全身被灰黃褐色毛,有光澤。頭大,門齒髮達,露出唇外,吻部有一圈白色,嘴側生有粗硬的白色鬍鬚,耳寬短,眼小。四肢粗短,前指間無蹼;後肢長,1、2趾間無蹼,其餘均有蹼。尾呈圓錐形,被有稀疏的毛和角質鱗片。

生存環境

河狸鼠棲息於湖泊、溪流的岸邊及沼澤地區。在岸邊的斜坡上挖洞為巢,洞口常常是一半露在水面上,一半浸入水中。夜間出來活動,聽覺靈敏而嗅覺較差,喜歡游泳,善於潛水。

生活習性

以水生植物的根、莖、葉為食,也到陸地上盜食蔬菜、瓜果、糧食等農作物。繁殖能力強,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年產2-3胎,孕期約4個多月,每胎產5-7隻。初生幼獸重約150-250克,出生後即睜眼,具有下門齒,4小時即可下水游泳,4-7個月齡性成熟。壽命8-9年。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

20世紀初引入北美洲和歐洲。從1953年開始,我國從前蘇聯引進供觀賞和特種養殖。80年代後期,全國出現飼養河狸鼠熱潮。由於人們盲目引進飼養,而管理落後,導致病鼠殘鼠增多,死亡率高。在南方飼養後,毛質變差,養大後的河狸鼠無人收購加工。飼養戶經濟損失慘重,熱情下降,將剩鼠或殺或宰,亦有少數農戶散放池塘野養;並有少數逃逸個體。野生的個體危害方式主要是採食和掘洞行為。河狸鼠啃食稻苗、馬鈴薯,導致大量減產,還啃食果樹1m高以下的主幹,造成果樹成片枯死。這種行為顯然對當地的自然植被構成威脅。掘洞行為常造成堤岸、碼頭設施和沿河公路和鐵路遭到破壞。河狸鼠也會將多種傳染性疾病傳染給人類、家畜。

控制方法

應嚴格管理飼養場,防止向野外擴散。發現野生河狸鼠儘量捕捉,嚴格控制其野生數量。利用它們喜在雜草茂密的地方棲息的特點,通過清除渠道、溪河溝邊雜草,惡化河狸鼠的生態環境,減少其種群數量。因其個體大,易被發現和捕捉,比較容易控制。

其他介紹

河狸鼠原產南美洲。60年代引進我國飼養。河狸鼠毛皮柔軟,毛濃密,抗寒能力強,是良好的裘皮原料,可與水獺皮相媲美;肉可食用;為觀賞動物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