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1950年設河灘鄉,1958年併入東塬公社,1961年析置河灘公社,1983年復置鄉,2003年設河灘鎮。
位於東經103°29′05"~103°33′35",北緯35°23′21"~35°45′15"。地處黃河南岸、大夏河東北側、縣境西部,與東塬、柳樹、臨夏縣河西3個鄉鎮毗鄰,鎮政府駐蘇孟村(河灘集鎮),電話區號0930,郵政編碼731408,距縣城30公里、臨夏市20公里、省城蘭州60公里。
政區劃分
2011年末,全鎮轄小莊、屯地、尕常、蘇孟、汪胡、韓楊、團結、河東、東乾、祁楊、大塬等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8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
2011年末,全鎮轄5832戶、30950人,其中漢族占66%,回族占21.13%,東鄉族占12.53%,其他民族占0.34%。2011年人口出生率為1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
轄區東西轄長8公里,南北長19公里,總面積為8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5平方公里,占53%;水域面積40平方公里,占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88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河灘鎮地處劉家峽水庫東岸,與臨夏縣相鄰,距臨夏市20公里、省城蘭州170公里,公共汽車直達村莊,交通便捷。耕地面積19674.5畝,林果面積86572畝,綠化覆蓋率達11%。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屬扇形河谷沖積階地。地質構造屬白堊系下統(K1),岩性為紫紅色礫岩、砂岩、粘土岩為主。區內地勢平坦,依山傍水,地勢起伏不大,並向河流中心線及下游傾斜,平均海拔1750米。
氣候 冬冷夏涼,溫差大,屬大陸性氣候。平均溫度6℃~8℃,年均積溫2600℃~3300℃,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5.0℃,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19.3℃。降水少,蒸發強,年均降雨量200~400mm,年均蒸發量為876.3mm。降水量不僅年際分配不均,年內分配也不均,一般夏多冬少。
日照時間長,無霜期146天,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25.1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57%。本區年平均風速2.4米/秒,最大風速17~20米/秒,歷年最大凍土深1.2米。常年主導風向為靜風,次主導風向為西南風。
水文 全鎮均屬黃河流域,西部與劉家峽庫區相接,大夏河穿境而過,是東鄉最主要的水資源聚集帶。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連陰雨、冰雹等,旱澇出現機率相對其他災害較高,一般為四年一遇。
經濟概況
農業
2011年末,轄區總耕地面積19674.5畝,人均0.67畝,農民重要經濟收入以勞務為主,輔以小型養殖業、種植業。全鎮糧食總產量達7733.9噸,農業總產值達5454.5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285.7元,其中勞務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42%。農業主產小麥、玉米,盛產花椒、瓜果、蔬菜等。
全鎮累計造林6.4萬畝,其中,花椒3.5萬畝、210.5萬珠(2011年栽植12.5萬株)、掛果130萬珠,年產花椒105萬斤,產值達2310萬元,核桃1.6萬畝;高效設施農業基地1個,占地120畝;水產養殖廠2座,年產110噸。
工業
采砂廠16處、磚廠8處、花椒生產加工廠1處、磚雕企業1處。隨著河灘小城鎮規劃建設的深入推進,各類民營資本湧入河灘,4個民辦企業正在修築廠房。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1年末,全鎮有民間文藝隊32個,成員476人,每年演出場次達260多場,其中,民族歌舞的傳承較為完整,是當地非常重要的文化瑰寶。
教育
全鎮共有各類學校12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1所、九年制學校1所、完全國小9所。全鎮共有在校生4054人,其中國小 2291人,國中1362人,高中401人。全鎮專任教師302人,其中國小專任教師211人,國中專任教師91人,教師達標率100%。
醫療衛生
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處,其中,公辦中心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分院1個,私立診所19個,病床3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1張,專業衛生人員62人,執業醫師18人,註冊護士2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450人次,出院病人486人次。
體育
民眾健身活動場所2處,健身器材較少。
廣播電視
廣播電視、網路信號實現了全覆蓋。
社會保障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5%,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72%;農村最生活保障戶數1494戶、6198人,落實資金534.8萬元,同比增加11%;農村五保供養188戶、214人,落實資金68.4萬元;優撫軍人31戶、31人,落實資金15.44萬元;孤兒44人,落實資金21.3萬元;新增就業人員485人,組織7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工作。
交通運輸
河灘鎮已形成鐵路、公路、水路等3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東祁公路連線213國道,距入口僅15公里,折達二級公路穿境而過,貫穿河灘南北全境;隨著東乾至尕常環庫公路的建成,鎮域道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捷;東乾碼頭與臨夏縣蓮花碼頭、永靖縣向陽碼頭隔水庫相望,形成三角形的水上交通網路;正在規劃的蘭河鐵路將成為臨夏各族幹部民眾的出行的重要通道,河灘鎮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郵政電信 全鎮有郵政網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3個,行動電話18060戶,固定電話1320戶,光纜線路總長23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182個,電信網路覆蓋全鎮。
能源 發電企業1家,供電可靠率100%。
名勝旅遊
風景區
劉家峽水庫 劉家峽水庫位於黃河上游,河灘鎮西側,距蘭州市65公里,是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中國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電工程,竣工於1974年。為黃河上游開發規劃中的第七個梯階電站,兼有發電、防洪、灌溉、養殖、航運、旅遊等多種功能。
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到劉家峽遊覽,可乘船溯流而上,河水清洌,浪花飛舞;進入峽谷後,但見兩岸奇峰對峙,壁立千仞,景色變化多端,足可與桂林山水、長江的巫峽相媲美。出峽後,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蕩漾,襯以藍天白雲,別有一番湖光山色。
泄湖峽 臨夏是大禹治水的源頭。《尚書·禹貢》記載:“大禹導河積石,至於龍門”。積石關因此而聞名於世。然而還有一處被人們熟視無睹的地方——泄湖峽。
泄湖峽位於臨夏盆地東北角,河灘鎮小莊村、東塬鄉塔山村與臨夏縣河西鄉橋窩村、安家坡鄉北小塬村交界處。泄湖峽谷從老虎口(咀)至泄湖峽電廠尾水口,全長約5公里。
大夏河入老虎口(咀)後,由於與泄湖峽出口落差竟達上百米,河水湍急,以一瀉千里的氣勢奔騰而下。峽谷最深處約30米,最窄處約1米,兩岸峭壁如削,巨石嶙峋,鬼斧神工。
白馬廟寺 位於河灘鎮大塬村,是河灘地區地勢最高處,從明朝起就有相關記載,經歷幾百年的風雨動盪,數次遭毀壞,並進行重建,現已破敗,但其歷史價值不可低估,是東鄉少有的保存較為完整的歷史古蹟,《河州志》有明確記載。
旱橋 位於小莊村尕磨河灘,是大夏河多年衝擊後形成的一處自然景觀,解放初是連線河東、河西的唯一通道。
麻漢寺 位於河灘鎮河東村,是東鄉地區最早建立的藏傳佛教寺院,屬於甘肅省藏傳佛教欽定的十八大寺院之一。
紅山寺 位於河灘鎮汪胡村大夏河畔,距今有150多年的歷史,建築規模較為宏大,至今香火旺盛,保存非常完整。
重大事件
庫區移民 上世紀60年代,因修建劉家峽水庫的需要,紅崖子、扎木池兩地1000多戶居民舉家搬遷,遷至現大塬、屯地、尕常、蘇孟等村,這次事件對河灘鎮的最終行政區劃的形成和人口的二次分配產生了重大影響。
小城鎮規劃建設 2011年,全面啟動了河灘小城鎮規劃建設,按照“一鎮兩區”的功能布局,把河灘鎮打造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山水小城鎮,著力培育特色旅遊產業,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特別為把河灘鎮建設成為“融入蘭州都市圈”的重要節點和全州區域經濟中心的重要板塊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這次事件使河灘加快了城鎮化的發展步伐,改變了人民民眾傳統的發展模式,標誌著一個新型小城鎮的崛起,對當地來說,是發展史上的一次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