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綁子

河北梆子大約誕生於1820---1850年之間。它以北京、天津兩大城市和河北農村為基地,逐漸向鄰近省市傳播。到1880年左右,北至海參崴(原蘇聯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原蘇聯哈巴羅夫斯克),南至廣州、福州、東至上海,西至烏魯木齊,都有河北梆子班社的演出活動,是一個頗受廣大人民喜愛的全國性的大劇種。1920年後,河北梆子出現衰勢;1930年後急劇衰落,瀕臨滅絕;至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河北梆子才蕕得新生,是最早反映當代現實生活的劇種之一。

基本信息

河北梆子有豐富多彩的傳統劇目500多個,有的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醜惡,有的反映階級壓迫,有的歌頌抗擊侵略戰爭的英雄人物,有的讚美婦女對婚姻自由的追求與嚮往,有的反映農村生活的風趣……在反映當代生活方面,自1890到1937年,河北梆子編演了150多個時裝戲。

河北梆子的音樂唱腔,高亢激越,悠揚婉轉,具有濃厚的抒情韻味。大慢板善於表現人物的抑鬱、愁煩、緬懷、沉思等情緒。正調二六板如行雲流水,從容舒展。而反調二六板則哀怨纏綿、淒楚悱惻。

河北梆子的演員中有一批全國知名的傑出的人士,如田際雲、魏連升、侯俊山、何景山,趙佩雲(筱香水)、王瑩仙(金鋼鑽)都以唱腔高亢優美、變化多端而為廣大觀眾所熱愛。這批演員是河北梆子舞台上的明珠,他們精湛的表演藝術給觀眾以美的享受,也使觀眾更加喜愛河北梆子這個劇種。名家輩出,大大豐富了河北梆子的表演技巧。生旦淨醜各有自己的表演程式和特長。特別是旦行中的“花旦”行當,在清代末葉以其表演豐富多彩而獨步劇壇。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